|
背景材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扩大国内需求,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加大对地震灾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拉动消费带动生产。而就在两天前,财政部正式发布通知,自2008年12月1日起,家用电器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 此前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的相关内容,家电企业也将受惠其中,相关企业的盈利前景也有望因此而得到改善。 (来源:新华网) 全球金融危机正催生出一些新型业态,邦家租赁打造的“大租场”模式就是其中一种,该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目前企业大量的库存,而且在经济低谷期可起到刺激内需的作用。 日前,邦家租赁总经理蒋洪伟在深圳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邦家已获3亿风投注资,12月将在广州完成两家旗舰店的建设,明年将进入深圳市场。届时,深圳居民将可以选择房子靠租、家居靠租、汽车靠租的“租”生活。 据称,邦家的目标是2012年在大中城市开设直营连锁店50家、中心店50家,完成上市并开拓海外网络。 (来源:证券时报)
2008年的家电零售业颇不平静,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国内消费持续疲软,众商家掉入价格战的泥坑;国美总裁黄光裕身陷“证券门”,给这首家店卖场航母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当然,也出现了曙光,“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和“家电租赁卖场”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中国的家电行业带来了希望,试从政策对行业促进和行业内洗牌两个角度分析家电零售业在新一年的发展轨迹。
光芒褪去,金融风暴压死“家电连锁”
黄尉杰/文 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显然吹冷了家电连锁的“冬天”,不同于往日针芒相对,零售业引以为傲的两大连锁终端国美、苏宁殊途不同归,更显“背”字的是国美电器。黄光裕被拘与苏宁加速扩张颇具戏剧性,但无论如何,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出的全球经济萧条,不仅仅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简单。它起码是一根砸倒一只大骆驼的木椽。
国美电器掌门人黄光裕显然跌倒在最擅长的“资本运作高手”尊号上,曾经千金灭一仇地追杀何炬,进而收购易好家,一发不可收拾地收编三甲之列的永乐电器。现在看来,即使不等同于死因,也确有“死因疑团”的诱因。
猜想一:“家电下乡”是春天吗?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逐层加深,瑟瑟寒意也带到了中国家电制造业,面对严峻局面的品牌家电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出口转内销的反向策略。以至于诸多企业将宝押在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特别是“家电下乡”活动。
“金融风暴”的羽翼真的伤了中国农村经济吗?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漫延,农产品需求减弱,部分地区相继出现柑桔、苹果等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农产品面临全面下行的压力。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收入也同样影响着“家电商品开支”。
自08年10月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因企业倒闭、房地产市场萎缩出现的农民工失业和返乡回流等新情况,也同样寒意正浓。两亿多农民工的就业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数据显示,08年10月底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总数比上年减少约6.5%,因此不得不当头一棒地敲给国内家电厂商或渠道商,家电下乡看似蛋糕很大,但实际内销扩张空间非常有限。 猜想二:扩张时机或者苦练内功? 经过上一轮疯狂扩张和怀柔收编之前的家电零售格局,一度被喻为“双寡头时代”,但自从国美电器掉进“黄光裕调查事件”的漩涡中后,陈晓表示,将收缩09年资本支出、放缓开店速度。着实不同的是,苏宁电器则高调宣称09年将再开200家以上的门店,使门店数量达到1050家以上。就连百思买也加紧了在华势力战局,逆势在上海地区连开五店。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家电连锁的盈利模式经过日积月累的价格战后,完全依托于“苛捐杂税”类的各种厂家费用索取。从利润体系上看,国美与苏宁均赚取供应商商品流通环节的返利,更甚者是普遭质疑的类金融生存形式。
即便摒弃掉部分专家所谓同级可比的逻辑,以中国国情而言,家电连锁的话语权仍停留在庞大的不良店或绩差店为主,旗舰店为中心的量能销售,也就产生了前黄光裕时代的双寡头价格之争。此前遗留在金融危机之前的跑马圈地扩张中,单店盈利增长能否持续是未来家电连锁企业的重要指标。假象经济触底反弹,那追赶式的扩张也在吹大第二个“黄光裕泡沫”。
毕竟可预期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回落以及国际出口受阻,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乃至消费者捂紧荷包的状况势必将直面冲击整个家电零售行业,不单纯只是告诫苏宁的扩张意图。 猜想三:“无黄光裕时代”国美生死几何? 尽管家电制造业受限于自身利益,不希望国美因黄光裕事件而应声倒下,纷纷危难时分示好,发表声明:目前与国美电器的合作一切正常,将一如既往支持国美电器,并表示将与中国最优秀的家电零售品牌继续加强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仅就臭名昭彰的家电零供关系而言,有多少是一笑泯恩仇呢?有人说,国美会感恩地作出回报。在这内外交困的大萧条背景之下,也许套用葛优那酸溜溜的台词再合适不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供应商主动示好目的不外乎就是及时回收货款。欠账还钱也许已经成为摆在国美案上的最大的一道坎。
早年间不断扩张,企图准垄断制衡格局的国美也就同样面临着第二重压力。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缩减开支预算应当是零售商应对冲击的不二法宝,有人预言,2009年将迎来国美电器的闭店潮。
不同于传统商超,无论是一级市场或是二级市场,家电连锁所处门店总是辐射范围有限。最基础的原因莫过于价格战酝酿的恶果,以至于精明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未能培养出充分的忠诚度,盘算着“彩虹服务”与“阳光服务”的服务品牌以及苏宁电器重金签下代表消费主流偶像的形象代言人便是佐证。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国美不同于此前,高速扩张时期采用的削藩收购,充军收编的并购收购问题也将凸显,偌大的国美怎样消化不断兼并所扩大而迫切需要融合的企业文化呢?也许业界与媒体还在猜测谁将是国美电器的下一个舵手,尽管前永乐掌门人陈晓被公认看好,但仍留着更多“黄氏家族”气息的国美电器会有那么大的施展空间吗?也许仅就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微妙的“无黄光裕”时代充满着谜团。
家电下乡的冲击 娄峻峰/文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拉大内需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一丝曙光。家电下乡也成为家电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一次机遇。可以说也由一次内需发展为一次整合,这种整合会怎样发展?家电下乡会给哪些企业带来曙光?
一、市场整合 从家电战国时代的永乐、大中被国美收购,多元竞争发展到国美与苏宁的巅峰对决,国美可以说绝对是用规模冲击速度的最大受益者。黄光裕事件给国美的发展蒙上了一次空前的发展阴影,但这种在国美强大规模化优势下的阴影毕竟是影子国美、苏宁在一二级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肯定也会继续存在。
看看他们实力吧:国美拥有超过1300家门店、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苏宁有超过850家的门店、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虽然外界都在讨论苏宁会在这次黄光裕事件后超越老大哥国美,但没有规模的优势,短时间内苏宁还要继续做老二。
家电业的这种国美为大、苏宁老二的局势不会受到家电下乡的影响,但家电下乡必将使国美、苏宁向三级市场渗透的触角斩断。家电下乡无形中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三级市场网络,而这个网络,既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又获得了众多家电企业的拥趸,三级市场的中小家电经销商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势下日子越发难过,家电下乡推动了市场整合的速度,市场整合的作用开始显现。
二、品牌整合 家电下乡无异于对品牌的一次大清洗,而被清洗者肯定是众多不知名的杂牌。一二线品牌以前总是受困于三级市场的下沉,家电下乡可是给予了一二线品牌巨大的机会。群雄四起的杂牌军占据的农村市场也将成为一二线品牌的清洗阵地,杂牌军们在这种大清洗下无处遁形,政府的财政补贴、一线的品牌,杂牌军一点优势都不具备,遭到淘汰也属必然。
家电下乡会使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同样的价格就可以买到知名品牌,还可以得到政府补贴,老百姓会买哪个?而类似海尔这样的一线品牌更会借力打力将家电下乡进行到底,在2008年中标企业中,海尔囊括彩电、冰箱、手机全部家电产品,成为最大的品牌赢家。8亿农民的农村市场被下乡的一二线品牌占据后,品牌集中度会更高,不知名的小品牌会不断地消失在家电下乡中。
家电下乡最大的获益者就是一二线的家电企业,使得自己的触角深入农村。但对于一二级市场,还是要依赖于国美和苏宁,家电下乡只不过是一次品牌的下乡游击清洗战,战后的市场还需要各品牌的维护。
截至2008年7月14日,家电下乡信息统计,试点三省已经实现销售23.5亿元,三个省已经实现如此销售额,全国推广起来相信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在如此紧张的金融危机形势下,家电企业要好好地从下乡中分杯羹,免得掉进危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