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二线城市中,百货店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当前消费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香港新世界、马来西亚百盛、日本永旺等零售企业纷纷表示,看好内地二三线城市,准备继续开店,拓展市场。那么,本土的百货店该如何面对竞争,适应新变化?
近期,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流通企业发展,刺激农村市场消费;同时,本土的百货巨头也开始加快了农村市场的开拓步伐。中国的农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时,也看不出它的发展速度有多快;当金融风暴袭来时,也看不出对它有多大影响。中国农村是个巨大的宝藏,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在哪里呢?
以山东为例,山东省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强省,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31072.1亿元(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审定),人均GDP达到33083元(比上年增加5276元,达到4763美元,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增长11.5%)。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有近1亿的人口。山东的17个地级城市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45个市辖区、33个市、61个县。在这么一个巨大的县级市场面前,已经有人走出一条相对成功的道路。
作为山东零售业的巨头们(如银座、利群等)在县级市场鲜有成功的门店。不是巨头们的实力不够,不是巨头们的思路不够先进,不是巨头们的店内装修档次不够、动线布局不合理,也不是巨头们不想挖掘这个金矿,那是为什么?
山东省县域经济实力已经是一股非同小可的力量,百货巨头们也开始从地级市开店向县级市开店发展,但会有水土不服的表现,原因在于:
1.在经济实力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中,当地的品牌经营者选择开专卖店,而非选择进百货店。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三:当地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百货店;开专卖店现金回笼较快,不存在百货店的账期问题,资金压力小;开专卖店,价格灵活,适合居民讨价还价的购物习惯。
2.当一个县级市场存在大量专卖店的时候,无疑分流了购物人群,同时也使百货店品牌资源匮乏。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由于经济实力,当地品牌经营者可能无力开一个专卖店以后再开一个百货店专柜;有实力的当地品牌经营者可以开一个专卖店再开一个专柜,但是专卖店的打折力度和货品量都要大于百货店的促销,无疑会把百货店的促销活动瓦解。
3.由于百货店存在不可复制性。由于县级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百货店在地级市的品牌资源和品牌组合无法复制到县级市场,在县级市场缺少一个合理的品牌组合。
4.当省级代理商遇到县级百货店招商时,态度不是积极的,原因有:在县级市场有代理商时,省级代理商会尊重当地代理的意见,不会强制当地代理商再开辟一个专柜;省级代理商,由于人员、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原因不愿开设县级专柜,因为会增加维护成本,增大库存压力,所以倾向于开发客户,而非开设直营网点;目前适合县级市场的品牌,省级代理商基本都在济南洛口批发市场,经营方式基本是坐商,而非行商。在百货店经营地级市百货店的时候,和巨头们攀不上关系。
5.零售巨头们的人力资源出现断档,人才梯队减少跟不上扩张的步伐。由于前期注意力集中在地级市场,开店步伐较慢(管理层相对稳定,同一职位任期较长,管理层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人才需求量较小,自身造血基本满足要求;当进入快速扩张期时,人才的缺口立刻展现,本身一个新开门店,需要的人员经营、管理素质较高,才能快速打开局面,度过培养期,但是,巨头们的新开县级门店,基本上是“一老带多新”的人员组合,适应期会较长,本身人员组成的磨合期较长,管理经营水平不够,进而导致新店培养期较长。
6.由于巨头们的管理层在地级市养尊处优惯了,底下的员工整天在店里看着经理们对供应商的态度,耳濡目染,在自己成为一个新店经理的时候,也想享受一下,发现目标错了,供应商不像在大店那样听话了,其实是某些新店经理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原因是:大供应商的关系层面在县级店较高,在大店的关系层面较低;县级店没有出色的业绩这个主要支撑力;在县级店,当地供应商在本地也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人脉关系强于经理们,不会受经理们的窝囊气。
下面,我结合几个非典型的百货店(济宁市邹城百货大楼、威海市荣成吉兴商场、烟台市龙口博商、淄博桓台信誉楼商厦)的经营特点,对比巨头们的县级百货店,希望能从中找到思路。
1.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巨头可以利用手中充裕的现金,收购或控制当地经营较成功的百货店,降低开店风险,弥补缺乏熟悉当地市场的管理人才这一窘境,在合适的时机,再开发一家错位经营的百货店,占领当地市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2.在开县级店时,不用“一老带多新”的人员组合,改用“多老带多新”的人员组合,地级市、大店经营基本稳定,大店楼层经理兼任分店楼层经理,工作时间划分,大店占2/5时间,县级店占3/5的时间,每店配备助手,从而达到缩短新店培养期人才培养的目的。当县级店业绩稳定上升时,大店经理返回大店,新店助手扶正。
3.县级店前期开店市调,全面调查当地品牌保有情况作出品牌构成分析,提高开业品牌组合水平,对于季节性产品,提高配送比例,通过签订代理协议或买断协议的方式,以价格战的方式打压当地专卖店,从而提高毛利率,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成熟百货店可以通过联营的方式,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但是新开百货店,特别是县级店,并不能吸引大供应商的注意力,保证促销力度和货品齐全。
在这方面,山东省内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枣庄贵诚购物中心的针织羊毛部。针织内衣、羊毛制品作为季节性很强的品类,它大部分品牌是与品牌厂家或者省级代理商签订代理式代销合同,通过大量的促销活动,拉动人气,提高销售额,保持较高的毛利率。在滕州市场,面对大量此品类的专卖店,以低价格这把利刃,通过规模优势打压专卖店,给消费者以低价的印象吸引消费者到店中购买此类产品,从而带动其他品类的销售。
此种方法操作,主要注意规避一个风险,在谈判时谈定退货率,在运营当中,控制库存。其实此种方法,占用百货店的资金较少,还是占用代理商和品牌厂家的资金。
4.要在当地消费者心中树立物美价廉的形象,不要宣扬自己是当地最高档商场,把消费者拒之门外。信誉楼之所以作为一个外省县级百货店在山东开县级分店能成功,主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产品自营,从批发市场和厂家进货,以价格的优势,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低价优质形象。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县级市场的高消费人群不在当地消费,而是在地级市场消费;县级市场主要消费人群消费的产品本身就是批发市场的产品,所以信誉楼通过自营,以规模和低价的策略占领市场,获得高额的利润;信誉楼的装修,按照目前百货的装修档次来说,相当低,县级消费者的对于消费环境的要求也相当低,也适合信誉楼操作的品牌的装修档次,三者合适,形成双赢;在县级市场高档的装修,优质的购物环境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拒消费者于门外,但是并不是说要低档装修,只是装修时候要考虑当地情况。
5.供应商与百货店的博弈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相互转化。巨头们可以通过系统合同,压制供应商支持开新店,但是不能强制供应商业务人员的关心程度,促销支持,货品更新频率,补给速度。这反过来要求县级店的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高业务水平,需要管理人员承担一部分业务人员做不到的工作,诸如专柜促销人员的管理、专柜库存的管理、新品上柜的时间和速度、缺货的调货和补货等。通过协助业务人员处理这些工作,获得业务人员更多的支持。
6.在县级市场开百货店,并不要一味的追求档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合适的价位,合适的货品。品牌只处于次要位置。
县级市场是庞大的,对于百货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对于习惯操作地级市的百货巨头来说,需要观念的转变,以当地的实际消费情况出发,作出合适准确的定位,找到打开这个宝库的金钥匙。河北沧州市县级百货店的发展程度,特别是黄骅市的百货发展就给巨头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路。正如俗话所说的: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关键是要把猪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