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带管理
作者:马启文;出处:《店长》2009年4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通过价格带的分析,我们能知道:


  ·商场所面对的顾客是什么群体(确定商场的目标客层);

·目标客层所需要的商品选项构成是怎样的(商品结构问题);

·商场如何满足目标客层的购物需求(品项选择、商品结构调整、商品陈列布置);

·价格带的研究是一个辅助工具,在超市的经营定位确定之后,通过价格带的研究可以清楚现有商品是否符合超市定位。


  那么什么人最应该去学习价格带的研究方法及管理方法呢?商场的采购队伍。采购人员就是一个买手,设置采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商场选择、引进新供应商、新商品之用。采购人员选择商品的能力、议价能力、定价能力,直接关系到商场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而价格带分析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采购人员选择商品的能力。


  有人会问,是不是我们的营运工作人员就可以不用去管价格带分析、价格带管理呢?回答是:NO,营运同样要学习价格分析及管理,这会对商品陈列布置等方面作出重要帮助,同样也能更好地协助采购人员作好商品管理(不只是价格,还有商品的选择)。相比之下,采购比营运更应该透彻地学习一下价格带的有关知识。


  说了半天,只是在陈述价格带及其分析结果的重要性。那么,言归正传,什么是价格带?它指一种同类商品或同一种商品类别中的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之间的差别,比如说某门店粮油组下面的酱油类商品(网上大多举的是红酒类商品进行价格带分析,但本人觉得红酒类商品由于其特殊性,就算不同地域的门店在经营过程中其操作也有可复制性,用来进行价格带分析太简单了,所以这里换成粮油组下面的酱油类),最低价格是0.8 0/瓶,最高价格是22.50/瓶(假设的价格),那么我们就认为该门店酱油类商品的价格带带宽是0.80-22.50元。


  注意,价格带分析的范围前提一定是针对同类商品或同一种商品类别的,比如说粮油组下的酱油分类;不同类商品不能放在一起进行价格带对比分析,比如说粮油组的酱油和袋装大米不同类,分析价格带时要分开进行,不能放到一个数据表内进行分析。


  “价格带的宽度决定了门店所面对的消费者受众层次和数量”。这句话很重要,首先它提示我们进行价格带分析的前提和价格带分析时要注意的重点,同时也再次阐述了价格带分析的重要性(通过价格带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门店的受众层次及数量)。价格带分析的前提是基于门店所面对的消费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客层)来决定的。

 

如何进行价格带分析


  首先选择分析对象:其对象要求为门店商品某一个小分类,如红酒类,家用纸制品类,酱油类等。然后,展开商品品类中的单品信息(比如酱油),罗列出其价位(格)点——销售价格;比如我们看一组A超市酱油类商品的单品价格信息表(见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见酱油类各品项的期间销售数量、售价、销售金额等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分析:


  1.
选择分析对象,其对象要求为门店商品某一个小分类,如红酒类、家用纸制品类、酱油等,然后展开商品品类中的单品信息(比如酱油),罗列出其价位(格)点——销售价格;比如A超市酱油价格分别为0.8元、1元、1.5元、1.6元、2.1元、2.15元、2.2元……然后归纳该品类中单品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进而确定品类目前的价格带分布情况,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酱油的价格带宽度为1.103.00元,这个就是A超市的酱油类商品价格带宽度,其最低价格是1.10元,最高价格是3.00元。


  2.
判断其价格区(价格带中陈列量比较多且价格点比较集中的区域),比如门店酱油的价格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区间;1.501.60元、2.002.30元。


  3.
确定商品品类的价格点(PP点),PP点是对于该门店业态的某类商品而言,最容易被顾客接受的价格或价位,确定PP点后,备齐在此PP点价位左右的商品,就会给顾客造成商品丰富,价格便宜的感觉和印象。


  4.
一般,如果超市的价格带管理很到位的话,将单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做成曲线图/柱状图,通常会得到23个波峰,通常在波峰周围的就是销售相对较好的区域,而且这个区域的商品售价与超市定位基本相符。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一个低价波峰和一个高价位波峰,低价波峰是针对于收入稍低顾客实现的销售,高价位波峰是中高收入顾客群为你创造的。通过图表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配备的商品价位在什么范围了。

 

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进行价格带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自身门店的经营定位。定位为高端市场,目标顾客为高收入顾客群,门店以高档商品支撑(这里我们只谈商品配置,不讨论门店其它硬软件配置);定位为中端市场,目标顾客为中等、中等偏高收入顾客群,门店商品配置更多的以中高档商品作为主力商品群;如果定位为低端市场,目标顾客则为低收入顾客群,那么门店商品的选择则主要以低价格(可能也会是低品质,低价格商品)为主。不过一般门店的定位不会单一地偏向于哪一类目标顾客,都会同时兼顾几类顾客群,比如说中低收入、中高收入等等。


  不管是针对于哪一类顾客群,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门店必须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晰认识,不能朝令昔改,确定下来后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生意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是长期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效。


  另外,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商品丰富,如果这个概念搞不清楚,就会盲目、无选择地引进新品,结果是废品一大堆。要知道,商品多不等于商品丰富。


  商品丰富是指有顾客准备购买的、具有同等使用用途商品的价格带上的商品数量的多少,而不是该处所(或称该销售场所)所陈列商品单纯的单品叠加,比如:A超市经营定位中高收入消费群,一次先生准备到A超市购买价格在500/瓶的红酒招待朋友,A超市红酒柜陈列有100个品种的红酒,但价格几乎都集中在120元左右(当然也有几十元的)500元左右的只有1个品种。这次购物经历发生后,先生就告诉他的朋友A超市没有什么红酒,红酒的品种少。


  你觉得先生的说法是对是错?如果大家不理解商品丰富的概念就会认为先生说错了。其实先生是对的。因为按我们商品丰富的概念去理解,A超市红酒的品种确实多,但那只是所陈列商品(红酒商品)单纯的一个数量叠加,而不是顾客准备购买的,不具有足够的商品丰富度,所以如果超市的定位是中高档,那么就必须备齐符合你经营定位的商品数量。一方面不要让你的顾客觉得无东西可买,另一方面你的营运管理人员又在不停叫嚷商品太多,货架太少陈列不了。所以,A超市在500元左右/瓶的红酒最少应该准备5-10个左右的品种(不去考虑进口高价红酒的情况),这样才符合它的经营定位。

  
  总而言之,顾客是根据PP点来判断该店铺商品是贵还是便宜,是丰富还是贫乏,这与商品的种类多少无关,而是通过衡量PP点附近的商品种类多少来判断。


  进行价格带分析前,首先要准备齐全报表,这包括待分析品类商品单品的售价、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电脑商品平均价格(不管它有没有销售,只要是陈列到货架上的都算)、动销商品平均单价(有销售记录的才算)


  本文基本上把价格带的内容评述了一遍,每个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肯定不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只要热衷于去分析,并不断改进,必将取得不错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