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左永祥:徐东平价店历久弥新
作者:倪敏;出处:《店长》2009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当时我在总部做采购,有很深的体会,总部制定的策略和方案,下面很多门店的店长经常执行不到位,不太愿意听你,以致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和发展。我做店长后,因为深知总部的不易和执行的重要,对总部的方案和活动都会很好地执行。

  1997年10月,中商徐东平价广场开业,场面火爆。这是当时武汉市开业的第二家超市大卖场。当时的徐东,还没有成为现今的武汉武昌区第二大核心商圈,周围是一片沙地。徐东平价共3层,开业之初,因为其百货与超市交融,既像超市,又像卖服装、家电的商场,被不少人评价为“四不像”,但它却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地制宜,如鱼得水。

   2001年,左永祥到徐东平价做了一年店长,此后几年调任他职,2006年重任徐东平价店长至今。

与沃尔玛一街之隔

  2005年,与徐东平价正对街的同属中商集团的中商广场购物中心开业。相对而言,购物中心是个新兴的零售产业,涵盖百货、超市、主题公园、银行、餐饮等多种业态。但是,进驻中商广场购物中心的不是中商平价,而是沃尔玛。相比沃尔玛标准化的超市配置,近2万平米的超市面积,宽敞明亮的环境;此时的徐东平价已有七八年历史,略显陈旧,单纯的超市面积只有6500多平米,其客流和销售额不能不受影响。

  面对面的竞争很残酷,却让徐东平价更快地适应了新的商业环境。“对面的沃尔玛经常做大型促销活动,一开始我们的销售额下降20%左右,客单价也有所下降,于是我们进行差异化操作,并通过调整超市之外的其他部分,使徐东平价的整体销售额保持稳定,不再下降。”左永祥说。

  为此,徐东平价引进了本土著名民俗小吃品牌“户部巷”,“武汉赶早”,顾客盈门。户部巷面积不大,年销售额却有一千多万元,平均每月90万元左右。家电之前是自营的,后来引进了国美电器。此外,还搜罗各地特色美食引进超市,包括武汉本地的精武鸭脖、汤逊湖鱼丸、金口糟鱼,湖北省内的石牌豆腐、荆门风干鸡、洪湖皮蛋,陕西的豆腐、棒棒鸡、百味鸡等。

  “我们还加强了员工的培训,除了参加总部的培训,徐东平价自己每周都有单独的培训。”左永祥说,“员工的服务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有的人不敢说,或者声音很小。为此,需要培训,需要奖惩。做得好有奖励。‘小红帽’也是我们首创的特色服务,除了给顾客导购,还为顾客解答疑难、送货上车、提示安全等。每个月都要评出当月优秀员工。不过,批评与表扬之间,总体上我们对员工表扬多一点。”

做强生鲜与服装

  徐东平价现有营业面积3.2万平米,自营2万平米,2008年销售额达3.4亿元。其中,生鲜占了所有销售的六分之一。

  左永祥向《店长》编辑介绍道:“在超市部分,生鲜的销售额要占到30%~40%。我们的猪肉产自湖北恩施,是当地农户放养的,不喂饲料,不含人为的激素,非常健康。卖得很好,每天的高峰期销售额达3~4万元,稍微差一点的时候也有1万元左右。

  西藏专柜是08年引进的项目,也是超市的一个亮点,主要针对中高档消费者,价格相对较高,比如:核桃油每瓶卖300多元;一个鲜鸡蛋卖3元,本地的鸡蛋每个才卖0.8元;另外,荞麦枕头、西藏花茶等也卖得很好。”

  二楼的服装也为徐东平价目前的销售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的形势和购物环境,徐东平价在服装品牌和商品结构等方面不断调整。“徐东地区从过去的农村市场已经成长为重要的核心商圈,商业越做越大,消费正向中高档发展,所以服装的品类要升级,要调整。过去中老年消费者多,所以当时定位中老年市场,卖得也比较好。现在年轻的消费者多了,所以我们加大了休闲、时尚、户外类服装的比例。服装经营共4000多平米,去年销售额1.2亿元。08年还投资几百万元对二楼做了较大改造。”

在采购中慢慢学习
 
  左永祥1993年进入中商集团,做了一年采购。当时集团的采购分为家电、服装、非食品(百货)和食品四个采购部门,左永祥负责食品采购。

  “做采购最关键的是和供应商打交道,和供应商谈判。谈判不是一两次可以解决的,技巧很多。我当时先到上海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很受启发。每个商品便宜一分钱,就会节省一大笔钱,因为采购的商品量很大。谈判需要时间和精力。当时也不太懂,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说话,说什么样的开场白,都要去学。慢慢知道要始终微笑,始终尊重对方,即使谈判破裂也要微笑。渐渐的,能力开始提高。”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可口可乐华东区的经理谈合作,他们很强势,过去对商家基本上没有返利。我们和他们谈,最后得到了3个点的返利,还跟他们谈定了专卖,就是我们只卖可口可乐的牌子,别的可乐品牌不卖,一年我们可以拿到60万元的专卖费。当然,没法和现在比,现在返利比以前高很多了。”

  如今谈起来很轻松,但很多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却要经过当时漫长的摸索和等待,拿返利来说,左永祥起初根本不知道有返利这回事。“当时外资零售企业逐步进入武汉,华联、家乐福等超市都来了,有本地的供应商跟他们打交道,后来我从供应商那里知道了返利的方式,然后开始用,开始与合作的供应商谈返利。比如向他买100万元的商品返一个点,200万元时返两个点。”

  做采购,除了让左永祥学会了谈判等采购技巧,也给做店长打下了某种基础。“当时我在总部做采购,有很深的体会,总部制定的策略和方案,下面很多门店的店长经常执行不到位,不太愿意听你,以致影响企业整体的效率和发展。我做店长后,因为深知总部的不易和执行的重要,对总部的方案和活动都会很好地执行。”

做实门店 做精管理

  老家在汉阳,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但左永祥的第一份工作却与经营管理无关,而是去了汉口一个蛋品加工厂,一直做到工厂下属食品厂的副厂长。“当时工厂的蛋用不完,剩下很多,于是决定转化为其他蛋制品,做糕点。我专门到广东等地学习烘焙,成了糕点师。后来,我到武汉管理一个冷冻车间,几百个工人,专门生产冷冻水饺。”

  从1985年进入汉口的工厂,到1993年进入中商,左永祥开始向一名店长蜕变,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新店长。“徐东平价从开业到现在近12年的时间里,培养了25个店长,现在中商平价的很多店长都是从徐东平价出来的。06年至08年三年间,徐东平价至少培养了10个店长,平均每年4个左右。”

  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左永祥也遇到过最困难的时期。当时中商在湖南岳阳的门店经营情况较差,2004年4月,左永祥调到岳阳,以期改善经营。他调整了门店的经营模式,改成市场形式,租给经营户。“但情况还是不太好,困难非常大,当年10月我就回到了武汉,后来那个店关了。我对这件事的记忆非常深刻,也许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当时付出不少,但效果不好。虽然原因可能是岳阳的消费环境不好,泡沫比较大。武汉的其他零售企业也去了那里,都没有做好。”

  关于未来的工作,左永祥说:“主要是扎扎实实做好门店的工作。董事长提出‘做实门店、做强总部、做精管理、做大连锁’四个工程,作为店长,则主要做好其中两点:做实门店,做精管理。”

  工作之外,左永祥喜欢在家做饭、菜,做家务,平时有空会去打羽毛球。但做零售的,总是忙碌。“去年10月份到现在,没怎么休息过。正常情况下,8点左右到公司,下午五点多下班。但经常早晨五六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