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变得谨慎起来
作者:Susan Reda 编译/联商网 ;出处:《店长》2009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现在,经济危机的困扰已经从物质层面渗透至精神层面。消费者确信自己可以舍弃奢侈品牌手提袋、卫星收音机,不去逛昂贵的服饰店、不买高档化妆品。
  
  BIGresearch和STORES对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做了深度研究:对大众而言,什么是不可舍弃的(表示不能离开这些东西而生活),什么是可以舍弃的(即使没有这些东西,生活依旧继续)。公布的结果令零售商大吃一惊。
  
  美国的消费者正纠结于自己的“账单、房租(贷款)、工作”中,焦虑情绪促使他们终日保持清醒头脑,开支的优先次序已经很明朗了,首先必须保障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和基础服务。几年前,他们认为“必须有”的东西,目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多数大幅下降。例如,部分女性毫无留恋地放弃了以前坚持每月都做的面部肌肤护理。另一方面,一直被抨击为垃圾食品的快餐业近期则大出风头,低价策略封住了大众的嘴。
  
  “消费者变得谨慎起来,不再随心所欲地进行大手笔采购。”BIGresearch(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副总裁Phil Rist表示:“这次我们对4100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8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不能离开网络服务而生活,这么高的比例着实让我感到意外。”
  
  “消费者的预算越来越紧张,他们不再外出就餐并减少了购物次数,而互联网填补了生活中的空白。它不仅是社交沟通、娱乐的工具,更成为他们的信息中心,消费者通过网络寻求节省的方法,诸如除草、简单家居修理这些之前需要花钱雇人来做的事,现在都自行代劳了。倘若在操作中遇到了困难,他们会直接上网搜寻解决方法。”

舍与不舍之间

  网络零售商可能是经济非常时期的赢家。Amazon.com公布了超过往年的假日(财季)销售业绩,这是消费者“宅”在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他们不愿意把钱浪费在燃油中只为赶上商场的促销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坐在电脑前购物,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方式甚至将营业税排除在外。

  “目前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都坚持着削减开支,减少购买次数,前往平价商店,少刷信用卡。”WSL零售战略的首席执行官Wendy Liebmann说,“令零售商和制造商最担忧的事发生了,消费者口中频频暴出‘不’字,‘不了,今天不买了’,‘不,这个我暂时还不需要’,他们拒绝得越爽快对于我们之后的销售就越困难,原本建立的消费理念现在几乎完全瓦解了。”
  
  在研究中综合了受访者的意见,发现有32项产品(生活方式)是他们公认为不愿割舍的,而75%的受访者同时表示他们可以舍弃32项中的23%。此外,64%的受访者坦诚自己已经放弃了其中部分产品(生活方式),例如健身俱乐部会员、订阅杂志、休闲餐饮,还有5%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近段时间做出割舍。
  
  除了“完全舍弃”之外,还有一大群人正在逐渐减少某些开支,如52%的受访者声称自己降低了前往百货商场的购物频次,减少了用于服饰的支出。

美食诱惑却难以下咽
  
  已经没有必要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证明有多少百分比的消费者舍弃了外出就餐的生活方式,仅这个话题就让人觉得很伤感。无疑,当下的高档餐馆、休闲餐厅的销售状况都比较困难,尽管大多数餐厅调整了价格,但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销售情况很难有较大改观。
  
  10个人中有9个表示(90%),在金融衰退期间自己可以远离高档餐馆的美食,其中65%的人已经完全放弃了这种馋念。经过普查,目前坚持外出就餐的多为18至34岁的青年,他们以选择休闲餐厅为主。
  
  快餐连锁可以看成是该行业中的另类,经济越困难销售额越可观,37%的成年人表示当地的汉堡店、比萨店、墨西哥肉卷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鉴于上述状况,家中的厨房将成为饮食中心,但是不要认为消费者舍弃了高档餐馆就会大量购买有机食品,多数受访者认为有机食品对于自己的饮食并不重要。由于有机食品的价格往往高出其他同类产品,因此有32%的人士认为减少或不选购有机食品也是他们日常节省开支的方式之一。
  
  目前发现娱乐性消费也受到较大影响,电影票、剧院票的销售如餐馆一样呈现显著下滑趋势,许多消费者将这类支出列入节约开支计划中。超过5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减少了用于看电影、戏剧的开支。

隔代的差异
  
  毫无疑问,每个人的消费理念都不一样,各种开支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也大相径庭,研究中发现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与年龄在18-34岁的人群所划分的“不可缺少”产品类别有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二次大战后生育高峰出生的人(俗称Baby Boomers)家中早已购置了大量的耐用品,衣柜里塞满了旧衣服,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很多商品都是可买可不买的。与35岁以下的人群不同的是,这类群体更安于现状,享受最基础的平静生活。
  
  调查中发现,很多55岁以上的消费者会直接绕过高档化妆品专柜,忽略面部护理,而且比年轻人更容易放弃健身俱乐部会员的资格,这是不是意味着那一代人不太注重个人护理,不愿意优雅的慢慢变老?事实上,他们也有自己的消费计划,47%的55岁以上消费者认为理发(剪发或染发)是不可裁减的消费之一,而70%年龄在18-34岁的消费者认为理发开销是可以节省的。
  
  虽然大部分人表示不能离开手机和网络生活,但支持率并没有达到100%,可以说没有一项产品(生活方式)有100%的认同率。
  
  四分之三的年轻人认为手机和网络服务无法从正常的生活中剥离,而仅有12%的55岁以上受访者认同此看法。当谈及基本的手机通话服务时,两代人的回答相似:60%都认为不可或缺。55岁以上的人群似乎更依赖卫星电视,72%的受访人表示生活中离不开它。18至35岁的受访者认为手机的短信服务和视频功能很重要,即使手头再紧他们也设法要购买新一代手机。

困境中的艰难抉择

  在这个极具挑战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频繁改变决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慈善机构,在调查中发现68%的消费者把减少或不参与慈善捐款作为节省开支计划之一,年轻人和那些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消费群最容易放弃参与捐款活动。
在所有受访人中,34%已经减少了捐款。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受访人减少捐赠的金额高于平均值。报告建议,若想推动这部分人继续支持慈善事业,社会及相关机构就得设法挖掘他们之前曾经历过的事情,刺激他们的感受。
  
  关于清洁服务和景观美化支出,大多数受访者对此都看得比较淡。BIGresearch调查发现90%的成年受访者将女佣和清洁服务列入非生活必要组成因素,86%的消费者表示即使没有专业园丁修理草坪,他们照样能处理得当。
  
  自三年前卫星广播服务风靡全美时,消费者热度关注Howard 100 News、 Elvis Radio 和 Sirius Blitz。忽略年龄和收入因素,目前有90%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戒掉收听瘾,话虽如此,但真正拔下收音机插头的仅占31%。年龄在18至34岁的受访者似乎最不情愿回到收听旧电台的日子,只有19%进行了服务退订或不再续订。
  
  这种喊声高但具体实施少的现象还发生在奢侈品牌手提包上,它位列非必要支出的榜首,但截止目前仅有31%的消费者为了节省对这些昂贵的尤物视而不见,紧闭荷包。年轻的消费者可能会持续大幅减少使用现金和信用卡。

现实中的大缺口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上消费信心的严重不足,使得消费者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巨大的购买行为变化,不管近期消费支出是否会回升,经济问题依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美国正刮着新节俭风,消费者的购买变得更理智,他们将多余的现金存入银行,理财观念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减少贷款、负债,提升生活质量和品质。另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场由金融风暴引发的恶性循环,减少开支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只能加剧经济恶化。
  
  事实上,在消费者作出决定前没有人能进行准确预测。对于零售商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寻求激发消费者兴趣的新途径,促成亮点交易。为数众多的餐馆和SPA馆在假日购物高峰期已经推出了新营销方案,给那些支付全款的消费者赠送额外礼品卡。这是提升销售额的好尝试,尤其对于那些一直很享受餐馆、SPA服务的消费者,商家这种促销方式将使他们更难与之断绝。

  另外,众多消费者表示离开互联网服务、手机、电视服务他们将无法正常生活,这也许是个巨大的机会;其次,调查报告中预测服装销售和本土折扣商店将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