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卖店人员管理杂谈 | ||||||||||||||||||||||||
| 作者:77;出处:《店长》2009年6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如果有一次“心态”培训和一次“技能”培训让您选择,您愿意参加哪一次?相信大部分人喜欢参加“技能”培训。诚然,在讲究效率的工作环境里,我们更注重培训的实用性,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使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就说明,在企业里除了提高员工的技能(务实)外,也应注重员工的心态建设(务虚)。 文化的力量 企业文化当然不是几句口号、几幅标语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群猴子圈在笼子里,在笼子的顶上挂着一串香蕉。每次只要有猴子试图去拿香蕉吃的时候,就有人用水枪去喷射所有猴子。久而久之,猴子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不能去碰香蕉,否则都会被喷一身水。于是,实验人员放出一只猴子,带入一只新的猴子。初来乍到“小年轻”不懂事,看到香蕉就想去拿。这是,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还没等实验人员用水枪喷水,其他的猴子就已经开始围攻“小年轻”,结果是“小年轻”没拿到香蕉却换来一顿饱揍,其他猴子也没有挨水喷。反复几次下来,“小年轻”也不敢去拿香蕉了,在它的脑里已形成了这样一个意识:不能吃笼子上的香蕉,拿香蕉就会挨揍。接下来,再换猴子,再换猴子……最后,直到所有的猴子都被换过以后,这个传统却一直继续着。对这群猴子来讲, “不能吃笼子上的香蕉”就成了他们的一种文化。 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具有破坏性的,更可怕的事这种文化会不断延续,导致更大的损失。 文化本身是把双刃剑,可以所向披靡,也会伤到自己。使用好团队文化这把剑,关键在于拿好剑柄。对于“产品不好”的意识,专卖店的管理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干预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辅导,帮助导购员分析销售业绩不佳的真正原因,惩罚只是辅助手段。 快乐工作 和谐团队 从企业的管理体系来说,专卖店店长算是公司最低领导人”。我们通过下面的故事来看下店长与员工的关系。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度又不至于被扎。 店长的角色有点“尴尬”,带领团队需要与员工搞好关系,团队的业绩来源于员工的个人业绩,过分要求员工,员工就会“拿业绩跟你说话”;作为团队管理者执行制度不得不与员工保持“距离”,走得太近就会让员工“藐视”制度,一旦处罚,损失的不仅是工作业绩。在“抉择”之后,有的店长可能采取了沉默的态度,这种态度与纵容了员工,最终产生“员工纪律涣散——〉员工业绩不佳——〉团队业绩不佳——〉公司业绩下滑——〉店长离职”一系列连锁反应,“工作不快乐,团队不和谐”,多方不利。 如何快乐工作,如何建设和谐团队?这恐怕不是一句话或一个行动可以达成的。我们就拿“形象仪表检查”来做案例分享吧。 公司对专卖店员工都有形象仪表的要求,将其列入制度规范。店长王鹏按照制度要求,规定每天早会增加一项内容——“形象仪表”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在当月奖金中扣除工资10元。一天,店员小张未按要求着装,王鹏就按制度进行了扣罚。起初小张有点不服,但经过王鹏的开导之后,小张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鹏觉得小张有点不对劲。小张平时跟同事说笑时,都刻意回避王鹏,而且觉得工作没快乐感,甚至有跳槽的打算。王鹏也意识到自己管理比较严格,平时与员工沟通较少,于是打算找小张谈话,但结果都是小张以“沉默”对话,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事也成了王鹏心里的一个疙瘩,至小张离职也未能解开。 制度是生硬的,但执行的方式可以是活的。从上面的案例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王鹏是个执行力较好的管理者。但从结果来看,这种执行方式是不恰当的。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王鹏把自己推到了员工的对立面,虽然进行了沟通,也执行了处罚,但埋下了员工流失的祸根。那么,如何做会更有效呢?我们来换个方式。 准备工具:满意表情贴纸、不满意表情贴纸、礼仪检查表。 一、礼仪自检:员工对照规范,检查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有待改进。做到的请在相应空格内给自己贴一个满意的表情,尚未做到的请在相应空格内给自己不满意的表情; 二、礼仪互检:学员互相检查,给对方做到的地方一个满意的表情,尚未做到的地方一个不满意的表情,并给出温馨寄语。如 “亲爱的XX,今天妆很漂亮,但要注意要求噢!”等等;对全部满意的,“温馨寄语”如“今天可免费得到店长拥抱一个,你有权利不接受”、“你将免费获得店长端茶递水一次,有效期一天”等等。 三、将每天的检查表格做公示,并向员工说明以后每天的礼仪检查将以这类形式进行。在周会上统计礼仪满意度最高的伙伴给与一定积分,月度积分最高的给与一定奖励(如书籍)。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将店长监督转化成自我、公众的监督,将惩罚转化为竞争性的奖励。同时也把生硬的制度用快乐的方式推行,体现了“快乐工作,和谐团队”的宗旨。当然,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实行上采取灵活的方式。如上述方法,在制度刚推出时是比较有效的,有利于员工“温和”地执行制度。当员工都自觉执行时,每个月的奖励就成为了“大锅饭”,大家都有的吃。这时,奖励的成本是否过大,这个需要重新考虑。将奖励力度增大,推行另一项要求较高的规范,这是不是更好呢?如果大家正在处理这类工作,不妨试一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