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超市初印象
作者:胡春才;出处:《店长》2009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近一两年来,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均GDP先后登上10000美元的新台阶,高档超市已经从原先的凤毛麟角变得不再稀罕了。

    像上海的古北家乐福、城市超市、港汇广场联华生活馆,北京的华堂商场、JUSCO卖场、华润Ole、华联BHG、新光天地的法国FAUCHON美食礼品精品店以及广州天河城和中华广场中的JUSCO都是我所见过的主要定位于高端的大卖场或超市。

    这些卖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装修豪华,商品的陈列道具非常艺术化,有品位,商品档次高,商品单价昂贵,一般单品在10元以下的商品在这些地方很少见,较多的是几十元一个的苹果、单价在20元以上的水果,有机蔬菜的价格也都在十几元,大约有40%以上是进口商品,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目标消费对象是富人阶层和高收入的白领阶层,他们追求的是生活品质,对价格已经不太敏感,只要感觉物有所值,他们是完全舍得的。

    在这些高档超市中,给我留下最深印像的是广州天河城的具有GMS风格的JUSCO商场,这儿加工食品的丰富度、食品色香味的诱人程度,以及整个大约只有3000平米的食品和生鲜区域的商品组合,让我一直处于惊讶之中,摩肩接踵的客流量也是我在国内任何一家其他超市所没有遇到过的。天河城的JUSCO让我对零售有了新理解,特别是对那句“零售就是卖生活”的感悟更深了一层。

    除了JUSCO和华堂这些日本GMS风格的大卖场以外,北京新光天地中的华联BHG也让我刮目相看。说实话,我原先到新光天地是冲着那儿的法国美食礼品精品店FAUCHON去的,但是不想在这家精品店里往里走着走着,抬头一望竟是华联BHG,外表看上去感觉不错,因为在精品店里没有看到生鲜类食品,于是就想进去看看华联这家高档超市如何经营。

    华联BHG里的商品丰富程度出乎我的意料,不仅进口商品很多,而且像水果一类的经营就看得出商家很用心。不仅有像哈密瓜、榴莲、西瓜这样的单一果盆,还有几种水果组合在一起,价格在10元、15元、30元不等的组合装果盆,而且陈列数量之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水果如果当天不消费掉的话是必须扔掉的,而我到该店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左右,可见该店的水果盆销售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里的熟食也做得挺有特色,比如烤鸭,除了整只吊挂外,还有现烤、盒装的,样子非常诱人。熟食的品种非常多,而且明显要比物美、家乐福等大卖场高出一个层次。在面包区间,各种具有国外风味的黑面包、硬面包就那么在外面做装饰陈列着,显得那么自然、诱人。

    超市内的陈列道具和灯光设计也是匠心独运,比如像散装的核桃、杏仁、巴旦木之类的干果,用一个有机玻璃罐下带可以卸货的装置装着,既充分展示商品品质,又避免了人手伸进去抓的不卫生,还有装着咖啡豆的装置也显得非常典雅华贵,凡此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这里高档商品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纯粹高档品牌的展示,还是商家力求通过他们的服务和商品品质的充分展示,来向消费者诠释自己对于高档生活品质的理解?我认为BHG是后者——那就是追求精致和完美。
 
    早先就听说华润的高档超市Ole有价值458元一斤的牛肉出售,我兴致匆匆地赶到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两头的两家华润Ole超市。当时是周日下午五六点钟,正是一般大卖场人气最旺的时候,但是相比于华联的BHG和华堂、JUSCO等卖场,这里还是显得少有的冷清,特别让我失望的是这里的生鲜食品太单调,主打都是包装食品,在水果的经营上比起华联BHG来明显要差一个档次,尽管这里的商品卖得似乎比华联BHG 的要贵,Ole的这两家店,10元左右的水果是很难得见到的。

    问起里面的服务员,有人告诉我,王府井站出口处的Ole是生意最好的一家,但里面的人气比起BHG来似乎还是有些差距,至于王府井步行街北端的Ole的生意之冷清就不大好形容了。

    北京华润Ole的现状激起了我思考一些关于高档超市如何经营管理的兴趣:高档超市如何定位,如何进行精确营销,门店商品组合及艺术化陈列应该如何做?为什么华润Ole做不过华联BHG?毕竟华润Ole的市口丝毫不比华联BHG差。

     我能得出一个初步解决方案,就是向JUSCO和华堂这一类日本GMS风格的卖场学习,学习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理解,学习他们对于商品组合、陈列的精致处理,学习他们对于熟食品经营的风味和品牌化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