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年6月,三家名叫“惠选”的小便利店悄然现身深圳社区。据了解,这种300平方米的小店是沃尔玛在中国试运营的社区便利店。沃尔玛计划2009年新开100家惠选店,5年内开出1000家店。这是继家乐福的迪亚天天折扣店、TESCO乐购的Express便利店、永旺集团的迷你岛便利店(MINISTOP)后,外资零售巨头转战中国便利店模式的又一次试水。
警惕沃尔玛试水中国便利店市场
曾亦钢/文
2009年3月,沃尔玛提出了一项为期5年的发展计划,拓展其在中国新的折扣店业态“惠选”,并以此作为未来抢占市场的重要战略。据了解,在美国本土市场,沃尔玛拥有折扣店、购物广场、社区店、山姆会员店这四种经营业态,其中以经营低价商品为主的折扣店是沃尔玛的“发家业态”,占到美国营业总额的60%以上。
如今,沃尔玛已经在深圳悄悄开出了3家“惠选”折扣店,并开始了与周边的7-11、美宜佳、百里臣等各便利店之间的无声战争——抢占社区市场。
沃尔玛在深圳的3家“惠选”店分别位于梅林、红荔和蛇口这三个社区。从外表上丝毫看不出这3家店有沃尔玛的痕迹,店内外装修、招牌和商标牌全部采用红黄两色,店内没有任何涉及到“沃尔玛”的字样,只有销售的“惠宜”、“明庭”等自有品牌表示“惠选”和“沃尔玛”存在某种联系。
在试水便利店之前,沃尔玛在中国已经拥有购物广场、社区店、山姆会员店这三种经营业态。沃尔玛在中国试水第四种经营业态的意图很明确,就是通过便利店渗透至社区市场,这不仅是另一个目标消费群体,更是沃尔玛以前所没有覆盖到的市场。
虽然沃尔玛到目前为止只开出了3家便利店,但是,我们却不能丝毫放松警惕,一旦沃尔玛试水成功,凭借沃尔玛雄厚的资本实力,一口气开出上百家便利店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况且沃尔玛相关人士宣称,只要便利店的时机成熟,沃尔玛将实施下一步开店计划,在2009年年底开出约100家便利店,5年内开出1000家便利店。
不单是沃尔玛试水中国便利店市场,包括日本零售巨头永旺旗下的便利店业态“MINISTOP”和英国零售商TESCO乐购的新业态“EXPRESS”在内的外资便利店也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他们的扩张方式已经从大卖场转变成为小型超市或便利店。
外资零售巨头纷纷试水中国便利店市场,这不得不引起本土零售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外资零售巨头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本土便利店却暴露出非常多的薄弱之处。 管理基础薄弱
很多本土便利店因为单店规模较小,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难度较大,使得整个的管理基础相当薄弱,经营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店面形象化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缺乏服务意识
很多本土便利店缺乏对员工的服务意识培养,比如7-11在下雨时会免费向消费者提供餐巾纸,而有些本土便利店却不愿意消费者在店内躲雨;又比如在下雨时消费者付20元押金就可以在“惠选”折扣店借出一把雨伞,7日内凭小票退返押金,而很多本土便利店并没有这样的服务意识,也没能去推出这项便民服务。 商品不够精致
外资便利店出售的所有商品都是各品类精选出来的快流商品,档次和价格段非常分明,并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也有明确的陈列位置。比如“惠选”折扣店很多商品都是精心挑选的,它们大都是沃尔玛大卖场的畅销商品,零售价格与大卖场一样,有时促销价甚至比大卖场还便宜,极具竞争力。而这种能力虽说本土便利店也在努力模仿,但很遗憾,还是没能做好。如通过调整货架来达到类似的效果,但总会受到货源和店面经营人员补充不及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太好的效果。
配送能力不足
外资便利店的配送能力非常强大,如7-11强大的配送能力甚至可以保证到安全期在5到7天内的保鲜食品,这在大规模的便利店来说是惊人的,也是本土便利店最望尘莫及的地方。
又如“惠选”折扣店与沃尔玛的其他业态一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由沃尔玛购物广场为“惠选”折扣店提供商品、配送商品,而惠选折扣店则最大限度地抢占大卖场触角之外的市场。在沃尔玛现有的大卖场布局基础上,“惠选”折扣店凭借其强大的采购与配送系统,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那么,在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抢占中国便利店市场时,中国本土便利店又该何去何从呢?是被兼并,还是被淘汰,又或是真正“做精做强”呢?针对中国本土便利店存在的薄弱之处,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强化管理基础
尽管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但本土便利店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予以完善。如通过贯彻执行完整、严谨、科学的VIS视觉识别系统来促进便利店视觉形象的规范化;通过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务的完善来促进服务的规范化;通过对采购、配送、信息、推广等业务制定标准来促进流程的标准化;确定标准化的营业面积、灯光路线、平面布置、立体陈列以及POP设置等来促进便利店的标准化作业等。 强化服务意识
本土便利店需要多花些精力在员工的服务意识培养上,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升员工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本土便利店的服务意识更应该从简单的售卖商品提升到售卖一种服务或生活方式,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便利店的“贴心”服务。
另外,本土便利店还可以学习外资便利店的长处,并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比如“惠选”折扣店所推出的多项便民服务,普通商品(酒、电池和胶卷除外)购买后90天内,家用电器购买后30天内,商品有原始包装,凭原始发票或电脑小票可以退货;在指定的社区内,消费者一次性消费超过100元,可免费送货上门等。不要小看这些点点滴滴的便民服务,它会让消费者对你刮目相看。
做精商品结构管理
不要让过多的滞销商品占用大量的资金,而且浪费宝贵的货架资源。本土便利店在做精商品结构管理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把握商品的选择:
其一,确保畅销商品不脱销,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畅销商品只有几个种类,如饮料、桶装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对于这些商品,给予足够的订货量和充分的陈列空间,并加强销售促进;
其二,一切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和行动,商品销路不好,并不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限,而是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冷淡,便利店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
其三,提供增值化服务,积极开发新的商品与服务,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自动咖啡机等增值化服务。
本土便利店不断优化商品结构,选择周转率高、毛利率高、价格合理的商品,更加迎合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使商品配送更加及时、有序,大大减少脱销现象,就能有效地运用货架和资金等有限资源,最终实现便利店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为7-11节约了大量费用。为此,本土便利店可以学习外资便利店在物流配送方面的管理经验,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从而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最后,随着外资零售巨头的加紧布局,中国便利店市场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洗牌时代。为此,中国本土便利店更应该苦练内功,外塑形象,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避免被兼并或被淘汰的命运。
如何看待沃尔玛试水社区便利店 马启文/文
沃尔玛试水社区便利店的做法并不奇怪,通过百度搜索关于“社区便利店”的词条,结果达到1080000条,在中国不知名的便利店到处是,知名的也不少,比如7-11、OK、快客、好邻居、家乐福的迪亚天天折扣店、Tesco的Express便利店等等。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中意于社区便利店的开发呢?
据调查发现,零售企业销售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大卖场门店数量的不断增长。随着门店数上涨,零售业整体销售额也在上涨,但零售业平均单店产出却在逐渐下降,同时,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考虑到物价、物流成本、工资上涨等因素),使得要维系单店利润产出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这时要想保证企业的增长,只有靠扩张或通过提升自身盈利水平来解决。
不断扩张规模,确实能有效保证企业整体规模的壮大(排除实际利润的实现能力),所以零售企业家们绞尽脑汁去扩张,但尴尬的是:一座城市的规划并不会根据零售企业的想法去做,很多一级城市的商圈竞争已经非常残酷,再挤进去,可能大家都会两败俱伤。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把目光转向于二级市场,甚至三级市场,但二、三级市场并不一定都适合于大型购物场所的生存,所花费的时间、财力成本未必划算。
快速扩张靠的就是和时间赛跑,跑得快的人圈的地就多,规模才会显露出来。而便利店的开店成本相对较小,这就极大满足了扩张的需要。于是很多零售企业开始涉足2000-3000平米的小超市,甚至更小的像沃尔玛开的这种几百平米的小店。
这种便利店还有一个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经营灵活、调整快、见效也快,如果在同一个城市开很多家这种便利店的话,根本不用担心运营成本会上升,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可以解决很多库存问题,采购成本、管理成本都可以节省很多。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去搞便利店是很好的出路,我们看过很多成功的案例,也看到了失败者的辛酸。但为什么倒下一批,又站出来一批呢,如雨后春笋般,甚至越演越烈,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大家都基于市场调查的前提,看到了便利店的商机和潜在价值。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的年代。这个年代的人,累,所以造就了一大批的“富人”和“懒人”,而且队伍在迅速壮大,出门以车代步,用盒饭解决就餐问题,休息时间大半天在睡觉,这样的人是不会太愿意走10分钟的时间去大商场只为了买便宜5毛钱的矿泉水、瓜子或者洗衣粉的,而便利店齐全的服务配套项目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在很多便利店里都开设了这样的配套服务:市政交通一卡通充值、缴纳水电费、手机缴费、快餐、快件投递、订票、24小时营业等,这些服务项目的设立成为便利店吸引顾客的主要因素。
根据AC尼尔森2007年消费者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见下图):

消费者为了满足其不同需求,通常会有2-3家门店可供选择。
消费者在选择购物门店时首要考虑的是其“便利性”。便利性已经成为现代人们选择购物场所参考的主要因素,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价格的重要性。这也就成为便利店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主要条件。
便利店已经是一种时代的必然性,因此对于沃尔玛试水社区便利店,本人觉得其他零售企业大可不必有“狼来了”的想法。我们要做的是,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做适合自身的事情,你要觉得这样的便利店适合于你们企业,你可以去尝试一下,否则还是不要去跟风。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哪一个企业或者哪一种业态就能一统天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零售企业需要调整,要发展,让自己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