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鲜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是价格竞争力,而是细节管理的能力!
我们都说零售就是细节,生鲜更加强调细节管理,但这“细节管理”到底是什么呢?大多数的生鲜经营者,都把精力放在了大家能看得见的方面,比如陈列管理、加强促销力度等,实际上,细节管理远远不是这些所能体现的。“生鲜细节管理”,都是一些看不见的工作,是生鲜工作链中很多人忽略的工作。
来举几个简单的案例。
为了更好地管控损耗和生鲜库存,我们一直推荐企业使用《库存卡》,但是很多企业在推行过程中均遇到阻力,在一番挣扎后放弃,几年来,生鲜订货一直处于“失控”状态。任何产品的订货,除了要预期销售外,关键是现有库存,生鲜的库存是靠人工盘点才能知道的。用《库存卡》是留下“销量预期”和“现有库存”两个工作“痕迹”的关键管理手段,但很多企业的生鲜经营者并没有意识到留下“工作痕迹”的重要性。
在生鲜的订货工作还没有其他更好方法管控准确性的前提下,在有“阻力”的时候就轻言放弃,结果很明显,那就是生鲜经营中的损耗控制和销售这两件重要事情有关的工作,得不到任何保障;反过来说,损耗控制成为一句空话。而销售可能因为订货的差异,要么太多,要么就是订货不足,生鲜的经营何谈进步?一个企业连商品订货都存在问题,何谈后续经营呢?
问题在于,企业管理者为什么不能够坚持生鲜经营最为关键的事情呢?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生鲜商品信息描述这个工作,同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商品信息描述看上去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因此很多生鲜经营者并不重视商品信息描述管理,其实,商品信息描述的管控,能够让管理者减少大量由商品信息管理不善造成的工作混乱。特别在生鲜这样一个商品品牌性不强的类别,更加需要强化生鲜商品信息描述管理。
很多企业的生鲜商品描述就是“红富士”、“带鱼”、“肉糜”等等,很是模糊不清。可以理解为一类商品而不是单指一个商品的描述方式会造成后续包括收货、订货、市调比价等日常工作的混乱,因为商品描述没有做到“一拼一码一描述”的基本要求,这将造成所有相关工作环节都出现大量管理漏洞。
比如生鲜订单上订货商品品名是“红富士”2000公斤,请问供货商应该送什么样的红富士?山东的还是山西的?一级的还是三级的?85#的还是70#的?同样,收货部门应该以什么标准来验收?监管部门如何确定收货部门是按照标准来验收?
因为没有重视最基础的“商品信息管理”工作,一个商品描述的不合理就造成后续生鲜经营的众多麻烦,试想一下,如果描述成“山东75#一级红富士”,是否后续管理工作就会更简单、更可控?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内资企业经营生鲜时层出不穷,致使一些有用的管理工具如“生鲜收货标准”等根本无法使用!同时致使部分企业出现重大管理漏洞,如贪污受贿等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财产保障的管理事故!
很多企业经营生鲜很多年了,为什么总有很多问题周而复始地出现呢?其实关键不是人才问题,不是经验问题,而是在一些细节管理上的要求问题,小小的“商品信息”管理就能有效控制损耗,就能让很多对经营生鲜有极大帮助的管理工具发挥重大作用;在这些方面,企业经营者应该冷静下来,避免浮躁,从细节着手,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有些企业能够在短期内成为行业领先者,关键不在于实力,而在于对管理细节的重视,企业有再大的实力,是经不起“折腾”的,因为这毕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博弈,依赖的都是这些“细节管理”!
(作者系华润万家华东区前采购总监,现为零售业资深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