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端培训之我见 | ||||||
| 作者:放逐;出处:《店长》2009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许多零售企业都打出“决胜终端”的口号,还组建了自己企业的培训学院,其中有店长强训班等。他们的培训工作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培训方法滞后,二是培训后期效果保持不佳。 针对这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开发新培训方法、增加培训结束后期的考核激励机制,进行变革。 如果要开发新培训方法,就要先充分了解实现成功培训的基本步骤。这些基本步骤包括:有待改革的情况、有坚定的公司领导、使员工明确培训对其自身的作用、具体培训计划、适当的培训方法、培训后期的强化。以上步骤中任何一个被忽略或错位,整个培训计划和目的就有可能流产。 目前,许多企业惯用的培训方法有讲授法、工作轮换法、视听技术法、工作指导法或教练实习法、研讨法、案例研究法等。在面对分工日益细化,岗位日益多样化,人员日益复杂化的企业状态下,企业培训部要开发出适应特定人群、时间段和特定需要的新型培训方法。 更重要也更艰难的一步,是培训后期的效果保持。 只有让接受培训的对象把培训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全面、持续性的保持,并形成工作习惯,才能实现企业举行培训活动的目的。但培训后期的效果该如何保持呢?笔者在此谈谈一家之言。 第一种方式是建立学习小组。培训结束后,由培训部门和各培训对象所在的部门合作,可以采取集中、分组、分片等方式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学习小组组长,担当召集学员、协调安排学员学习时间等工作。培训部门的人应当根据小组长的建议和安排,定期对先期培训的对象,进行系统的巩固性指导学习,以确保培训中学员所学到的知识在后期效果得到保持。 第二种方法是,企业培训部门将培训结束后巩固学习活动的行动计划写成合同,跟学员签订。此后双方定期回顾计划的执行情况,企业培训部工作人员也参与行动计划的执行,并给予学员辅导。 第三,企业要为接受培训的人员提供支持性工作环境。一些企业高管在现实工作中发现:许多培训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受训者在工作中似乎没有特别之处,也就是说培训好像对他以及他所在的部门没有产生效果。笔者认为,这有多方面原因,例如企业缺乏可应用的工作环境,使学习内容无法成功转移、应用到现实工作中。 笔者建议,企业高管应当在企业内长期倡导学习,将培训的责任归于一线的各部门管理者,而不仅仅是培训部门。也可以采取建立相关制度,将培训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使所有的管理者承担培训下属的责任,并在自己部门中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保证受训者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第四,考核激励。参加培训的学员结束学习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相关部门要对其今后工作进行考核,接受培训的人员就是要跟没有接受培训的员工有差别。 这个差别就在于他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并能很好地应用于工作中。也可以激起员工参与培训、珍惜培训机会的积极性。另外,企业还应对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的员工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对做出贡献的员工及时给予奖励。 此外,多阶段的培训方案要经过系统设计、分段实施,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要给受训者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应用课程中所学技能,在他的工作中成功运用并与其他同事分享。 其实,企业要思考并落实怎样建立一个科学的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才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才能使培训的效果长期应用到实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