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二八法则
作者:齐渊博;出处:《店长》2009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培训,就是指“培养”和“训练”的综合。很多企业培训一直以“培养”为主,其实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磨练、企业文化的融合,还需要长期训练,按照20/80法则的原理,“培养”和“训练”在培训中的比例应该是2:8,培训的主要方法就是把80%的“训练”功课做足,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

  笔者曾在某企业管理过200多人的促销团队,负责某大区商超的促销工作。在200人的培训工作中,笔者没有按照常规的课堂式闭门培训方法,而把实际的训练和考评交给促销经理和主管。笔者用3个月时间,驱车对所有终端进行实际指导和考评,对每个促销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解,对促销主管、促销经理的“传帮带”作用给予打分,总结出一套实用、科学的终端管理技巧,成为整个集团公司的内训教材。

  以大型商场为例,根据笔者对终端的理解,把促销人员的基本工作进行细化和分类:商场制度学习;个人着装规范;终端理货;促销活动执行;产品知识讲解;促销活动执行情况;促销产品使用情况;哪类产品更适合本商场;同类产品商场状况;主管、部门经理来商场的频率和事项安排;每日报表和周工作汇报(EMAIL传递或主管转交);商场及企业创新活动的及时汇报;顾客建议意见反馈……

  以上要求大多数都是在“培养”中无法完成的,只有不断“训练”才能达成目标,也只有在工作中才能适应市场要求,发现新问题,并且产生新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对200人的初步了解和实际工作考核,对促销人员进行分类,然后对其中优秀者进行更进一步考核,进入晋升者名单,同时增加部分工作内容,要求其关注和了解:商超周围环境和交通状况、商场的日流量、商场营业额、商场课长或主管的基本情况、长期顾客的购买习惯……

  这样对促销员的培训,实际上变成了“终端管理”,同时又使人才的晋升成为可能,裁员率和流动率远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很多工作内容的培训,必须要现场指导,在实际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带团队的时候,都是和各部门负责人或新进员工协同工作,一起工作的过程就是培训的过程,一则显示出领导对下属的关心;二则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远离一线,三则对下属的工作时时了解,避免耳听为虚。

  工作培训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模拟场景训练”。“模拟训练”的出现,正是由于企业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以国际知名企业雀巢的“角色扮演”培训为例,其主要方式就是让员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营养专员和医生,进行现场模拟训练。整个训练过程中有随行录像,记录角色扮演全程。而后,在会议上公开放映这段录像,某个人的角色扮演和业务水平,大家一目了然。

  在公开放映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会有大家的点评。在雀巢,你必须学会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暴露出来,并且要谦虚接受各种意见反馈,更要懂得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大家的评论是很严格的,角色扮演的录像投放到大屏幕上,在大家专注于你的“作品”时,你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大家的思路去思考。录像的播放,基本上每一句话和动作都有一个定格,然后根据录像中角色的表现,大家集思广益去评点和研讨。

  在每句话的停顿中,大家都要参加讨论,每一个镜头转变带来的评论或许就为演练者带去了不少点拨和启示。一个人在审视自己在镜头前的表现时,也会找到某些不足,因为这些都是简单的口授不能得到和体会的,所以要把80%的时间、精力放在对每个员工的训练上。

  按照佛家的说法,“修炼”是极其玄妙的,尽管有万千法门及汗牛充栋的论述,但实际的修行还是要自己在实践中体会,任何大师甚至佛祖都不能替代。培训的道理也一样,无论是技能、管理、实操或者团队,大道理一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必须要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企业或个人的“修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