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货店卖什么,怎么卖? | ||||||
| 作者:李卫华;出处:《店长》2009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有人认为百货店的产品线既深且宽,商品之丰富度为其他业态所不及。然而,哪怕是最高效的零售组织,也不可能同时在所有消费品类上做得很好。 本土百货业在“卖什么”的战略问题上一直没有找着北,至于“怎么卖”就更弄不明白了。” 究竟该卖什么 在西方发达国家,百货业态商品结构的初、中期为综合性,后期为专业性。以美国为例,美国百货商店曾面临诸多新型业态挑战,陷入困境,但以Sears J.C.Penny为代表的传统百货商店开始转型,在商品结构的调整上做减法,譬如减少单体店的营业面积、经营品种,重点经营某一大类有优势的商品等,如Sears突出五金工具,J.C.Penny突出服装、化妆品等,走上了大型专业商店之路。 在新旧零售业态的博弈中,由于家电、日用品已经陆续从传统百货商店中分离出来,有关百货商店究竟应该卖什么的讨论一直在进行。笔者认为,百货经营的主力商品都应该和女士有关,黄金珠宝、化妆品、女装,女鞋及包(女士用的饰品),这些品类的销售收入要占到70%左右,是百货经营的灵魂。如果加上男装、童装等,服装大概会占到商场销售额的60%~70%,服装经营效果将直接影响百货商场的利润。 当然,百货商场未来商品结构的调整,绝不仅是扩大服装比例这一条路。在未来的百货业竞争中,商品结构的调整将受到区域市场的特点、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企业自身资源的影响,换言之,根本上是由商业企业自身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但是不管卖什么,商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与时尚成分要比其他业态多。 究竟该怎么卖 由于大众媒体的发达,消费者购物越来越不需要导购员的销售建议了,于是百货店主要经营软性商品。因为软性商品还离不开销售建议,百货店成交率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购员的销售建议做得如何。尤其是现在,商品新款式、别致的店面装修、精彩的POP,很快就会被对手模仿,但一流的导购服务、一流的人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克隆,百货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广告竞争、价格竞争扩展到了人才竞争、管理竞争,好的商品必须经过好的导购才能销售出去。 一个百货店,导购员占到员工总人数的90%以上,如何调动导购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售卖技巧与商品知识,做好销售建议,推动顾客做出消费决策,是现代百货商店“怎么卖”的关键。百货商店能否利用好导购员销售建议这一信息传播渠道,也就成了百货商店是否有竞争优势的条件之一。 百货商店恰恰在导购员做好销售建议的环节出了问题。目前的百货店,基本以联营方式为主,他们已经不再做所有权交换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了,换句话说大部分百货店都在做“商业房地产”,他们提供营业场地,做整体的物业管理,卖的是服务。有人称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及谁在哪个方向上投资,谁就在这个方向上承担风险并接受回报”。 从表面来看的确如此,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只能针对百货店与操作规范的大供货商之间的合作的说法,大供货商组织商品、培训员工,商场做好店面管理就行了。 问题在于:百货商店的主力商品如服装,在流通渠道上大多采取条块分割的代理制,很少是生产商或大代理商进店合作的,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百货店的合作商户大多为并没有多少专业运作经验的中小资本,他们对卖场陈列、导购员培训等商业经营也不专业,他们希望通过百货店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支持来提升销售业绩。 百货商店不做自营以后,没有了经营风险的压力,实际上真正的商业经营能力在退化。百货店管理人员还想依靠供货商来培训管理好员工,于是出现了合作上的断档缺位,而不再是专业分工合作了。导购员在最实质性的商品知识、售卖技巧以及心态上得不到好的培训引导,无法得到好的成长,如何来做好销售建议?更谈不上卖文化、卖知识、卖艺术了。 在现在情况下,作为百货商店而言,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做好导购员销售建议的辅导培训工作,而不应该以专业分工为由,过分依靠供货商来做,因为即便是联营方式的专业分工合作,也是在百货店依然拥有真正的商业经营能力基础上的分工合作。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导购员必须熟知顾客所需的专业商品信息。 导购员不但要卖商品,更要卖文化、卖知识、卖艺术。现代百货业,从经营理念来说,就是引领时尚潮流。它对时尚、潮流文化的理解,决定了它能否在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能被时代的消费观念所认可。我们的导购员必须对此有深刻认识,并在合适时机以合适方式向顾客传达其所需信息,这样才能提高成交率。 在引导培训导购员了解商品知识时,可以参照产品的层次理论,从里向外分析,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产品开发的意图,即生产厂商开发这样的商品,究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哪一种需求,比如劳力士手表的开发意图绝对不是为了看时间;产品所用的材质,这是消费者百分之百会问到的问题;制造、加工技术,这样才能体现出产品的特色和精工细做;功能、用途,商品最直接的功能,比如是否保暖;耐久性,商品使用的时间长短。 再比如,使用方法、保养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搭配、西服如何保持挺括等;经济性,与定位相同的竞争对手相比,价格的优劣;设计、色彩、感性,商品的设计风格与特色;流行性,即商品处在它的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包装、商标、形象,由商品本身开始向外包装延伸;各类活动、赠品,现在购买有没有什么优惠活动。 还有售后保证,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宣传广告,该品牌在什么媒体上有广告宣传,在哪些有代表性的商场中铺货,这样可以给顾客一个直观的定位;销售业绩、过去顾客的抱怨、其他顾客的体验、评价,这是消费者消费的反馈信息。所有这些都了解了,才算是对商品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导购必须有高超的售卖技巧。 优秀导购员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商品知识,更要是一位优秀的销售心理学家,她可以通过顾客的每一个细小动作、每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分析出顾客的心理变化及要求。经过正规训练的导购,在那里一站,一开口、一笑,就能表现出其专业的销售功力。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化推销流程的演练,来提高售卖技巧,把专业化推销流程从接触顾客开始到说明商品,再到拒绝处理,最后促成交易,直至良质契约,分阶段地练习提高,在具体操作上,要由导购员之间进行实战演习,并由大家进行点评,以便能够相互碰撞,在共性问题上集思广益,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导购必须有积极的心态。 以上两方面都属于技能层面的东西,最重要的在于导购员观念层面的变革,只有观念领先才能做到行为领先。除了保证导购员正常的经济收入外,我们还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一定要意识到“员工第一”,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需要企业给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畅通的工作流程。 把导购员视为企业的人才,从人力资源战略高度上重视导购员的经营、开发和利用,给她们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如,专业买手、形象设计师、管理人员等)。具体操作上,在导购员的管理上采取“制度下的情感管理”,导购员的管理首先是要求导购员对企业制度和流程的服从,但服从不是简单对企业流程和制度的遵守,需要企业管理者给流程和制度注入情感,要考虑制度本身的人性化(注意不是执行上的人情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导购员有积极的心态全心服务,积极售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