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顾客的偷盗行为
作者:王学军;出处:《店长》2009年1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有效的管理流程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尺,每个企业都有针对防损的管理流程,但执行力度堪忧。  

  为了做到专业化,应对防损工作进行细分:负责防损工作的负责人主攻嫌疑人的询问、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便衣防损主攻可疑人员的识别和跟踪;定岗防损人员则密切注意周围的人员流动。  

  顾客偷盗的行为定义:  

  1. 利用衣服、提包等藏匿商品,不付账而带出超市。  

  2. 更换商品包装,用低价购买高价商品。  

  3. 在大包装商品中,藏匿其他小包装商品。  

  4. 未付账白吃超市商品。  

  5. 撕废商品的标签或更换标签,达到少付款的目的。  

  6. 与店员相互勾结,进行盗窃活动;盗窃团伙的集体盗窃活动。  

  发现顾客的偷盗行为,一般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和解方式:对于盗窃情节轻、金额少或未成年人盗窃者,或给予严厉的教育和警告,并记录在档,或采取等价买回偷窃商品等方法进行处理。  

  2.司法方式:盗窃情节严重、金额大,或多次来本超市的惯偷,或属于团伙盗窃的,或认错态度不好的,送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偷盗者,我们不能采取公开其照片、姓名等个人资料,或殴打、当众出丑等违反法律的行为。如果已确定该顾客有偷窃行为,为了妥善处理,就要注意下列事项:  

  1.带到办公室

  带到办公室的时候, 可以让顺手牵羊的顾客走到前面,也可以由两位职员一前一后带路。假如只有一个营业员在前面带路,小偷可能在往办公室的途中把偷拿的商品丢掉,或者隐藏在途中某区域,如此一来,一旦带到办公室时查不出偷拿的东西,就是带路人的疏忽而使小偷有了脱罪机会。  

  2.交谈 
 
  最好的方法是把小偷交给附近的派出所去处理,如果是自己店内处理,无非是希望小偷把商品还回来。防损员毕竟不是警察,绝对不能过分盘问,否则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3.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场所 
 
  因为店方恐怕会毁坏对方名誉而被指控强迫将顾客关在封闭房间里,所以盘问小偷时,应该打开门,但最好是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  

  4.心平气和地谈话  

  不可以让顾客坐在椅子上,而店方的三四个人都站着讲话。应该是双方都坐着,端出茶来喝,并心平气和地进行谈话。处理人员两名为宜,如果小偷是女性,店方应加派女职员。  

  5.注意问话的方法

  “刚才在卖场上拿到的商品,是不是还有尚未付钱的东西呢?如果有冒犯之处,请见谅。”“果然是忘了给钱。那么,麻烦您将那商品拿出来,好吗?”“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请您把那个袋子里的其他商品给我们看一下?”切记,这时必须由顾客亲手取出,否则有侵犯人身之嫌疑。  

  6.软化小偷  

  最难处理的,是不说出自己的名字,并且反抗说“钱给了就没事”的顾客,以及不知反省自己行为的顾客。这种时候,除了立即把他(或她)当作嫌疑犯移交警察之外别无他途。事情演变到这种地步时,如果临时起偷窃念头的是位女性顾客,不妨从话题中引出小孩子或其先生,那么大概可以软化她,而不再反抗。小偷无非是两种:专业小偷和一时起贪念的顾客,我们要区别对待。  

  7.保留和固化证据  

  在调查和询问场所,建议安装录像及录音设备,以便有些人事后反口时对质,有很多嫌犯是不愿意写书面材料的。也为了避免污陷有人身侵权之嫌。  

  防盗不仅是安全员和安全部的事情,也是所有员工的责任。超市中要形成人人都是防盗员的风气,人人都有很强的防盗意识,这样小偷的成功机会就大大减少。  

  防损工作没有绝对的标准,因人因地而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重要的防盗途径,如用闭路电视、无线通信等技术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