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菜场隔壁开超市的可行性
作者:众联商网友;出处:《店长》2009年1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新西兰青苹果(联商网友):本人在县城菜市场隔壁开了家2000平米的超市,步行到菜市场只有3分钟时间。我想知道:超市开在菜市场隔壁好不好?有什么利弊?生鲜该不该做?不做有什么影响?
  
  本人所在县城人口不多,且很习惯菜市场购物,如果做了生鲜怎么去改变顾客的购物行为?  

  原帖地址:
http://www.linkshop.com.cn/club/archives/2009/355652.shtml



【网友议论】

  善建者行: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区域性是很重要的,可以先划一块区域做尝试,并且深入小区调研下!  

  sbgm :先做好超市,再做强生鲜吧。  

  斜风伴细雨:我的建议是不要马上就做生鲜,因为做生鲜的损耗很大,且难以管理。  

  shangke :建议先不做,先把你的管理人员弄好,那就所向披靡了!  

  carli:不做生鲜的超市没有什么竞争力,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上超市买菜了;做生鲜可以带动人气的。  

  好多鱼:菜市场隔壁说明位置比较好,人流量大,如果说你的生鲜经营能力够强,可做1000平米以上,会很火爆;如果生鲜经营能力不够,就不要盲目上马。  

  武拉拉:在菜市场买完菜了去你那买点食品及小百货!好事。绝对好事。生鲜做的话,可以错位经营,价格、品质、品种都可以错位。  

  lixuan:生鲜还是可做的,超市生鲜和菜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县城菜市场不是全天侯;只要具备生鲜管理人员,面积控制在400平米以内,分类基本齐全,应该能做出特色,带动超市人气。  

  天行健:我们公司有个分店,初期选址的时候,非常担心,因为楼底下就是综合菜市场。若开业,那我们的生鲜岂不是成了鸡肋,或者会死得很难堪?但是,没管那些,通过紧张的筹备后,我们开业了。楼下的菜市场也开业了。可开业后呢?我们生鲜的生意不仅没受到影响,反而在销售额、毛利、毛利率占比上还是整个公司门店里出类拔萃的。我觉得,不要想着将生鲜做全,截取一部分,突出差异就可以了,生鲜的面积也不要太大,400平米太多了。  

  xiaoqian0983:我建议做,只要同质产品价格差异不是太大,顾客当然愿意去超市购买;而且菜市有时间段,很多上班族还是会选择去超市的。  

  碧海清舟:不好。我这附近就有一个商场开在菜市场边上,结果活活被“吃”了。  

  谢凌鸿:1)在菜场隔壁可以利用菜场的强大的集客能力,带来足够的人气,是可以开超市的,但是生鲜难做。
  2)卖场的大小以商圈的常住居民来决定,在县城一般以1000平米为宜,在经济发达的乡镇也可以开到800-1000平米。以常住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中心来组织开业的工作。
  3)如做生鲜,要以生鲜的价格优势来树立价格形象。
  4)其他:不定期做DM大单、粮油可以送货上门、话费、水费、电费社区服务一站通等。

 

       【多观察多分析 加强管控】

                  超市农民店长/文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喝酒聊天中无意提到类似的问题,当时在一起的9个人(做生鲜的4个人,食品的2个人,百货2人,1个管理人员)各抒己见,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当时管理人员就问其他人,你们赞同的理由是什么?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后来没有一个人真实的表述出赞同与反对的理由。  

  后来管理人员就告诉大家,其实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这个问题他觉得还是要多多观察与分析。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关键在于如何去思考与分析菜市场和超市的区别。其实两者各有千秋,各有优劣。农贸市场受传统思维惯性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消费者感觉菜市场可以讨价还价、可以互相对比(新鲜度、价格等)。  

  而超市的优势不少,比如环境干净卫生;菜市场则到处是积水、垃圾、动物窜动等。从便利性上看,超市可以把交通工具免费停放在指定位置,同时还有人帮其看管,而菜市场一般只能把交通工具推着行走,且人多不方便。  

  菜市场一般一个摊位是买不齐商品的,这样顾客提着东西,还要在人堆中走动,很不方便,同时手中找得一大把的零钞,拿着也不方便,还容易丢失。超市就不一样了,推着购物车、提着购物篮任意自由选购,集中打价,统一付款,还可以对不满意的商品或退或换或不要,多方便,而且,超市的商品品类更加齐全(这里讲的品类指与生鲜关联的商品,单从生鲜蔬菜、肉品、水产等来讲超市远不如农贸市场,而此时调味品、生活用品等就派上用场了)。在超市的主通道堆头、端架上有大米、油、盐、酱、醋、纸品、厨房用具等,当顾客走到这些区域的时候就会想到上述商品家里不多了、快用完了等,你们觉得他会买吗?  

  当然生鲜的控管是一大问题,很多人都讲超市做生鲜会亏损,这点不否认,但还是有很多的超市在赢利。关键在于你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心是否够,责任心够了就不难。大伙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农贸市场上一个大爷或大妈守着1.5米长、0.6米宽的一个冰冷的水泥台子,也都是那些菜,他们生活过得还是很好,而且还要养活一家人(到少是俩老人家)。  

  生鲜的操作一定要灵活多变,新鲜的时候要分类售卖,卖相不好时要立即调到其它部门进行深加工处理,随着销售时段和人气要及时调整价格,保证能在当日对蔬菜、熟食、面包等进行清理,这样你的毛利不但没有损失反而能增加。另外,可以多渠道进货以扩大毛利收入。俗话讲货比三家,每家供应商或销售者都不会明确告诉你这是最后的价格了。根据销售情况多批次的进货,这样你的成本就会得到有力的控制。

 

 

        【超市+菜市=繁荣市场】

                      风流今朝/文

  我觉得,在菜市场旁开超市,比在同业竞争的超市旁开店还要有优势一点。我们对传统菜市场的认识大致有三个阶段:  

  首先是20世纪90年代初超市起步的时候,大家雄心勃勃,认为传统菜市落后、将被淘汰,故准备将菜市场的份额一举拿掉,以为大城市的发展将全部取消传统菜市,自选式大卖场则成为市民的“菜篮子”。  

  后来发现自选超市虽然快速抢占了一定份额的“菜篮子”,但是传统菜市场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政府对传统菜市场进行了改革,结果传统菜市场完全变了样,超市相对传统菜市场的几大优势,一下减弱了。比如,传统菜市场脏乱差,超市清洁卫生,但是经过政府部门的整顿,大城市的菜市场、乃至县城的菜市都“鸟枪换炮”,装修、规范、管理人员等迅速改进;再如,以前传统菜市场菜贩都要抠秤,份量不足,而超市一开始就使用电子秤,但是菜市场也更换成了电子秤,还增加了一台公平秤在市场内,加上市场管理者的加入,这个优势又没有了。所以,第二阶段呈现为分而治之的共存状态。  

  第三阶段则是目前我们要怎么看待超市与传统菜市场的各自优缺点,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达到互补共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了解了超市与传统菜市场各自的特点,才可判断在菜市场旁我们是否可以开超市,怎样开。  

  在我看来,含生鲜的超市应该勇于在与菜市场共同发展的同时,更加努力地与其竞争,毕竟超市的环境与菜市场环境差异很大,消费者选择哪里沟渠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的。嫌逛超市麻烦的顾客会选择菜市场,但是希望购物环境好、且时间充裕的顾客会选择超市,所以,开在菜市场旁的超市要考虑顾客买菜的便利性,这样可以取其长补短。  

  至于超市的大小和商品选择,我认为不是很受菜市场的影响。超市面积的大小,最关键的是要看其辐射商圈范围内的消费力,人口数、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指数等直接影响着超市的定位,另外,竞争对手也要考虑到。  

  实际而言,丰富适度的业态环境,即菜市场和超市的共存,恰能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所以,总的结论是:“超市+菜市=繁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