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要他,我该怎么办?
作者:尹建平;出处:《店长》2009年1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有的员工人缘真的很差,就拿“方亮”(化名)来说吧。最近一段时间,其部门主任(处长级别)已经多次提到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员工了,“整天发牢骚,而且不合群,同事们都对他意见很大。”  

  有一天,我在卖场巡视,洗化用品组王主管(课长级别)把我拦住,“店长,你快把方亮调到其他组吧,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王主管是一个很优秀的主管,销售、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业绩都在店内名列前茅,她的话总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方亮有什么问题?”即使知道他要说什么,还是要听他自己说完比较恰当,因为有时候倾听下属的汇报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我管不了了,给他安排工作时总有很多理由推诿,而且整天和组里的员工闹别扭,现在很多其他员工都来找我要求把他清出去,您看我该怎么办?”

即使知道他要说什么,还是要听他自己说完比较恰当,因为有时候倾听下属的汇报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碰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想?其实这不叫工作汇报,这叫“将军”。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第一,把方亮调走;第二,还是把方亮调走。因为你总不能把主管调走吧?  

  这种事情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调走方亮,但这种技术含量低、损人不利己的事最好不要做。员工嫉恨是小事,领导无能是大事。谁叫你是店长?所以,明知自己处境危险,也不得不开动脑筋硬着头皮寻找答案。  

  我继续问:“我对方亮确实不太了解,你有没有具体的事例?”  

  要知道,有时候空穴来风也并非不可能,所以你总要收集一些信息,自己判断一下是非对错。  

  “店长,您不知道,方亮从来都喜欢挑毛病。前天,王敏让他一起去提货,他说这么来回倒腾太浪费时间,就不能一次把货提出来?你说气不气人;还有,方亮思想很不稳定,上次青岛店要开,他说什么也要报名,结果没选上,回来闹了好一阵情绪;这一阵子又要求调回老家安丘,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还有,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敢和你顶着来;还有……”  

  我这一问不打紧,足足听了半个小时,类似不听话、不配合、闹情绪之类的事件一出接着一出。我的头开始慢慢变大,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员工,不服管理、朝三暮四、整天撂挑子,谁碰上这样的下属或同事不也倒霉?  

  现在看来把他调走更不现实,调到哪里不都个“愁”?王主管都管不了,还有谁能驯服得了?看着王主管越说越激动,今天不给出答复恐怕很难平息其怒火了。怎么办?  

  “店长,我都快愁死了,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表扬、批评、做思想工作……没有一样在他身上管用,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吧?”  

  “王主管,我能理解你的困难,看来这个方亮真是问题不小。”  

  我首先得稳定住王主管的情绪,告诉他任何人碰到这种事情都是很棘手的,否则即使下面的解决方案再好,恐怕他也不会接受。  

  我接着说,“不过我考虑了一下,觉得管理方亮的工作还只有你能胜任。”高帽子有时候是很管用的。  

  “店长,您就别难为我了,我,我实在是没办法,您还是把他调走吧……”  

  “王主管,你说方亮有什么优点?”  

  “优点?不可能有优点,有优点就不会是现在这种状况了。”  

  “刚才你给我汇报的时候,我倒是发现了一点。当然,这既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优点。”  
  
  “不明白!”  

  “他这个人是不是总爱挑毛病?”  

  “这是他最大的缺点,不是因为这样,大家也不会都躲着他。”  

  “你有没有反过来想,利用他的缺点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这我倒没想过……”  

  “哈哈,想想看。”  
 
  “……”

  一阵沉默。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表象所迷惑,不愿意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你走进一个死胡同时,不妨试试将问题反过来考虑,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里。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表象所迷惑,不愿意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你走进一个死胡同时,不妨试试将问题反过来考虑,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里。
  

  “让他去监督别人会不会更有效?”还是我先开口了。  

  “让他去监督别人,大家不都翻了天?我看不行。”  

  “你看啊,方亮思想比较简单,说话不挑时候,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正因为这样大家不重视他的意见,排斥他,让他感觉到自己没有地位。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会故意挑毛病,甚至发牢骚,久而久之就变成现在的状态。说好听的,方亮性格耿直(得罪人)、原则性强(认死理)、有正义感(爱管闲事),说不好听的,他就像一头小毛驴,你顺着他,他就好好干,你呛着他,他就尥蹶子?对不对?”  

  “……好像有道理……但是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  

  “我看不如这样,明天早上你先表扬他,然后给他安排一项重要任务,看是不是奏效。咱们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供货商来货,卸货过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秩序乱,二是效率低,就用他爱管闲事、爱挑毛病这个优点,把这个工作交给方亮。”  

  “哎?您别说,这样的事方亮一定很积极,他就喜欢挑毛病……”  

  看到王主管将信将疑,我总算放下了一块石头,又过了一关,总算没丢了面子,嘿嘿!  

  到底效果怎么样?  

  半个月后,王主管来找我了:“店长,我服了你了,方亮最近就跟换了个人似的,验收处也反映方亮帮了他们大忙,这不,招远店要开业,他们点名要方亮过去帮忙,就因为他协调有方,有他在,验收速度能提高一倍。”  

  “那你们部门内部的反应呢?”  

  “现在方亮大部分时间在组织协调收货和库位的问题,很少给别人挑毛病了,而且现在大家都要听他指挥,以前的事情好像都过去了。”  

  这下我可放心了,想不到有时候最坏的一面也正是其优点所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表象所迷惑,不愿意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你走进一个死胡同时,不妨试试将问题反过来考虑,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里。


【延伸】

管理故事

  加里•沙克是一个具有犹太血统的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后有3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3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启示:管理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强制性的命令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适得其反,利用逆向思维,把面子给足他们,才能将其控制在股掌之中,事情的结果就能向自己的意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