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零售需要革命(一) | ||||||
|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0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我国零售到了不得不“革命”的时候。革命要求零售当家人以及经营团队的变,必要时甚至要革自己的命。零售业的发展要求当家人适时调整自我,善于控制自己,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人,为了企业的发展,该退出时及时退出,这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很多现象都向我们展示着未来的趋势,如:邮局被快递取代,实店被网店收购,老才被新才取代等等。看看这些拥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店铺的连锁店,我国零售的发展潜力实在是“太大”了!为什么?因为不少店铺实在是太不在意顾客、太不尊重顾客、太不诚信,如果有更好的零售出现,这些店铺肯定没戏。 2009年,从宏观看,全球零售普遍下滑,中国零售一枝独秀。从微观看,我国很多超商企业尤其是内资连锁企业,自公司创办来首次出现销售与利润同步负增长。2009年也许可以把责任推给外部环境,2010年环境条件改善之后,不行的企业恐怕会更不行。 2009年,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在国际零售业中一枝独秀。据Planet Retail统计,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等国零售销售额都呈现两位数下降,唯独中国零售销售额从2008年的1120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00亿美元,增长率约为7%。另据我国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可以预计我国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12万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0.2万亿元,按此计算增长率为10.6%。 二是全年零售销售额是“先抑后扬”。2 0 0 9年上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下半年逐步好转。商业设备提供商也证实,上半年销售下降,下半年销售所致比往年还好,这说明2 0 0 9年下半年零售公司普遍加大了投资力度,这就为2010年的销售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零售业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一致,主要靠投资拉动,减少投资必然降低销售。零售业必须正视并适度调整“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至于“食利型”还是“保利型”或是其他什么类型,并不是什么关键问题,企业规模扩大树立了经营优势,就要充分加以利用以实现优势价值,这是合情合理的。 三是两极分化。大部分企业销售与利润大幅度下降,但另一些企业则同步递增,其中外资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上海便利店为例,2009年净增便利店仅为2 0家,但全家便利(Family Mart)却急速发展了62家店铺。 内资会不会越战越弱?外资会不会越战越勇?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未来零售的趋势,关键还是看自己的造化。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原来就是南京东路上一家几千平米的店铺,年销售额仅为2亿多元,这几年通过调整,不仅总店的销售额超过了5亿元,还在二级商业区发展了食品连锁店,并通过开发自有品牌与发展自营业务,与供应商建立了新型的零供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上海大润发则被誉为大陆零售业的“隐形冠军”。1997年在零售行业从零起步,短短12年时间,成为全国连锁百强第七位,2009年有望超越家乐福。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数据显示:大润发店铺平均年销售额高达3.33亿元,而以业绩著称的家乐福也仅为2.52亿元。大润发用“不‘压榨’供应商、用工厂理念做卖场、入职6个月即可持股”这三大独门法则,建立了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管理体系。在这样的制度下,员工流失率才万分之几,门店总经理的流失率几乎为零。 但是,现在的大型连锁公司最缺乏的也许正是这一点。如果说零售业正在面临危机,主要应该来自企业内部。 最近3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千亿元、万亿元、5万亿元、10万亿元四次跳跃,一次比一次能级大,一次比一次时间短,零售的连锁化与规模化发展功不可没,零售当家人功不可没,零售人以及一切合作者功不可没。但如今,各方都有难言之隐,当家人抱怨:成本越来越高,生意越来越难做;供应商抱怨:店大欺人,要钱越来越狠;IT服务商抱怨:换了系统不换体系,问题照样出现;管理者抱怨: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累;员工抱怨:老板越来越富,员工越来越穷;职能部门抱怨:流通没了亮点,问题接连不断,整治越来越难。所有这一切最终都传导给顾客:购物越来越不放心,消费越来越没乐趣。 我国零售到了不得不“革命”的时候。 我们常常讲变化与变革,这是很不够的。变化是要求员工变,变革是要求组织变;革命则是要求零售当家人以及经营团队变,必要时甚至要革自己的命。这是我国零售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零售业存在一个死结——环境在急变,企业则日趋“老化、僵化与退化”,店铺老化、人员老化、干部老化,高层思路僵化,高层创新力、中层战斗力、基层应变力严重退化,“三老化+一僵化+三退化”将把企业引向深渊。未来三年见分晓,除非现在就动手术刀。 1. 要关注环境变化,要有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 零售虽然具有很强的抗震力,但面临环境的变迁,一定要有转型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即使是内行也会变外行。零售的转型与创新,大致由三个层次需要考虑:一是战略层面,低成本运作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二是业务层面,业态转型、商品结构、营运管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经营业绩,提升业绩就要改善转型方面;三是保障层面,人力资源政策需要适时调整,要让我们的员工更有职业荣誉感,要让我们的管理者更有专业自信与职业自尊。 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是经营业务转型的前提,店长以及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应该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回报。只有这样,我们的顾客才能更满意。未来的一切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 2. 要调整高层领导,让更专业团队来管理企业。 与此相适应,要引进更专业的总监级人物,替换元老级干部,并给元老一个虚职,让他们享受待遇,但他们必须远离决策与执行。我国本土零售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只有持续投资才能有零售的未来,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来源,2010年的零售将会出现资金短缺。为此,还未上市的零售公司应该考虑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资金更是为了有效管理。 时代造就英雄,零售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新的零售英雄。 人有生命周期,但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超越人的生命周期,如果个人与企业相互捆绑在一起,企业的生命周期就会受人的生命周期的限制。 零售业的发展要求当家人适时调整自我,善于控制自己,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人,为了企业的发展,该退出时及时退出,这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只有通过这些转变,才能变“一人之司”为“众人之司”,变“一人之智”为“众人之智”,变“一人之理”为“众人之理”,变“一人之为”为“众人之为”,变“一人之治”为“众人之治”。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