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构建完善的商品结构 | ||||||
| 作者:潘文富;出处:《店长》2010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卖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采购人员选择“适销对路”的商品,以“较低的价格”、“充足的货源”以及“吸引人的促销活动”呈现在顾客的面前,因此采购人员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从某种层面讲,构建完善的商品结构是采购人员在开店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这完全依赖于采购人员对市场的了解,并透过各种信息与手段,引进适合目标顾客群的畅销商品。对于新入市地区而言,在构建商品结构时,则应参照成熟的“商品结构表”所制定的参数来执行。 1. 选定竞争对手 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同类型的综合超市外,还包括我们的目标顾客群最常去购物的地方。例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本地生意较好的门店或专卖店、超级市场或百货公司。 2.记录竞争对手价格 “市调”是构建商品结构工作的重中之重。市调做得愈彻底、愈细微,日后的工作就愈有效益。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卖场应按商品群对竞争对手所销售的品牌、商品描述、规格或包装、价格、促销及排面的情况作详细的市调。在做市调时,可将各种情况简单记录在小纸上,随后再整理记录到 “新入市地区开店前市调报告(一)”中。 3.收集“兄弟公司”价格资料 4.初步构建商品结构 5.组织货源 按工商名录、电话号码簿、市调商品包装上的电话、朋友的信息、地方工商局的信息,以及其他供应商所提供的信息和公司的招商大会等渠道,寻找供应商的资料,并积极与其联系,以避免通过买空卖空的“皮包公司”或中间商进货,否则不但质量无法保障,也没有价格优势。 6.交易条件谈判 同一种商品可能有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供应。采购人员应分别在公司洽谈室约见这些供应商,并提供一份供应商手册给有潜力的供应商参考,在概略介绍卖场的背景及发展前景后,正式展开谈判。在谈判前,要请这些供应商报价。在报价时,供应商需现场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表”、“供应商简介”、 “供应商报价单”、“新供应商问卷调查表”及“新供应商产品问卷调查表”。通常说来,成功的谈判离不开以下要素:公司实力、谈判技巧、对供应商的尊重、诚实守信、耐心与毅力等;而且,成功的谈判并不会一蹴而就,往往是“好事多磨”,甚至需历经多个回合谈判才完成。所以,越是大的品牌,就越是需要掌握更多的谈判技巧。 7.选择供应商 在谈判过程中,供应商必须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表”。如果有些供应商的业务人员不愿意填写,则可改由卖场方采购以问答的形式代为填写。总之,只要达到供应商基本资料建档的目的即可。在有了谈判结果和供应商的基本资料后,采购人员就可以轻易地选择对卖场最有利的供应商了。通常说来,对于全国性联合采购的供应商,地区公司不必另行谈判,只需选择合适的商品即可,但如果全国联合采购的合约未包括地区性促销的条件及价格,那么,地区公司就需要与供应商谈判地区性的促销条件及价格。 8.最终构建商品结构 当所有谈判都完成后,采购人员基本上就可以开始构建开店前的商品结构了。此时,卖场采购最好能仔细听取供应商业务人员的意见。毕竟,他们对自己商品在本地的销售还是最了解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限制供应商不同品类(商品群)的品项数来让供应商明确告知卖场采购人员其不同商品的销售排名。 通常说来,品项数大约可按供应商在某一品类的份额来决定,但如果是A类品牌,可以增加50%。例如,某一品类卖场需要100个品种,而供应商在此品类的份额为 20%,因此这家供应商大约可进20-30个品种。然后,再根据所需要的包装规格从中再次选择,一些包装规格太小的商品应予放弃,因为它们不适合综合超市的销售。在这一点上,绝对要禁止采购人员盲目按照供应商的报价单照单全收。“新入市地区大进货计划明细表(一)”是用来构建最终(指开业前)商品结构的,此项工作的依据是“新入市地区开业前市调报告(一)及(二)”。 ▲在零售门店中,有些品类被设定为重点经营的销售品类,但是对于这个品类下的滞销商品应当如何处理呢?这种品类的商品若表现不佳,将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重点品类的销售变动可能会影响整个门店的销售绩效。所以,对于这部分的滞销商品一定要进行谨慎合理的判断,不要因小失大——如果竞争店有货,而该滞销品又常出现在“购物篮”的搭配中,就不应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