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与百货业的未来 | ||||||
| 作者:王稀达;出处:《店长》2010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观察,大家就可以感觉到,百货业肯定不和谐:折扣满天飞,买100送200也不鲜见;黄牛遍地走,VIP卡、现金、计算器,一个也不能少;原价400的一件衣服,相隔不到百米的百盛和太平洋,专柜折后差价居然过百…… 理论上说,百货业是流通渠道,而渠道的核心价值,就是让消费者获取合适的产品。消费者和商品的匹配成本越低,渠道的价值就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百货业态的核心价值,应该是经营客户,为消费者选择品牌(商品)。可惜,过去10年,地价一飞冲天,百货业主只要在核心商圈布好点,拉几个标杆品牌进来,就可以守店待租了。于是乎,大部分百货店都选择借地域稀缺来盘剥供应商,而不是经营客户。无独有偶,地价暴涨年代的日本百货业也是因此慢慢走向衰败的。 不过,地价飞涨也许只算是百货业褪色的诱因,而消费者需求的长尾化,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如今,全世界的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凸显存在感。如果5年前发布一款很潮的服装,5万个消费者会慷慨买单,而现在可能只能卖出1万件;再过5年,这个数字也许只剩下2000。换句话说,为了锁定客群,以前做100个款的,如今可能需要做500个甚至更多款才可以。以ZARA、UNIQLO、H&M为代表的多款少量百搭的服装品牌也因此而崛起。虽然我不止一次地听过做服装外单的朋友们说,UNIQLO和H&M的服装品质,按外单的标准最多是B品。窃以为UNIQLO们的逻辑是:虽然俺做不了一万个款,但俺可是百搭的,您自个儿搭着看呗,总能找到接近的。 很显然,为了满足顾客的长尾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商品展示空间,这也是UNIQLO们的店面为何如此之大、陈列为何如此之紧凑的原因。然而,即使是如此之大的店面,真正能够放到人台(人体模型)上得到全面展示的,也不会超过30个(别笑,我实地数过)。很显然,消费者寻找到自己中意服装的成本被大大增加了,平均销售成本上升,提袋率下降也变得顺理成章。 考虑到中国地租成本的持续上升和都市商圈的相对稀缺性,通过扩大展示空间来提升百货业的效益,对于单一品牌而言OK,对于商场来说则几乎注定没戏。。但是,电子商务也许将能大大缓解这个问题。 首先,网站的展示空间相比传统百货渠道要宽广得多,拓展空间也大得多(但请注意,网站的展示空间也不是无限的,因为即便有站内搜索或者类目导航,大多数用户只会看前几页。不过,通过类目细化、搜索优化、属性标签的增加、BI推荐等技术手段,能够大大提升用户寻找商品的准确性, 从而突破展示空间的限制)。拥有800多家店面的英国百年老店Woolworths就在09年初停业数月后,摇身一变成了网络商店,彻底甩掉了沉重的房租成本,涅槃重生。 其次,针对顾客的某些长尾需求,由于地理分布不确定性太大,传统百货渠道很难铺货,而网络渠道则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比如,对断码过季尾货的需求(如Jack Jones的淘宝店、各类网上奥特莱斯、名品打折网、奕尚网等),对特款特码的需求(如UNIQLO的淘宝店常备特大码的裤子和衣服、李宁的“囧”鞋最早也是从网上开卖的)。 事实上,网上百货并不能算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因为几乎所有的老牌和新兴B2C,都已在全力拓展网上百货市场。红孩子、当当、卓越、VANCL,甚至包括淘宝商城等B2C购物平台,都在不断侵蚀传统百货渠道的市场份额。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其实都有共识:未来3-5年,百货B2C一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于传统百货业而言,入驻品牌的售价一般要达到出厂价的7-8倍以上才能盈利,而在网络渠道,这个数字绝对不会超过5倍(可以关注一下各大B2C的促销,找个自己熟悉的产品估算一下)。对品牌而言,如果忽略走量摊成本的因素,当然是把实体店当成展示厅,网络当成销售主渠道划算得多。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电子商务在经营客户方面的先天优势——拥有消费者从浏览到购买的全部行为记录,传统百货业更应抓住电子商务的机会,因为这就是趋势。 那么,传统百货业如何做电子商务呢?答案是,目前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说不清。传统零售的历史太久了,其中的利益纠葛和潜规则,绝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不过,从现有的成功案例来看,隐隐可以看到几条路径(因为某些原因,具体的例子就不举了): 1.控股一个客群定位相近的百货类电子商务平台,为品牌提供线上线下整合渠道服务。此法操盘难度不高,但门槛难度较大:平台小了不管用,平台大了人家也许不愿“带你玩”。 2.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强大影响力,搭建一个本地化的网络销售渠道和配套零单物流中心,锁定当地客群,成为大型百货电子商务的本地合作伙伴。此法收益稳定,并能很好弥补自身不足,现金流有保障,但很难做大。 3.整合供应商资源较为强大的某个垂直的Niche行业(缝隙市场),如童装、宠物食品/用品,前期通过CRM锁定细分客群,后期通过供应商加盟体系来赚钱。此法前景极其巨大,部分行业见效非常快,但管理复杂度也非常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