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过后,话销售谈趋势 | ||||||
| 作者:陈继展 张加荣 熊杰;出处:《店长》2010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据杭州市统计局的商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春节也是杭州商业零售业明显回升的时节。据杭州市贸易局透露,2月12日-18日节日期间,杭州大厦、百货大楼、银泰百货、解百等七家商场累计销售27091.51万元,同比增长31.65%。 从福州多家百货商场的销售情况来看,不管是东街口商圈内的东百、大洋、东方百货等多家成熟商场,还是台江区的东百元洪店、宝龙城市广场、万象城等新兴商圈、商场,各项目的客流及业绩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综合多家商场的统计数据,福州市今年春节较去年同比增长率高达31.32%。 从以上各组数据来看,百货行业继09年春节遭遇的“冷市”尴尬之后,经过一年的调整,各商场已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重新焕发出“盛世”快速增长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整体销售额的大幅提升,除了成熟商场的销售增长以外,新兴商业项目的销售增长对行业总量影响颇大。据笔者与多家新兴项目相关负责人沟通认为,虎年春节销售业绩的大幅提升,一方面与公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提高有关;一方面与消费者素有节假日集中出行、集中消费的习惯有关。作为新兴项目,类似春节这类节点,不但是商场销售促进的良好契机,更是向广大顾客推销自己、传播自己的良好契机;新兴项目应当充分利用这类节点来尽快度过自身的培育期。从2010年春节销售情况来看,各家商场对自身的销售业绩都比较满意。 同样,笔者在与多名供应商的洽谈当中发现,大量受经济危机影响、在07、08年饱受库存压力的商家,在经过09年一年的消化及产量管控之后,截止2010年春节,各商家的库存及现金流情况均有大幅的改观。多家福建及深圳的品牌厂家负责人表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阵痛之后,当前的企业比危机前显得更为成熟,对未来市场的拓展及掌控也觉得更有信心了。 大量商业地产项目的继续火热开发;部分新兴商场的逐步成熟;大量品牌供应商火热的扩张激情……在中国城市化大变革的进程中,我们每个零售人、每个零售企业都还在路上快速行进着,而2010年的春节,无疑是这一路值得纪念和回望的关键节点。 从2009年全年及春节销售业绩来看,大家对后续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城市化进程还在进行着,市场还得火…… 【虎年开门红 ——兴奋的“拐点”】 五星电器浙江地区各门店在虎年春节期间均出现较高幅度的增长,从元旦过后的第二周算起,至春节假期结束,整体销售与2009年同期相比较,实现了超过200%的增长。其中,绍兴、金华等二、三级城市市场增长近300%。 根据五星浙江地区的销售数据,再结合我拿到的第三方机构的《浙江地区春节家电零售市场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总结出虎年春节零售市场的一些特点,以及2010年市场走势的一些端倪。 一线城市疲软,二、三级市场蕴藏潜力 从单一市场的春节前连续数周的销售曲线来看,以杭州为代表的一级市场,“峰值”与“谷值”之间的差距,远小于绍兴等二、三级城市。而且在春节旺季后期,二、三级城市场的爆发力普遍强于一级市场。 另外,在春节假期期间,五星浙江地区的二、三级市场门店日均销售,能够连续数天超过五星在杭州市区的旗舰店的销售。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一级市场日常竞争激烈,高频次的促销大战所造成的“疲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村这巨大的消费市场,在春节期间得以集中而迅猛的爆发,加之国家推动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性政策影响,二、三级市场潜力巨大。 品类销售集中,商场冷、热半边天 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选购清单中,电火锅、取暧器、豆浆机等生活类小家电的占38%,排第一位,紧随其后的则是彩电,占比35%,再其次是手机、电脑等3C类产品,而空调、冰箱、厨房电器排到倒数后三位。春季销售旺季,品类格局呈冷、热参半的现象。走访一些家电商场,也能经常看到一边熙熙攘攘,而另一边门可罗雀的场景。 分析认为,春节消费形态整体属“改善型”消费,刚性需求下降明显,而“改善型”消费的表现则集中在更新、更换频次较高的家电品类上,包括小家电、手机、数码类产品,另外,屏幕越来越大的液晶电视也一直是消费者“改善”的焦点产品。 消费动机多元,家电更亲近生活 由于刚性需求量占比的大幅下降,促使整个消费需求更显多元。调研显示,新添、换新需求占比23%。此类消费基本以大家电居多,其中彩电约占到7成;另有19%的消费者是随机产生购买行为,这一类消费者主要是购买生活类电器及手机、数码等3C商品; 值得关注的消费动机是“送礼”,春节期间购买家电作为礼品的占比近20%。虽然主要购买的仍是手机、数码3C类小件商品,但仍有约2成以上的消费者购买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大件、高金额商品作为礼品,且整体占比较往年翻了一番还多。 随着更多的时尚、科技元素融入到家电之中,家电商场也逐步从一个销售冰冷的彩电、冰箱等传统大家电的场所,演变成产品线越来越丰富、选择面更广泛的一般性生活消费场所。 服务备受关注,但依然是软肋 商品、价格、服务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核心关注点。春节旺季期间,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度明显下降,非常在意价格以及促销活动的消费者仅占比18%,这一数据不及平时的一半。有行业人士推测,春节旺季的毛利要比其他节假日高2%-5%;在消费者淡化对价格、促销关注的同时,对现场服务、售后服务变得格外重视。 调研显示,春节旺季期间,对零售商家总体服务很满意的顾客仅为47%,半数未及。对送货、安装服务需求调研的结果是:接近80%的消费者希望能在2天以内送货、安装到位。13%的消费者表示,春节期间,比较在意商场员工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不希望春节购物过程中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上述数据表明,春节是消费者对商家服务最为关注的节点。然而,受春节休假、民工返乡、物流量减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服务质量一直以来都困扰着零售业乃至整个服务流通业。虽然每年春前节,企业都会做足预案,然而服务在春节期间成“软肋”,己是不争的事实。 整体而言,虎年的春节销售旺季,给了整个家电零售业一个惊喜,或者说是一个“兴奋点”,新年伊始,振奋了整个行业。 纵观宏观政策影响、大经济走势及关联产业趋势,2010年,在国家扶持性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下,在楼市后期消费爆发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春节旺季销售,将会是零售未来发展的一个兴奋的“拐点”。 【透视广东春节的销售状况及趋势】 熊杰/文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零售业本就有着非常浓厚的节假日情结,而今年春节又恰逢西方情人节,两节重叠,广东传统节假日经济魅力尽显,原金融海啸的负面影响与愁云惨雾一扫而空。因为今年春节在2月份,09年的春节在1月份,所以今年春节成为消费旺季的特征非常明显。广东各大型零售企业促销形式异彩纷呈,也有效刺激了消费增长。 广东春节零售市场销售状况 广东省经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省2010春节期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0亿元,比去年春节增长19%。虽然全省持续低温多雨,但处处呈现购买踊跃的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多数卖场非常火爆。 据业内人士透露,广东重点零售企业如广州友谊商店七天累计销售额达8500万元,同比增长30%;广百百货累计销售超过1.7亿元,同比增长25%;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虽供应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同步增大。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广州王府井春节期间28天的销售额已超过09年一二月份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近三分之一。 据笔者了解,春节期间广东阴雨绵绵,天气寒冷,消费者争相选购御寒服饰,不少品牌专柜的销售都成倍增长,很多热销款式更是卖断货。湿冷天气无阻市民节日消费的热情。 据了解,金银珠宝首饰及金条、大型家电、服饰、洋酒、食品等是市场销售热点。今年的“双节”合一则是促成商品销售持续趋旺的主因。金银珠宝销售畅旺是今年春节老广们消费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经济不景,大家购买以此作为保值用品,而许多情侣则将珠宝首饰当做情人节礼物来相送。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友谊商店年初一当天首饰及奢侈品类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广百百货黄金等珠宝首饰销售也同比增长3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今年春节各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增幅逾二成。作为受金融海啸负面影响最深的省份,广东在今年春节的不俗表现极具代表性,且意义非同凡响。笔者相信,随着国内经济步入缓慢复苏阶段,众多顾客消费信心呈V字形步出低谷回升,国内消费信心不断增强,今年国内零售市场的这块“蛋糕”将比09年更大,也会更加诱人。 展望未来零售市场 提起传统“春节”的味道,人们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的传统画面:“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赏花灯,百戏竞阵,货郎云集”。然而,年复一年,随着现在消费者收入的稳步提高,这样的光景离我们渐行渐远。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导致节日数量处于不断的增长中,此必将削弱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未来,春节的传统观念可能会更转趋淡薄,春节消费或许不会像现在或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因此,面对这一大趋势与挑战,本土零售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们应高度注意与警醒。 现在乃至将来的“春节”,用“旧瓶不断添新酒”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新颖别致的消费逐渐冲淡了传统的年味。譬如时下春节流行用“短信拜年”,使得我们传统“拜年”的重头戏更简单化。以广州为例,广东中国移动除夕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3500万条以上。 国内许多一线城市的年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一个庞大的消费稳健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同时,80年后新生代集体奔30,他们对“春节”的消费观念与上一代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他们更注重时尚、个性、便利、简单等元素,期待体验更多“年味”的新概念、新感觉。可以预见,未来春节消费者或许花钱会更多,但消费方式将向更加多元的方向演变,使得传统的“春节” 从曾经的为“打牙祭”的物质追求,到将来从“物质化”转向为“情感化”,或由“节庆型”转向“假期型”。这一未来的趋势,同样值得零售企业引起注意,并及早筹划、未雨绸缪。 当然,笔者相信,对于零售企来而言,未来春节仍然是“商机无限”。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每年春节期间,红内衣裤、新年吉祥纸杯、餐具、清洁用品等带有新年吉祥图案的生活用品以及当年度生肖类商品都非常走俏。为什么?因为春节顾客都希望能有个好意头,所以传统春节的消费地位仍然不可低估。 但是现在国内许多本土零售企业往往对春节的销售有着孤注一掷的心理,希望仅抓住这个传统节假日就能赚个盆满钵满,这并不可取。笔者认为,我们本土零售企业应始终盯住全年,按照零售营销的规律,结合传统的古老的中华文化情结,认真研究消费心理,如此这般,才能使企业迅速跟上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步伐,从而为企业开辟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零售创新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