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T生存之道:赢在关键时刻 | ||||||
| 作者:刘军元;出处:《店长》2010年4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先看两则小案例。一则与服务业有关: 加拿大歌手卡罗尔在自己的名贵吉他被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行李运输工摔坏,历经九个月索赔未果后,制作了一首名为《美联航摔坏吉他》的音乐视频,并上传到互联网。意想不到的是,这部视频短短十天竟然获得了近400万人次的惊人点击量,同时在视频走红的几天内,美联航股票暴跌10%,相当于蒸发了1.8亿美元的市值。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我们要积极的先从改革前方作战部队开始,加强他们的作战能力,要综合后方平台的服务与管理,非主业干部要加强对主业务的理解,减少前后方的协调量。我们机构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作战,作战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平台的客户就是前方作战部队,作战部队不需要的,就是多余的。” ---------- 第一, 对服务现场进行定位与步骤分解,如图表一:
从走进服务圈开始,到实施购买计划,直至最后完成购物离开现场,应该说里面包含了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服务流程,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予以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属于公司的战略定位层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在零售业态升级的今天,采用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切实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成为零售高管层的关键考核指标。这不仅要做好营销工作,挖掘客户需求,更是要从技术、机制层面去加以探索,大胆创新。 确定MOT关键点。方向确定后,考核的要素自然转换成执行力的问题。对于零售业来讲,这需要中层和基层通力合作来完成,也就是所谓的成事能力。从MOT关键点管理来看,零售业中层首先需要确定优质服务领域,也就是把流程化的工作分解成小的模块,优先级排序,找到MOT关键点,例如图表二。 第二, 确定MOT关键点后,需要转化为服务标准。 最后,就是MOT最有价值的部分——EOAC模型在零售业的应用。再完美的战略,也离不开客户导向在基层员工中的一流执行。在卡尔森的书中,这样的理念比比皆是:创造顾客比创造利润更重要;用提高营业额代替降低成本;一线员工比管理团队更了解企业;保持绩效评估和顾客需要的一致性;奖励让顾客满意的“自作主张”…… 由上,IBM总结并给出了EOAC模型:从探寻客户需求,到提出建议,然后行动落实,最后确认是否满足客户期望。环环相扣,且具备延展性,螺旋式上升,止于至善。基层员工相对素质不高,对劳动力密集型的零售商业来讲,MOT管理成体系,有理念支撑,能具体落实,实用性非常强。零售业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打造一本自己的MOT行动指南,用一个个的案例串起“时刻”、“瞬间”,实现企业的愿景目标。 海底捞就是一个MOT战略落地的实证。它诠释了海底捞的关键模式:为什么要征服顾客的心,要先征服员工的心?海底捞的确很聪明,它以一种草根智慧来激发一线员工的热情,建立MOT型的组织架构。“好火锅真的会说话!”
陈春花老师在《超越竞争》一书中写到:从前的商业宗旨是 “如何使消费者前来购买”,现在的商业宗旨是“如何使货物送达消费者的手中”。所以,企业需要全新的能力适应变革,建立客户导向的组织文化。 MOT绝对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变革工具,零售业基层人员建设已经至关重要,倒金字塔法则作用彰显。如同任正非所讲:“基层作战单元在授权范围内,有权力直接呼唤炮火…….一线的作战,要从客户经理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小团队作战,而且客户经理要加强营销四要素(客户关系、解决方案、回款条件、交付)的综合能力。”当一切变得不确定的时候,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回归基本面,MOT就是一种价值链的基本回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