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服务的空间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0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未来虽然难以预料,但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顾客的体验与心理感受越来越重要;第二,顾客的满意感来自于企业的信念以及组织内部的协同。

  最近碰到的几个情景,使我觉得上海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情景一:中国移动上海南京西路营业厅。2 4小时营业,进门茶水伺候,但其服务几乎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套餐”。无论选择什么套餐,总有被套的感觉。  

  情景二:中国电信进小区办理宽带升级业务。从2M升级为3M,送CDMA号以及手机,办理过程中才告知每月加收10元通话费,不通照收,多通多收。手机是海尔的,这是我所用过的手机中感觉最差的手机品牌。中国电信的宽带以稳定著称,但其IPTV则很差劲,去年升级以后,播放效果反而时断时续,越来越差,唯一的变化是广告变成了强制播放。  

  情景三:浦东陆家嘴东路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中午休息,下午一点半开门,休息期间,客户只能在门外等候,如30年前凭票排队买鱼买肉的人群。  

  为了争取客户,移动、电信等准垄断行业,早已开始竞争,这使他们知道了“迎合客户”的重要性,但客户仍然处于弱势,在大多数情况下,客户仍没有自由选择权。中国人民银行比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更牛,不仅无须做“促销”,更没有必要去“讨好客户”,他们按既定的“规则”行事,客户只能乖乖地候在银行门外。  

  上述情景,很普通,很一般,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事实。但从这些现实的情景中,我看到了我国商业服务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那就是——顾客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这是商业服务模式转型的根本出路。其实,不管环境如何,总能发现一些令人愉悦的服务。这样的服务也真的让我遇上了。从南昌开往景德镇的长途汽车,座位边上有充电插座,简直可与日本的新干线媲美;开车前服务员向乘客小声询问是否要晕车药与卫生袋,并派发矿泉水;行车途中我刚起身,服务员立即上前告知车上有洗手间;行程三个半小时,如列车那般准时。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南昌,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公共交通令人多有抱怨的地方,却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我认为是最好的长途大巴服务。是竞争迫使他们提升服务?还是该公司的管理体系特别有效?或是让我遇上了特别尽责服务人员?  

  近日我在上海一家洗车店遇到的事,也真的让我很感动、很受益!洗车工见我没有零钱支付,就对我说,下次再付吧!我顿时觉得这个洗车工很“高大”。来自一个陌生人的10元钱的信任,让我看到了善意而真诚的服务,从那一天开始到如今,我一直很记挂着那位令人敬重的洗车工。  未来虽然难以预料,但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顾客的体验与心理感受越来越重要;第二,顾客的满意感来自于企业的信念以及组织内部的协同。  

  但是,服务必须由内而外,只有员工满意才能使顾客满意,一个日趋没落的组织体系是不会有未来的。只有那些能不断让顾客感受到愉悦的公司,才是有生机和活力的公司,才能继续生存与发展。  为了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消除那些可能会导致组织没落的状态。最近与业内人士交流,总结了商业服务业没落的12种组织管理状态,如下,供参考:  

  1)员工对创业者的权威表里不一:当面臣服,背后辱骂;2)总是唠叨过去的辉煌:怀念过去的成就,缺乏对未来的具体描述;3)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听不进别人意见,老板被假话与假象包围;4)善于总结,不善于讨论:领导什么都精通,专家只是应声虫;5)越来越看重门面:办公环境越来越豪华、前台小姐越来越漂亮;6)对待专业人才:在岗时不断敲打,离职时狠狠敲诈;7)两高一低:老总持股比例高,高层管理者的亲戚比例高,员工士气低落;8)坐井观天:控制着一片小天地,看不到同行的优点,却常常因发现同行的缺点而自得其乐;9)机构臃肿:管理层人员占比越来越高,费用开支越来越大,上下关系越来越疏远;10)信息不对称:知情者无话语权,有话语权者不知情,误判成为常态,加剧了企业的不稳定性;11)喜欢小聪明:忽悠顾客、克扣员工利益、欺压供应商的雕虫小技备受领导赞赏,害怕自己被取代,不喜欢大智慧;12)缺乏开放与包容:对新事物虽然很敏感,但缺乏开放、合作与包容的意识,战略创新因此而受到严重制约。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