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营运实务分享
作者:厉玲;出处:《店长》2010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目前,中国的购物中心建得很多,将来还会更多,因为购物中心的出现符合中国经济发展、人们消费变化和城市改造的需求。但是,真正理解购物中心的营运的人、操作过营运的人、在营运过程中可以拿出举例来和大家分享的人,很少。  

  购物中心分很多种类,其中,有都市型,就是城市综合体,很大;还有社区型购物中心,相对小一点,可能3-5万平米。我觉得,城市综合体和社区型购物中心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而我个人尤其看好社区型购物中心。  

  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空间很大,店铺组合也相对容易。它可以是主题性的,比如以建材为主题,然后延伸到家居、家装等;它也可以是业态型的,比如以游乐园为中心;等等。  

  今天,很多零售商都想做购物中心,但真正开始做的还不多,因为购物中心的投资很大,所以现在更多的是房地产商在做。  

  但是,70%-80%的购物中心做得很糟糕、很困难,为什么?因为营运跟不上。为什么营运跟不上?其中有时间的原因,因为相对中国百货、超市的营运而言,购物中心这个业态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成功的案例也还不多。  

  你可能会说,深圳万象城、香港港汇、广州天河城不是很成功吗?是的,单个是很成功,但一个点的成功,不能叫最终的成功,因为里面有太多的偶然因素。我说的成功,是模式的成功、架构的成功、可复制的成功。你的模式、架构等能在另一个地方获得同样的成功吗?  这种可复制的成功,即使在百货业态,也很难。百联在上海做得很好,但到了其他地方,就不是很理想。这说明在外地需要重新整合、调整,在上海的模式没法直接套用。百货如此,更不要说购物中心了。

当前购物中心的问题  

  当前购物中心普遍的问题是,重外型不重功能,通俗点讲,就是中看不中用。有的购物中心非常看重装潢,有很好的外观,可整个建筑的通风系统却很差;有很多电梯,投资很大,但是一半电梯闲着没用。  

  一些老板愿意花钱在购物中心的公园里种树、造桥、布置灯光等,但后期他们不愿意维护。物业建起来的费用可以算出来,但维护的费用是算不出来的,没有底。公园需要清洁人员清洁,树要浇水,树死了要重新种,但很多购物中心的老板营运的时候不愿意花钱,所以可能出现树没有浇水、大片灯带只亮了一小块等情况,这样,前期的投入不等于白费嘛。  

  这些购物中心只重招商不重营运。有些老板可有钱了,为了引进世界品牌,要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贴装修费、免租金等等,让这些世界名牌在中国享受到了好的“待遇”,也惯出了它们的毛病,不断压扣点,甚至信用卡扣点的费用都要让你承担。  

  花很多的钱做招商,但营运没有跟进,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只需要招商不需要营运的购物中心确实有,招完商收租就行了,新加波、香港等地的一些购物中心就几乎没有营运,一个招商部,一个物业公司,中间没有营运环节或者很薄弱。但是,这在中国内地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在香港等地很多营运工作都不用做?因为他们那里每个租户都特别自觉,特别知道各项流程;消防没有那么大的难题;工商没有那么大的阻碍,特别方便。我在深圳时,某家外资连锁店开业,它的LOGO只有英文字没有中文字,然后某个检查部门就过来说:LOGO必须中文,英文必须卸掉,否则第二天他们来拆。这种事情在香港、新加坡碰都不会碰到的啊。 深圳也算是国际化大都市了,尚且如此,何况内地其他城市。  

  一方面是政策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还有租户的问题。拿餐饮来说,在香港,租户进来,座位的比例、卫生间的比例,都有图纸和明确的规定,租户也会严格地按照要求执行。在我们内地,可能原先就没有图纸,也可能施工后的结果和审批过的图纸不一样,卫生间变没了,你骂谁?所以,政策的协调、租户的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营运部去做。

营运部承担什么工作  

  想做好营运管理,前提也很重要,就是物业要中看中用,不中用的话,会给后期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很多购物中心就是招商,然后收租,但是收不到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让我管,我会以营运部为中心,上接招商部,下接物业公司,“两翼”分别是IT推广和财务——这样一种营运模式。  

  购物中心的特殊之处在于,里面每个店铺都是一个小企业,每个都要去完成装修、营业执照、消防登记等等。  

  有个案例,可能一些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某购物中心引进知名餐饮,招商完成了,合同也签好了,装修也完毕,准备开业了,但是发现没有燃气。我就奇怪了,招商的时候不是有一个租户的要求表嘛,里面不仅要求了燃气,还要求多少燃头,这是招商时应该确认完成的啊。他们说已经报上去了,但是不知怎么就没了。  

  这家餐饮店的广告也做出来了,准备开业,却因为这个事情,延期了一个多月。燃气公司可不是你让它来,它就能马上来替你服务的,而且正好赶上春节,更麻烦。这家餐饮店原本打算春节前开业的,结果只能等到春节后,该购物中心董事长亲自去督促、办理燃气的事情,才最后落实。当然董事长要亲自去跑,谁叫你不把流程设计好?  

  很多情况下,租户不能独立去办消防执照的,只能通过购物中心去办。我在深圳万象城的时候,曾经专门做过一个消防流程手册,做得非常详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营运部可以从第一轮招商中期开始介入,一直到开业后的调整,都要负责管理,不是招商一确定就完事了,应该负责到底。从与租户签订合同到开业再到后期管理,购物中心的营运部都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各种执照,我们都要帮助租户办理,因为你是管理者,因为你是服务商。但是,现在有几个购物中心能做到了?几乎是零,都是租户自己在做。  

  招商确定以后,营运部就要接过所有资料,进行跟进。对接物业管理公司,安排装修的事情;对接所有营业执照;协助店铺的人员招聘和培训;协助店铺POS机的安装和开通;告诉租户租金往哪交、怎么交;协助租户的推广活动和开业筹备;开业时要去捧场,让他们开业开得舒舒服服。另外,开业后的店铺管理,也都是营运的工作。  

  再说消费者投诉。在香港,消费者是直接投诉商铺的,LV有问题就直接投诉LV。在我们这里,就是投诉商场,叫“先行负责制”。所以,不管是招商阶段,还是在开业之后,只要购物中心开着门,我们营运部的工作就没有完。  

  营运部应该是有建议权的,提出哪些品牌应该调整、怎么调整,因为它跟商户打的交道最多,知道哪个品牌销售不好、找不到营业员、经常不交租金等等。  

  我当时做购物中心,参照了百货的做法,按楼层、区域去管理。从开门到打烊,从场内的卫生到场外的营销,都进行管理。营运做不好,购物中心就会变得没有“中心”,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流,店铺没有收入,租金也收不来。

调整角色和心态  

  我认为,大家普遍不重视营运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做购物中心的人的心态还是属于房地产商的心态,没有把自己看作零售商。但是,你要明白,做购物中心,就是做零售商。作为零售商,就要重视人流、物流和财流。房地产商不需要人流,但零售商必须做推广,抓住人流,抓住顾客。人流不是老板,是顾客,普普通通的顾客。  

  很多房地产商看不起零售商,觉得零售是小本生意,一天没挣几分钱,有些房地产商觉得做零售商就降低了身份,角色始终没调整过来,以这样的心态和意识去界定工作职责、去招员工,肯定做不好。  

  做零售,就需要顾客,需要人流,把商品销售出去,形成物流,最后获得财流。要有人流,就要搞活动。搞活动,就会有人,就需要保安。  

  事实上,营运部和保安部始终是一对矛盾。矛盾有多大?商场冷冷清清,想搞活动,但是好多活动保安部就是不给批。保安部认为自己是开发商,服务老板很殷勤,看见顾客就有点烦。  搞活动就会有人来,人来了肯定乱,肯定脏,那就去服务嘛。如果我们不搞活动,没有顾客,要保安干什么?顾客越多,需要的保安越多,可能原来10个保安,现在要扩充到100个,这样就需要领班、经理,保安也才有职业发展空间,没有顾客,就直接把你“干掉”了。  

  作为零售商,就要关心如何把东西卖出去,关心租户,关心顾客。有多少人关心租户把钱放到哪里?很多店铺经常发生现金失窃,为什么?因为现金在店铺留着,过夜。在百货店,晚上基本上是进金库的。  

  你要挣钱,首先要租户挣钱,所以你要关心租户现金的安全,关心它是否卖得出去商品,不然你可能没法收到租金。店铺可能会说最近很糟糕,失窃,顾客也不多,没有钱。  

  租户有了钱,就更多地关系到如何收租的问题了。一般第一期租金都没有问题,第二期大概都有问题了。  

  谁去收租金?怎么收?哪天收?很多购物中心招商时的合同签得很模糊,比如写着一月一叫,每月上旬交,但上旬具体哪天呢,碰到星期天怎么办,财务部怎么配合?催不到租金怎么办?  

  如果是零售商,不明确人 、时间、地点、金额 ,是不行的。我曾经制定了一个收取各种费用的细则,包括租金,叫“一收二收三收”管理制。  

  “一收”是财务部,根据合同,上面都有账号、联系人,你就打电话过去催,把电费、电话费等费用的单子也发给对方,等对方回复。如果没收到,第二月再催,还是没收到,第三个月再催,仍旧不行,那就“二收”出马。  

  不少购物中心的财务部抱怨招商部,说他们招的商户素质太低,不及时交租,但又不敢跟老总说。老总总是帮招商部说话,会说:那你就催嘛。但是,有的商户进来那天就想着赖钱了。“二收”是营运部。营运部知道品牌的经理(至少是区域经理)在哪里,然后直接找到对方。找店长是没有用的,他可能会说:我报上去了,但上面没批准,老板出差去了……  

  “三收”是招商部。商户是你的招来的,拿了招商提成,就不管啦?  

  “一收二收三收”还没效果,找“法律”。  

  我觉得,要想把购物中心做好,应该每个人都懂营运承担了什么责任、什么工作,能做到哪些事情、怎么做。把每一个事情都做到位,有流程,而且大家都能看得懂,可以执行,就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特色。  

  很多人知道我做过购物中心,找我要一套手册,我说,手册没有什么用,你要与租户休戚与共,为他们乐而乐,为他们急而急。到最后,服务和管理全在后台,表面是看不见的,表面看见的就是良好的人流、物流、财流。这样,你才是一个好的购物中心营运商,可以带着品牌去全国发展。

(本文为知名职业经理人厉玲在2010联商网大会上的演讲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