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便利店如何摆脱逆境 | ||||||
| 作者:赵艳丰;出处:《店长》2010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社区便利店在开发初期,总部在人员、设备、仓储和店面开发等方面投入巨大,但尚未形成规模,消费者对便利店的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往往会出现数额较大、时间较长的亏损,这是行业发展规律,企业应客观地认识。 2.“一高两低”的目标顾客 社区便利店以社区内常住人口为目标顾客,除了少数高档住宅区,目前国内大部分社区内的消费者都具有“一高两低”的特点: (1)“高价格敏感”。虽然国内不少城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这是理论上便利店可导入的指标),但是国内个人收入普遍不高,加之社保不健全、房价攀升等外部因素,国人在长期的低收入水平下养成的节俭习惯,使大多数人对价格敏感。而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普遍偏高,虽然高出的往往不过几角钱,可是顾客仍然很在意,这导致社区便利店的营业额普遍偏低。 (2)低超市购物成本。国外便利店的兴起主要是因为超级市场逐渐步入大型化和郊外化后,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方面给购物者带来不便利。而国内的超市多在市内,品牌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近,且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节奏较慢,不少消费者在饭后或休息日以逛超市为乐,顺便就把日用品买齐了,去社区便利店购物的兴趣越来越少。 (3)低增值服务需求。增值服务是便利店的特色,是区别于超市的优势之一,如:代缴水电费、煤气费等费用,代售门票,提供免费打气、微波炉加热等服务。可是大部分消费者出于习惯和节俭,往往是自己去缴纳各项费用,结果使便利店的相关服务形同虚设,竞争优势也无法体现。 3.竞争对手 (1)超市。目前社区居民不仅对价格很敏感,而且往往以逛超市为乐。超市价格低廉、品种齐全,对社区便利店的生存构成明显的威胁。 (2)个人烟杂店。所有的社区都存在个人烟杂店,而且往往不只一家。这些个人烟杂店与社区便利店有着完全相同的目标顾客和商品范围,社区便利店有的业务基本上它都有,同时又具备正规连锁经营的社区便利店所没有的优势,如进货成本和经营成本低、经营目标不高、经营积极性更大等。 (3)同质的其它品牌便利店。一个城市往往存在多家明确以社区为目标的便利店品牌,在竞争激烈和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一些以主干道为目标的便利店品牌开始进入社区,这些情况都激化了社区便利店的竞争。 4.宏观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1)开展增值业务过程中相关部门的阻力。以上海市便利店停收固定电话费为例。上海有便利店门店4000多家,其中代收公用事业费的有近3000家,收费品种包括水、电、煤气、电信等14项。但是,各公用事业部门执行的代收公用事业费的手续费率,仍沿用10多年前的标准,其中通信费的费率最低,仅为0.25%,其它收费项目的费率普遍在0.3%-0.4%。也就是说,便利店收了1000元的电信费,只能赚2.5元,远抵不上人工、纸张和设备维修等成本费。为此,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一直在与银行、公用事业单位协商,希望能适当提高费率,后来虽稍有提高,但是收费率仍然偏低。这种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本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值服务是便利店的一大优势,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政策僵化和效率低下,使这个优势大打折扣。我国台湾的便利店执行的费率为0.6%,日本为1%。在日本,收取公用事业费的利润占便利店总利润的6%。 (2)相关法规不完善。中小零售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在与越来越强大的大型零售品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它们能够吸纳大量就业,所以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中小零售企业的保护。如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中小商业振兴委员会,70年代还制定了《中小零售企业振兴法》和《大规模零售店铺法》。欧洲一些国家也规定大型零售企业周末不准营业,为中小商业企业留出市场空间。而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相关法规出台,对中小零售企业的保护不够,对便利店的经营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5.自身经营策略问题 (1)盲目扩张。便利店必须实行连锁、形成规模才能生存和发展,是业界共识。虽然现在我国社区便利店的发展环境还不够成熟,但是在初期,业界普遍看好便利店,认为正常的亏损期很短暂而前途一片光明。于是,企业在起步期强力扩张,不计成本地抢占地盘,不但无视初期总部和直营店的巨额投资,而且往往不计店面的高额租金以及目标顾客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进一步恶化了便利店的生存环境,结果入不敷出,勉强支撑,有的甚至不得不黯然退市。 (2)吸引加盟不力。吸引加盟是便利店在连锁经营和规模扩张中非常重要的一招。零售业的第一要素是选址,可是在大部分社区周边,有利于开便利店的位置已经很少,基本上已被个人烟杂店占据,这是便利店扩张的一大障碍。个人烟杂店的人脉资源可自我积累,而许多品牌便利店的品牌效应并不明显,加盟后的店面装修费和设施费,再加上加盟费和管理费,数目不菲,常令个人烟杂店望而却步。此外,加盟后的管理措施还可能带来负效应,如品牌便利店进货须缴纳增值税,而个人烟杂店往往在不缴增值税的个人批发商那里进货,进货价又低,仅此一项,个人烟杂店就不愿加盟。 (3)对加盟店的管理和支持缺乏力度。由于商品进价高和品牌效应差,总部对加盟店的控制力也就很弱。许多加盟的社区便利店都是直接去个人批发商处进货,导致总部进货量不足,影响到商品进价和物流运营,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总部的采购和物流越来越萎缩。而总部的采购和物流的萎缩,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总部对加盟店的支持,结果不服从管理、损害品牌形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社区便利店的经营对策 1. 谨慎乐观的长期规划 便利店有广阔和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值得进入的领域。但是目前社区便利店的目标市场尚不成熟,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必须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做好慎重的长期规划。 首先,对起步期必经的亏损期和经济社会环境保持信心;其次,要避免头脑发热,盲目地进行高成本扩张;最后,制定长期规划,包括对亏损期的承受预期、对扩张模式的遴选、对经营差别化的追求、对品牌建设的长期坚持、对连锁管理的模式选择等。 2. 采取自愿连锁的扩张模式 自愿连锁是指中小零售企业,在某龙头企业或标志集团的统率下,通过自愿联合的方式组成经营联合体,其中组织方式主要是商品采购的联购分销和业务经销的互利合作。与直营连锁、特许连锁不同,自愿连锁群体的各成员企业,仍保持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并进行单独的业务核算。 个人烟杂店是社区便利店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时也是未来的收编对象。社区便利店如果以自愿连锁的形式将其收编,采取联购分销的形式,以多种方式采购,保持进货价格最低化,同时积极促进企业之间各种信息和经验的交流,提供互相帮助和学习的平台,最后将相关管理费用保持在不高于加盟收益的水平上,将会对个人烟杂店产生有力的吸引,从而迅速扩大连锁规模,形成双赢的良性循环。 3.制定增长收益策略 (1)培养与开发增值服务。精细化的服务配置是便利店有别于其它零售业态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竞争力所在。因此,综合化的功能增值服务是社区便利店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鉴于目前社区居民对于交费、售票等增值服务不甚关注的现象,企业应积极宣传引导,吸引社区居民使用现有的增值服务,还应积极开发新的更贴近顾客的服务,来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2)开发自有品牌。自有品牌是超市常用的经营策略,它剔除了中间环节费用,比同类同质商品成本更低,可以以等同或稍低于同类同质商品的价格出售而依然保持较高利润,是提高企业收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虽然社区便利店因为销售量较小而在开发自有品牌上受限制,但是便利店更贴近顾客,在熟食、盒饭等自有品牌开发上比其他业态更有优势,是增加收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4. 提升管理能力 社区便利店的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购存销、总部与分店、直营与加盟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运行。当前便利店普遍经营困难与自身管理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对此便利店要特别关注: (1)品牌建设问题。它是吸引顾客和加盟店的必备条件。 (2)管理成本控制问题。处于起步期的连锁发展的零售业态,管理成本容易过高和浪费,需严格控制。 (3)对加盟店的管理问题。由于缺乏经验,企业容易出现对加盟店管理不力和支持不足的问题,进而会影响企业的扩张,需确立有效的制度,加大资源投入,保证加盟店步入良好运行的轨道。 (4)信息化建设问题。信息化是支撑连锁规模的必需工具,同时也是区别于个人烟杂店之类竞争者的有力武器,企业必须加大投入,完善计算机、收款机、条码机、监控摄像等硬件设备的配备,还要注重开发POS、EOS、MIS等信息系统。 5.寻求外部支持 社区便利店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提升经营能力的同时,寻求适当的外部支持也是发展之道。 (1)与超市协同发展。利用超市的采购和物流渠道,可有效地降低进货价格,提高物流效率,同时也可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而超市也可借此提高销售量,是双赢之举。 (2)争取增值服务相关部门的支持。邮政、票务等垄断行业,当前很难将服务权限授予商业,而食品代加热服务也会受到卫生部门条款的制约,如果要整合这些服务项目,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更多的支持。此外,许多代收费项目扣点过低,影响到便利店的积极性,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政策支持。 (3)相关法规的完善及适当的政府支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中小零售企业的保护,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法规保护,而我国目前相关法规仍不完善,政府的扶持措施也较少。如果能出台保护和扶持中小零售企业的法规、政策和措施,将会使社区便利店更好地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