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阿尔迪超市的零售精髓 | ||||||
| 作者:庞小伟;出处:《店长》2010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这家零售商非常低调,但所创造的财富是惊人的,竞争力也是惊人的。沃尔玛以前进入德国,后来又退出,就是因为在德国竞争不过阿尔迪。从这家企业身上,我看到企业真正做零售的本质。虽然我不是零售业的从业人员,但我自己也是做企业的,从中我感受到做企业的基本道理。 阿尔迪抓住了超市最本源的东西,就是物美和价廉。这个大家都能理解,物美肯定是指商品的品质非常好;价廉就是价格便宜。两个东西统一起来,质量作分子,价格作分母,那么,质量越好,价格越便宜,性价比越好。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忘记分子(也就是质量),而只关注价格。 今天,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价格竞争,包括很多零售商,也在做自有品牌。但是,中国企业做自有品牌的时候,放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质量原则。自有品牌的质量没有达到一个水准,只关心价格。错了!首先你必须要有好的质量,然后再去追求价格。 阿尔迪就是这么做的,它只有几百个单品,但每一个单品的质量与在德国市场上卖的一流产品的质量一样好,甚至比它们更好。在商品质量一流的基础上,它再想办法把价格降下来。 那么,阿尔迪是怎么降低价格的呢?比方说,一杯可乐,零售价格是5元,这个零售价格是由四个部分来构成的,如果你要降价,就要从这四部分考虑:第一,进货成本;第二运营成本(包括雇人、水电费、POS系统等);第三税收(被国家拿走);第四股东分红。假设这杯可乐的采购成本2元、运营成本1元、税收1元、股东分红1元,总共就是5元。 阿尔迪采取的办法是,四个部分都降低,这跟我们的传统商业思维逻辑非常不同。阿尔迪只卖自有品牌的东西,比如一瓶水,一流品牌的标准怎样,阿尔迪就按照那样标准的品质进行生产。 5元一罐的可乐,生产成本可能只有1.5元,其他是电视台的广告费、品牌代言人的代言费、公司高管坐飞机头等舱住酒店的费用、年度聚会的费用等等的成本,这些成本会加到可乐的零售价格中去。阿尔迪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消费者不应该为广告买单,不应该为代言人买单,所以,他定制的可乐如果是1.5元的成本,零售价格则是2元。它的价格是天然的,因为采购成本低。所以,阿尔迪的很多商品在德国的市场份额非常大,可能占到德国零售市场的30%-50%。 除了从采购上降低进货成本,阿尔迪还想方设法降低运营成本。举例来说,一个企业的运营当中,零售商常说最重要的是选址。阿尔迪却说不,它觉得租金贵是不对的,最后都会加到可乐的零售价格里。所以,它选偏僻的地方,把租金降下来,把零售价格降下来。它门面的装修也非常朴素,觉得不应该将装修、灯光等成本加入到可乐的零售价格当中去。再比如它的物流,因为是自有品牌,所以用自己的车辆去生产厂商那里运,运货车辆所有的轮胎都会定期打磨,这样可以跑更远的路,挡风板也都做了改造,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它觉得这样是成本最低的。 如果顾客觉得商品有问题,阿尔迪肯定会退,哪怕一瓶葡萄酒喝了一半,也给退。它认为如果跟顾客纠缠,就会产生成本,因为需要投诉、服务的部门、律师等,这都需要投入成本。它的店里是没有电话的,消费者有问题不要打电话,直接拿东西来,都给你退。同类的店铺可能要6个店员,它的门店只要3个人,因为他们的效率非常高,不过,人员的薪水是同行的150%。阿尔迪愿意付出比同行更高的薪水,但是你的表现、绩效、效率要更高。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阿尔迪所有的商品都是用箱子堆在那里的,而且所有包装箱都只有一半,也就是半截商品露在外面,这样就不用花时间去切那个箱子了,而且箱子只有一半,所以成本更低。 阿尔迪有一个原则,就是禁止公司从最高层到最底层的所有人接受媒体的采访,它认为接受采访的时间还不如去理货,“我浪费了两三个小时,这都会增加到商品的成本上。”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降成本,这是非常偏执和极端的,但是最后不仅德国的消费者接受了它,现在它开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也非常具有竞争力。 在税收方面,阿尔迪为了减少税收,公司不走集团化,而变成了小的个体。第四方面是股东分红,这个下文再说,我觉得,它对金钱的理念不涉及到商业问题,而是人的价值观的问题。 基于一定环境和竞争的无为而治 阿尔布雷希特俩兄弟是在用“上帝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他们管零售店就像上帝管这个世界一样。 大家想想,上帝是怎么管我们这些人、生物、鲜花、大象、蚯蚓的,上帝从来不说长颈鹿的个子要长得多高、羚羊应该跑得多快,无为而治,这就是上帝的方式,也是阿尔迪的管理方式。但要注意,这个无为而治是基于环境和竞争之下的。很多人也讲无为而治,不去做太多有为的事情,但他们忘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要有一定的平台和环境;第二,要有竞争。 我觉得,好的企业,应该像阿尔迪一样,一是无为而治,二是建立一定的环境和竞争,有淘汰,就像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在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有下雨,有晴天阳光,这为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然后生物之间有竞争,有食物链。 在阿尔迪,公司不会告诉你今年应该有多少销售额、多少利润,从来不说,只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和竞争的平台。比如,企业一般到12月份就要做年终计划,但阿尔迪是没有年终计划的,做到哪里算哪里。
什么是好的老板?就是要授权、授权再授权,监督、监督再监督。授权到最后就是无为而治,但一定是有监督的,这个监督其实就是建立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竞争的机制。表现好的人留下来,不好的人被自然淘汰掉。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把零售价格降下来的最后一点:股东分红。一个零售企业的经营者、创始人、股东,为了顾客的可乐可以从5元降到4元,愿意把自己的分红砍一半,明明可以拿2元的分红,却只拿1元,这就是阿尔迪的做法。在各个环节上都去省,省到最后就是省自己。这不是商业上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和哲学的问题。好的老板,自己本身就应该是清心净欲,不追求名,不追求利,把自己的东西降下来。但是到最后,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反而越来越强。 阿尔迪从来不想上市,上市以后个人财富也许可以翻番,但是上市最后会增加商品的成本。为什么呢?上市要有费用,需要涉及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交易所等,每年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告费,他们觉得这都增加了运营成本。所以,一个企业最终的零售价格,能不能降下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股东是不是一个好的股东,是不是一个愿意为顾客去牺牲的股东。如果是这样的股东,创业者也是这样的人,你的企业一定具有市场竞争力。 今天,有很多零售商,包括整个市场,都以获得风险投资为骄傲。事实上,这些风险投资也要判别它是不是好股东。我自己做的第二个公司也有风险投资,所以我跟很多的风险投资打过交道。这些风险投资讲究一定的回报率,也许这个项目它要有十倍的回报,当它拿到十倍的回报走人的时候,这些回报来自哪里?最终可能是可乐上加的5分钱。所以,一个不好的股东会使你的零售价格涨上去。 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零售商就是从进价、运营、税收等方面去降低成本,他自己有这样的价值观和心愿去回馈大众、服务大众,最后做出一流的企业来。在阿尔迪,所有的要素都集中于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很简单,不是非常玄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