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的背后
作者:王炎;出处:《店长》2010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这一季有不少上市公司都陆续发布了去年的年度财报,根据业绩来看,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与3月发布的财报大多以增长为主所不同的是,4月比较值得关注的部分大型商业类上市公司都存在巨亏的现象,究其背后原因,可谓多种多样。不过,也仍有一些上市公司“手中有金,心中不慌”,都准备了全国尤其是对华东市场的大举扩张。

巨亏突现 疑为改制所致

  首先来看一下此前由于股份改制而倍受关注的大商股份,当银泰等同业巨鳄的业绩都一片飘红的时候,这家一向持续盈利的大型商业类上市公司的财报却突然陷入了巨大亏损的尴尬局面。  

  根据大商股份4月8日发布的去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63亿元,同比增长12.2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是亏损高达1.16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40元。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亏损为1170.31万元,即其去年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居然高达1.04亿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大商股份去年全年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80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61元。  

  面对如此巨额的亏损,在年报中,大商股份基本没有谈及造成巨亏的原因,而根据其去年三季报中发布的业绩警示,全年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零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开业店铺亏损额很大,亏损时间延长;原有老店及主力店铺因设施陈旧,所在商圈竞争加剧,出现营业收入停滞、利润大幅下滑的现象”等因素所致。  

  但反观与大商同日发布年报的银泰百货,业绩增长明显。去年其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纯利增至人民币 4.626亿元,增加 22.5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26元。对于业绩的提升,银泰认为是受益于经济复苏和国内的消费刺激政策,假如银泰的“市场复苏”论点成立,那么大商股份本次巨亏应该不完全是市场原因所造成的。  

  对于大商股份为何会在持续盈利多年后突然陷入巨亏的原因有种种猜测,而股份改制导致公司利润受挫是比较主流的说法。  

  分析人士指出,大商股份的巨亏应该与其公司改制有关。根据资料显示,大商股份去年股权变动颇巨,2009 年6 月5 日,大商国际与大连国商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大商国际将其持有的本公司1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国商公司,股权性质为国有法人股。2009 年10 月,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与大连市国资委达成的产权交易合同,受让大商集团的全部股权。尽管大商股份一直希望实现股权激励,但去年10月底,在大商集团产权转让获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后,大连大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货币资金对产权转让后的大商集团增资,最终,大商管理层通过大商集团间接持有的大商股份,仅为2.2%的股权。之后,公司董秘与总会计师一起辞职。这一系列的股权变化与大商管理层扑朔迷离的变动,都让人猜测为是此次大商股份巨亏的主要原因。

市场低迷 利润大幅下滑  

  除了大商,4月中下旬公布业绩的锦江酒店的成绩单也并不好看。截至2009年12月底止,其去年全年营业利润约人民币3.4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8%。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约人民币1.19亿元,同比减少56.0%。该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约人民币33.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  

  值得注意的是,锦江酒店去年利润同比减少31.8%,对于业绩如此大幅下滑的原因,锦江酒店表示主要是由于星级酒店大客房出租收入大幅下跌所致。  

  锦江酒店指出,去年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剧,甲型H1N1流感对旅游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上海地区入境旅游人次继续下降,酒店客房供应量持续增长,供大于求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多重因素迭加,使去年对于酒店业而言成为多年来最为困难的年份。  

  星级酒店营运是锦江酒店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上海为集团的业务根基,超过八成的自营星级酒店位于上海。报告期内,由于上海接待入境旅客(包括港澳台旅客)减少,加之上海高星级酒店供应增长较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上海市场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及平均房价均不同程度地下降。报告期内,星级酒店为集团带来约人民币18.81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18.0%。  

  根据其数字显示,报告期内,锦江酒店麾下主要依赖于境外客源的高星级酒店平均客房收入同比跌幅在25%至30%之间,而三星级及以下酒店的平均客房收入同比跌幅在20%至30%左右。  

  相对而言,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的表现还算不错。由于锦江之星旅馆接待的住店客人主要为境内游客,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平均房价及入住率较为稳定。报告期内,锦江之星的营业额是约人民币11.877亿元,同比增幅约19.7%,增长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新开29家直营店增加了可供出租之客房数目,以及首次加盟费和持续加盟费的增加。首次和持续加盟费收入约为人民币0.73亿元,同比增长17.5%。  

  华美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分析,北京和上海这两大主要市场的平均房价在2009年双双下降了25%左右,市场走低导致一线城市旅游人数下滑的确是造成去年数家旅游酒店业上市公司业绩不如意的根本原因,比如首旅股份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6.49亿元,比上年减少2.26亿元,下降了12.06%;利润总额2.55亿元,同比下降了12.0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降了13.72%。但相对而言,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情况稍好。今年有世博会商机,上海地区酒店业绩应该有所转机,这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升锦江酒店今年的业绩。  

  为了提升业绩,锦江酒店与美国Thayer Lodging Group(德尔集团)合资成立一家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增强资产增值能力和资产流动性;与Interstate签署设立Interstate(中国)公司的协议,计划与Interstate成立合资酒店管理公司,发展其在中国市场独立酒店管理业务;并计划未来与德尔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酒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创造业务新增长点,该基金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只酒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实力零售商的东扩  

  尽管类似大商股份等上市公司面临扭转业绩的巨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也有银泰、金鹰、华润等“手中有金,心中不慌”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似乎都准备了全国尤其是对华东市场的大举扩张。  

  金鹰国际年报显示,其2009年全年实现销售总额81.9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高达31.1%。其中,同店(即开业至少1年以上的店)增长17.5%。,经营利润9.58亿元,同比增长35%。同时,公告还显示,金鹰商贸2010年第一季销售额同比增长逾30%,同店销售额增长逾20%。  

  金鹰方面透露,未来2至3年内,金鹰在南京地区还将开设河西、江宁以及新街口二期项目等三家新店。其中,河西店将以10万平米百货面积列居金鹰商贸连锁店之首,而整体商业规划面积达到50万平米,将着力打造南京新城区商业航母;江宁店百货面积将达到5万平米,未来会是南京南部时尚地标;而备受各界关注的新街口店二期项目,将与旗舰店联通,荟聚国际一线奢侈品牌、顶级化妆品、国内外名品以及各类时尚业态。  

  随着未来南京地区新项目的推进,可以预见,金鹰系将在锁定区域20万稳定VIP客群的基础上,扩展覆盖至南京以及周边区域的全客层,真正形成同城八店联动。  

  同样怀揣着华东扩张梦想的还有零售巨头华润万家。目前华润万家全国有30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约680亿元,去年开业380家新店,今年扩张数字应该不低于去年。  

  另外,其在4月上旬宣布,数年内仅在全国开设约10家店的Ole’今年将提速扩张,2010年开新店6-8家,大多集中在此前并未进入过的华东市场。  

  华润万家华东区总经理蔡立斌表示,Ole’定位中高端消费者,营业面积3000平米左右,70%-80%以上都是进口商品。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区也都是Ole’扩张之地。4月22日在杭州万象城开设的Ole’,是该品牌华东区第一家门店,接着4月28日Ole’在宁波开业。

  为了更好地覆盖客户群,华润万家还将在Ole’基础上推出一个稍偏平价的高端超市副牌“Blt”,其已在上海徐家汇、联洋等区域选定了三家高端超市开设点,除了徐家汇的Ole’,其余两家拟开设“Blt“。未来,上海可能是华润万家高端超市系最为集中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