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展望
作者:《店长》编辑部;出处:《店长》2010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中国家电连锁业经历了1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期,但是在2006年以来的后半阶段,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衰减情况。  

  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07年左右,城市市场上黑白空等家庭化电器的普及加速、手机的商务化到消费化、电脑的办公化到家用化,均起到了最主要的推动作用。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则为中国家电连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辅助动力。但是,2006年下半年以后,中国家电连锁业早期发展阶段“跑马圈地,疯狂开店;抢夺地盘,哄抬租价”所埋下的隐患,开始生根发芽逐渐显现,最终引发了家电连锁行业的第一轮整合浪潮。此后几年来,家电连锁业开始从黄金发展期步入相对平稳的调整发展期。目前来看,经过多年的蓄势,区域性家电、手机、IT连锁有抬头的趋势。  

  但是,另外一方面,行业巨头的垄断性趋势也不容忽视。同时,外资、网购、定位细分等因素也在催生着中国家电业的进一步变化。  

  事实上,排除险隘的业态细分,中国市场上的外资家电连锁(准确地说是泛家电连锁)已经为数众多。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好又多、麦德龙、百安居、家得宝等,现在则已成为家电、消费电子厂商营销人员的主攻渠道之一;卓越亚马逊、新蛋网、佰宜杰等则已经列入诺基亚、三星、索尼、HP等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厂商的“重点商户”名单。

外资的进入

  百思买

  2010年4月底,百思买在苏州悄然开店,与此同时其独资控股的“五星电器”也计划利用一年的时间新开10-15家新店。蛰伏中国,蜗居上海3年的百思买终于迈出全面扩张的关键一步。  

  麦德龙

  德国麦德龙公司计划2012年前在上海投资2亿美元开设10 家家电卖场,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家家电卖场。麦德龙旗下的家电卖场品牌万得城(Media Marke)最早将于2010年10月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至2012年将在上海拥有10家门店。  

  据悉,万得城在中国将通过租赁物业进行扩张,不会涉足商业地产领域。与本土家电连锁企业扩张模式不同的是,万得城将给予每个门店的店长10%的股权,用于激励管理者,未来在中国的每一家门店都将获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甚至在销售价格和供应商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利,不必事事经过集团总部、保持跟其他门店一致。  

  山田电机

  成立于1978年的日本家电连锁巨头山田电机中国区首店沈阳店计划今年5月开业,第二店天津店8月开业,今后3年内在中国开设5家新店。  

  山田电机的海外市场攻略重点是围绕中国富裕阶层巨大的消费潜力,提供丰富的商品和谨慎认真的会员服务,主销平板液晶电视和滚筒洗衣干衣机等日系高端家电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山田电机在日本市场订单付款的交易模式将直接搬到中国市场,这种现款现货、自行承担库存风险的做法,无疑对于所有制造厂商充满巨大引诱力。  

  BEST电器

  日本BEST电器5月19日宣布,今后3年内将以台湾等亚洲地区为中心新开60~70家海外市场门店,销售额达到约500亿日元(约合35亿人民币)。据悉,该公司目前已经进入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阿联酋等国家(地区)市场,也在考虑进入中国内地。

  家电网购

  目前中国家电网购市场刚刚处于新生阶段的发展初期,不排除未来数年内,网络直销从书籍、化妆品、小件商品进一步延伸到家电、家居乃至汽车等大件耐用商品,甚至高端奢侈消费品领域的可能。中国家电流通市场实体店与在线虚拟店铺在总体销售中的结构比例也将呈现出“实消虚长”的趋势。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从家电节能认知、能效标识制度、节能惠民政策和国家推广政策实施效果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家电消费者的节能及相关政策认知进行了调查,主要结论如下:  

  ●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选购家电时,外观/品牌/价格相较,产品节能更为重要。  

  ●近6成被调查者平时很注意采取家电节能措施,仅3.5%的被调查者从未想起过家电节能。
  
  ●空调、冰箱、电视成为消费者心中最应当重视节能的三大家电,53%的被调查者认为空调最应提高节能性能。  

  ●58.8%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家电产品能效标识的具体含义。但有77%的被调查者清楚能效等级数字越小的产品越节能,可见当前家电能效标识制度已有较高的影响力,但仍需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推广普及。  

  ●仅有14.5%的被调查者了解家电“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内容,这一通过财政手段推广的高能效家电产品政策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3/4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国家推广节能家电的政策作用有限,价格等其他因素仍是决定其购买家电的主要因素。  

  ●43.6%被调查者认为从源头限制不达标产品流入市场是实现家电产业节能低碳发展的最有效政策。
  
  欧美的启示

  资本并购和行业整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日本家电制造业专卖店体系分化而来的家电连锁业,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山田电机、加藤家电器、小岛电器等郊外型家电连锁与淀桥相机、BIC相机、樱屋电气等都市型相机系连锁的较量中,已经形成了市场规则主导下的自营、并购、加盟的行业整合形式,以及壮大、式微、出售、破产等企业生存形态。美国、英国等欧美地区及亚洲其他国家也基本上如此。  

  当然,市场规则自调节机制离不开公平交易、消费者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等立法体系的完善及执法力度的加强。故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法律框架下,排除人为干扰的行业自调节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