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没有很高的智商
作者:洪范;出处:《店长》2010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江西洪客隆集团董事总经理 胡汛


  听洪客隆集团总经理胡汛演讲,与其面谈,你几乎从他的身上嗅不到商战江湖的任何气息。回答问题时,他不急不缓,淡定自如,并且始终微笑着,但你能从言谈举止中体会到某种坚定以及对事物的沉稳思考。  

  作为一家集百货、超市、商业地产、房地产、酒店等多元化项目为一体的商业企业,洪客隆的多个行业各不相同、各自独立。其中,零售业态09年销售额30多亿元,现有门店23家。  

  “进入这些行业也都有一个过程,都是慢慢从无到有,从小做大的。”那么,洪客隆到底有怎样的经验和特质,胡汛又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听他一一道来吧。

“我们不想盲目开店”  

  可能有人会问,你们做了十多年,才20多家店,算好吗?是的,很多企业发展速度比我们快,可能有的企业一年就开20多家店。但是我想,每个城市的发展的脚步是不同的,而每个人经营的思路也不可能相同。在我看来,我们的这十几年,是相当稳健的十几年。虽然我们发展得不是很快,但我们的发展是最强的,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失败的案例。  

  我们不追求盲目的成长,每开一家店都非常慎重。我希望在100年后,仍然有洪客隆,它依然受到大众欢迎,那么即使它发展得不是那么快,它依然是一个好的强的企业。我们最大优势在于本土化,并且进入市场比较早,我们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十几年下来,我们知道当地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把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拿出来。  

  那时我们在南昌首开仓储式百货业的先河,在今日不能说是创新,但在那样一个时间拐点上,不能不说是个创新。我们也由此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我们当时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我们的商品来源与其它的百货店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货源基本上是从沿海城市(广州、深圳等)进来的。目前来讲,我们这样的优势在逐步丧失,但至今仍有些商品还是洪客隆独一无二的,还是有着部分优势。  

  还有一个让洪客隆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是实实在在让利于消费者的。我们一直秉持着“价廉物美”的原则,实实在在推行会员制度——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几十万名会员,以南昌城区的人口数来说,约占了当地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从来没有轻视潜在的消费群体,也一直在致力于培养有洪客隆情结的消费群体。

“百货业不应搞恶性竞争”  

  从江西目前的竞争格局看,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地企业不断开发新的门店或区域;第二,外来的企业不断地进入。不单是同行业的竞争,甚至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以前不是做零售行业的企业,也会进入零售领域。  

  在南昌,虽然竞争现在还不像广州、上海等城市那样激烈,但因为城区小、人口少、经济水平相对有限,在有限的商圈里,门店的密度也很大。不过,我始终觉得,零售业(或者说百货业)不要去搞恶性地竞争,而是应该做差异性的经营,同质化过于严重,大家都会受损。我们可以在业态上错位经营,在经营特色、消费群体上做好区分,服务上做出各自的创新,那么,与其大家去争抢这么一个有限的市场,不如让大家共同繁荣这个市场,你、我都活出各自的一份精彩,不好吗?  

  我们在各门店的经营、管理、乃至装修格调上,都有各自的区别对待。但在大致上,还是有洪客隆式的高度统一。每个门店的商品都是由物流中心统一采购、定价,然后配送的。但,我们也根据不同的店、不同的定位、要求物流中心引进不同的商品,对每个店的消费群体去做客户区分,是做社区店,还是高端客户?消费群体不一样,他们的需求也就不一样。商品的陈列方式、消费方式都会有区分。我们做的就是,根据门店周围的人群分类,来满足这个群体所需的消费。这样,我们就有了大店、小店,也有了社区店、小区店、高端用户中心等。一切商业,都是为了客户服务。  

  无论开新店还是旧店改造,最重要的是对店铺的定位,如果定位都一样,很难生存,除非相隔较远。目前我们在南昌的几个门店都有非常清晰的定位,东湖广场店定位高端,对象是奢侈品消费者,八一广场店定位中高端,中山店定位流行、时尚,面对年轻的消费者。我们不仅要和别人错位经营,自己内部也要错位经营。

我们转型过程中的心得  

  百货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改善门店的经营管理水平,可能会增加利润、降低成本,我们也在这样做,但这仍然是有限的。怎么办?零售有比较大的现金流,通过零售的现金流,支持我们商业地产的拓展。而商业地产因为有我们的零售在,使其品牌得到提高,价值得到提升,最后我们的商业地产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去年,我们零售是30多亿元,地产达到20亿元。将来我们会继续按照这个思路走,一步一个脚印,求稳,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忽然对什么事情热情万丈,最后一败涂地。即使有一天我们零售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做不过别人,至少还有物业,我们的物业占据的位置都是非常好的。  

  我们对物业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大部分的物业都是或建或买,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我们商业的竞争力,我们很少去租一个门店来开店。我们更注重门店的质量,单个门店的销售和应对的能力,所以在选址上、布点上,会更慎重,希望做一个门店就活一个,对总的销售额不会强烈地要求今年做多少亿元、明年做多少亿元,我们比较注重实效,而且还要和我们的房地产结合起来一起做,这样对我们零售商的知名度也有提高,同时对我们商业地产包括房地产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我们要抓住供应商和顾客这两个“头”,没有商品和顾客,商场只是一个空壳而已。一些供应商有时因为资金问题,发展受到制约,如果给它们一笔钱,它们会很安全,运作得很好。所以,经过政府金融办的批准,我们做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在政府金融机构监管下,对于一些与我们合作得很好、又需要资金,但在别地方难以得到融资的供应商,我们向它们提供资金支持。这其实是个双赢的行为,它们发展了,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商品,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支持供应商就是在支持我们自己。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的团队跟国外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比起来,是有很多缺陷。他们的管理更科学、采购更完善、硬件设备更优良。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对南昌市场规律摸得更清楚,我们还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不服输的“土八路”精神。我们的管理办法虽然“土”,但我们管理者直接可以面对消费者,采用的是短平快的管理模式,极富高效率。  

  因为我们有一个吃苦耐劳的团队,所以尽管机制、经验、管理可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我们自身的优点能克服我们的缺点,非常健康地发展。当然,我们今后还是要继续努力形成规范的制度,建立完备的机制。  

  公司开会的时候,常会觉得困难、问题一大堆。但我认为,困难很多,这是对的,如果我们觉得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发现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存在问题, 而有问题就要解决。我们和国外企业差距在于,人家已经有50年历史,我们才10年。他们在50年中遇到的问题比我们多,在问题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方案也比我们多。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总结,尽快赶上去。聪明的企业应该把所有遇到的问题列出来,解决掉,并且今后不要在再犯这种错误。  

  员工如果在我们团队里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我就很快乐。有的老板听见员工要离开了,会挽留或不友好分手。我觉得,如果员工去了一家更优秀、发展前景更好、工资更高、个人能力更能得到发挥的企业,那我会很高兴。  

  作为店长,首先要对市场有非常强的敏感力,能把控形势的关键点,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太激进或太迟钝都不好;其次,要做好内部管理,尤其是执行力,把门店的营销做强。我希望我们的店长专业、敬业。  

  在朋友、同学、员工眼里,好像我很成功,让人羡慕。但对我而言,我只是和大家一样有血有肉、会生病、会吃饭、会有脾气的一个普通人,我没有很高的智商。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无论读书、当兵还是工作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出类拔萃,比别人更聪明。古话讲,勤能补拙,我今天还有点成绩靠的就是勤奋和努力,用心地做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