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死不如找死”
作者:聂军维;出处:《店长》2010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本人在从事便利超市经营管理中,提出了对于日配品要做到“等死不如找死”的销售理念,即让进入门店的商品,都能够被顾客吃掉、用掉,而不是放在货架上,到期后报废掉。便利超市一般开在社区入口,面积600平米左右,有的24小时营业。每日供应之商品主要为居民灶台三餐所需,三餐的商品大部分为日配品,比如蔬菜、水果、肉、面包、馒头、点心、热食等。对于日配类商品,为保证商品品质,一般规定在架销售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商品下架作报废处理。且为确保日配品包装外流引起品质事件,通常是将包装销毁掉,包装内食品经过处理后同垃圾一起运走。  

  很多商品,每天都会经历从天堂掉入地狱的厄运。比如面包,在架时销售8元,下架后一文不值,熟食贩售当作垃圾处理还要产生费用。当然,正常经营一定会产生合理的坏品,但站在节约资源的角度,对于管理之下的商品,我们应如何使其再生?  

  处理掉的这些商品,其实不是商品。按照会计学中商品的定义,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产品,如果没有完成销售,就不是商品,也无法实现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与使用价值。既然商品是用来销售的,不管是有偿还是无偿,作为一个便利超市的从业者,都应该担当起将商品销售出去的责任。无法销售的商品可以通过 “无偿销售”,比如试吃、赠予等,实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鉴于商品的基本属性,本人在从事便利超市经营管理中,提出了对于日配品要做到“等死不如找死”的销售理念,即让进入门店的商品,都能够被顾客吃掉、用掉,而不是放在货架上,到期后报废掉。并且,我让自己所管辖的店经理要持续落实这个销售理念,采取积极的销售与应对策略,让进入到门店的每个商品都能产生应有价值。  

  实现日配品“等死不如找死”的理念,门店要做到三点:  

  第一, 快速销售,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商品从货架向顾客手中的转移。这需要大家对该类商品额外照顾,积极面销,以实现“订销”的理想模式,尽可能降低报废。因为日配品销售时间只有24小时,但真正销售的黄金时间只有12小时,甚至更短,时间越长,报废的机率越高,成本越高。因此,在门店管理上要确定一个黄金分割点,比如馒头必须在18点前销售完毕,面包在22点前销售完毕,店经理必须依据单店商圈特性确定这个黄金点。商品订进来了,店经理可以通过给当班人员分配销售目标,积极面销、多点陈列、计划性的试吃等方式来实现快速销售。  

  第二, 对于过了黄金销售时间段的剩余商品,门店不能让它们在货架上等死。可以通过赠送给那些潜在消费群或熟客试吃,再次实现向顾客的转移。店经理要判断何时进行试吃,何时进行赠予。  

  试吃一般应选择在高峰时段,或者有计划地举办试吃会,选择新品或策略性商品来执行。因为便利超市开在社区里,来门店的顾客一般都是熟客,可以通过试吃与居民互动,有效地将商品展现出来,同时也提升了顾客对商品的信赖与商品本身价值的认可,扩大了销售,实现商品“找死”的目的。  

  赠予不太好操作,在赠予手法上,这个权力只能属于店经理或授权者,否则会出问题。在赠予运作上,对于销售机会点低的日配商品,店经理可以赠送给那些熟客,比如那些每天来门店消费的顾客、客单贡献度高的顾客、带小孩子的顾客。曾经有一家门店,馒头过了下午6点销售黄金时间段,剩余太多,放在货架上肯定是报废,店经理就将剩余馒头拿出来赠送给几位熟客,其中一个是经常带小孩来门店购买热食的老人,结果老人感动地说买了这么多年的东西,第一次有超市送东西给顾客。利用这些商品时不时地给顾客创造惊喜,增进情感,这样做是值得的,也是可以提升超市经营的附加值。  

  第三, 不允许门店对同类商品做折扣或绑赠销售,并以此提升日配品经营。门店的功力在于订货,店经理及类别负责人一定要落实这个本分,如果订错了,很难达到预期结果。不允许对日配类同样商品进行绑赠,其目的在于提升门店的订货力,不要乱订货或瞎订货,要提升精准订货的水准,让销售产生更大的价值。  

  “等死不如找死”的理念贯穿于门店销售的整个过程,可以促使门店同仁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日配商品的转移,尽早将货架清空。“找死”的概念体现出门店经营的聚焦、关注与积极面销,是策略、责任与应对的有机统一,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第一, 报废不减少,但商品不浪费:只是将原本丢掉的商品在保质期内让顾客吃掉,在门店管理上依旧按照实际记入报废。在日配品订货上,将订货作为管理性指标,继续提高订货人员的订货技能;积极面销,实现将销售与报废控制在合理区间的要求,而不是放在货架上等死。  

  第二, 继续实现商品的应有价值:店经理或负责人判定没有销售机会的商品,在商品有效期之前做商品从货架向顾客的转移,在报废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利用将这些商品免费送给顾客吃掉的方式,可以为扩大顾客群,培养潜在消费群,提升类别的来客埋下伏笔。在运作方式上,实现变废为宝,继续保持商品的价值。  

  第三, 尊重社会资源,尊重劳动成果: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任何商品,都是用社会资源所创造的。比如,面包生产需要粮食、鸡蛋、牛奶、配料、生产设备、水电、人工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司,不应该浪费社会资源。“等死不如找死”的理念就是避免凝结了社会资源的商品造成浪费,或者尽量将浪费降到最低限。  

  “等死不如找死”的理念不仅可以应用于日配品,对于在架常温包装类商品的执行,也是正确的,而功力在于保质期的有效管理及“找死时间点”的合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