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商品的价值再造
作者:聂军维;出处:《店长》2010年7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笔者在《“等死不如找死”》一文中(参见《店长》2010年6月刊P45-P46),探讨了“等死不如找死”理念在日配品管理中的运用。该理念目的在于提醒经营者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通过积极的销售策略,让商品实现应有的价值,使经营运作更加和谐、有序。

  那如何通过“等死不如找死”的策略实现常温商品的价值再造呢?

  常温商品与日配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质期,常温商品的保质期一般在7天以上(这里的常温商品主要指食品、副食类商品,有贩售期限的商品)。但不管保质期时间长短,在“等死不如找死”策略的运作上并没有区别,就是想方设法把货架上的商品卖掉,实现商品的转移与价值的实现。

  例如一个500平米的便利超市,常温商品按照3000个品项来算,要知道哪个商品临期并确保其不过期,还要确保其能销售出去,在作业面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考验的是门店的有效管理和负责人执行的彻底性。如果管理到位,既可以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又可确保门店经营获利;否则,商品面临过期而造成报废,将直接影响门店利润的贡献率。

  当商品过了销售黄金区间、没有机会销售,成为临期品、逼临期品时,如何快速地将商品转移到顾客手中?这需要管理者建立一套有效的规则来支持商品“找死”,避免资源浪费。

  先进先出:商品流转中不要造成商品的临期。

  这个原则一直是商品管理与贩售的基本原则,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品质管理,确保在架销售商品不出现过期,让每个商品都能获得最佳出路,实现预期收益。  

  在货架陈列上,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将先进商品靠前陈列以先被顾客拿走”为基本的诉求点。作为零售业的专业人士,在购买任何商品时,都会将手伸向货架台面后侧拿商品,那些商品的鲜度是比较高的。

  但是,现今商品的保质期其实并没有标示的那么长,商品在架销售的黄金时间其实只有几天。所以,先进先出已经不是简单地把先进的商品摆在前面,而是要为先进的商品找到能够提升其附加价值的因素,比如通过适量增加排面、磁点陈列等活性化沟通载体来吸引顾客眼球,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商品销售出去。

  当今顾客把商品新鲜度看得非常重要,临期三分之一就会影响销售,跨年商品更会影响顾客对鲜度感觉的判断。比如生产日期在2009年12月份的商品,保质期12个月,但在2010年2月,顾客购买时就会感觉这是上一年的商品,不新鲜。

  确定类别负责人:架构一个有心让商品找死的团队。

  人是门店经营的灵魂,要想让各类别商品的管理到位,人员管理必须先到位。我们可以通过确定类别负责人来实现类别商品的管理,包括订货、陈列、补货、品质查核、顾客服务等。通过精准订货确保商品不缺货、通过查核确保商品不过期、通过优质的顾客服务来提升商品的附加价值、通过单品管理熟悉掌握货架商品贡献度的差异性……类别负责人有责任对贡献度低的单品提出合理化应对建议,实现快速销售。

  在经营过程中,可以为类别负责人设定负责类别的销售目标,配合相应的考核机制来实现类别负责人担当功能的实现,从而让门店经营管理有目标、事务有人管、责任明确、细节到位。

  实行班次管理与交接查核,落实基本管理。

  因门店上班时间较长,通常对一线工作人员实行班次管理、班次负责制,当班人员承担本班次全部责任,依据工作职责完成预期目标与作业品质。

  落实班次交接制度。上班次负责人和下班次负责人交接时,要做到基本管理面到位,将最好的品质交接给接班人员,让接班人员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为顾客服务;下班次人员要查核上班次的作业品质是否符合约定标准,并有权要求上班次人员对未到位部分补强或不交接。班次之间一旦交接完成,当班人员要对本班次品质负全责。通过这样的良性运作与班次服务品质的建立,使门店基本管理面实现零差异。

  完善督导查核机制:没有督导就没有最后的品质,督导是确保落实“等死不如找死”积极销售策略的关键。

  门店经理要时刻查核门店负责人的执行品质,门店上级主管要督导店经理落实门店经营管理品质,从监管体系上形成管理聚焦与经营的重点。

  品质是生命,在管理体系上架构有效的督导机制,是确保连锁超市落实基本功、确保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比如有的企业设定门店经营与管理查核员,进行阶段性的稽核或盘点,甚至通过“神秘顾客”来查核门店经营品质的落实情况,这样就能使门店对经营品质引起足够的重视,塑造一片责任的天空。

  积极的销售策略:最大化地实现货架商品向顾客手中的转移。

  门店合理订货或者依据台帐订货,要实现“订=销”这最基本的积极销售企图心,努力让在架商品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商品价值的转移。

  在架商品经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毛利额,如果是有效的销售,就不会有折扣、绑赠及报废的发生。门店经营的真正价值就是极大化地产生毛利额,实现商品价值,积极的面销策略就是把握每个商品销售的最佳黄金时间点,实现100%目标的“赢”,所以要把类别销售负责人员训练成高战斗力的团队。

  新品导入或订货人员的不成熟,会导致滞销商品的出现,影响台效。门店如何实现滞销商品从货架到顾客手中的转移,可体现门店经营者的能力差异。对商品来说,在某个店、区域滞销,并不意味着这个商品没有销售力,门店经营者应通过厂商的退货、连锁门店之间的区域调拨,甚至门店内部促销来实现商品价值。

  对于有保质期的商品,执行“等死不如找死”的积极面销策略,既可确保门店经营的合理利润,又能实现商品的价值。积极销售策略就是最大化地盘活门店商品,让每个商品能够物有所值,并最大可能地将货架商品转移到顾客手中,变成顾客可以享受的食物或使用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