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风波不断 端午凸显本地商机
作者:王炎;出处:《店长》2010年7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6月算是比较特殊的月份,国际零售巨头和本土零售大鳄似乎处于“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前者频繁遭遇风波事件,这些事件多少会对公司业绩和股东信心造成一定影响,而后者则得力于端午和持续的世博商机,频频实现销售增长甚至决定巨资扩张。

收权风波与资本隐患

  6月比较郁闷的外资巨头首当其冲是家乐福,其被爆料有成熟店长集体离职。据不完全统计,就在最近数月内,家乐福华东区已有数名店长及区域经理、采购总监等陆续离职。成熟店长集体离职的背后,似是家乐福正实行被员工称为“集权制”的改革所致,包括店长权限的回收、薪酬问题、审计考核制度等。  

  据了解,以往家乐福店长拥有单店货品促销权、人员招聘权、一线员工的升迁和加薪权、员工职位调动权、部分货品的定价权等,正是这些相对自由的权力,使得家乐福店长可以因时制宜,在第一时间进行单店大力促销,从而使得单店盈利能力强于对手。而其他对手基本实行总部统一管理,营销相对滞后且不够本地化,价格缺乏充分的灵活调整力,因此竞争力弱于家乐福。可是,目前,家乐福做任何一个简单的活动都需总部批准,不仅费时,而且还经常遭遇意见被否或者收不到任何回复的情况,“集权”后,门店内促销大不如以前,单店业绩下滑明显。  

  除了权限收回,考核的加严是另一座压在店长身上的“大山”。现在公司内部对店长的审计考核非常严格,一年内,总部会派人多次查访门店。在总部收权,店面业绩受到影响后,总部就将所有压力压到店长身上,而且这些考评结果会计入店长KPI,于是众多店长的奖金大打折扣。  

  权限被收回后,店长无法招人,所有事宜要通过总部,甚至去年总部还内部下令停止招聘。员工无法提薪,因此,一旦其他公司加薪10%~20%,一线员工马上就会离职。部分家乐福门店员工流失率超过了50%。  

  事实上,离职事件背后与家乐福经营困难不无关系。由于此前家乐福创始家族哈雷集团退出监事会,法国亿万富翁、LVMH集团掌门人伯纳德?阿诺特成为家乐福集团第一大股东,但其并没有零售业经验。相比LVMH的奢侈品,零售业利润很低,这让家乐福从一个专注零售的家族企业变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金融危机一来,家乐福迅速收缩战线,撤离日本、俄罗斯市场,关闭比利时的门店等。  

  家乐福财报显示,2009年净盈利下降74%,从上年的12.7亿欧元降至3.27亿欧元(约合4.44亿美元)。由于全球业绩的收缩,家乐福中国算业绩尚佳的区域,因而公司希望在华缩减成本,以有更多资金可支持海外市场。  

但从另一面来看,离职事件可使家乐福节省诸多成本,比如一个成熟店长的年薪大约要50万~65万元,而新店长则只需25万~30万元。不过,尽管成本明显下降,伴随这诸多成熟人才的流失,家乐福未来在华市场或许会隐患重重。

一线员工加薪风波  

  由于肯德基在沈阳闹出了工会加薪事件,使得众多一线员工获得加薪,于是沃尔玛、TESCO等外资巨头都随同肯德基又一次由于薪酬问题而被推上风口浪尖。  

  首先是在沈阳方面工会的压力之下,肯德基签订集体合同,这是肯德基在内地签订的首个集体合同。合同在企业和职工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让职工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也让企业的利益在工会的协商之中达到了最大需求。  

  这次签订的合同内容,共有十章44条,包括的范围很广泛,除了职工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工资增幅、带薪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动保护等必要条款外,还特别对职工最关心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做出了具体的量化确定。  

  合同中规定,从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沈阳市66家肯德基连锁餐厅,按合同制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线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将会由700块钱提高到900块钱,职工工资平均年增长幅度也将达到5%,其中一线职工的工资增幅还要高于5%。  

  受此影响,各外资零售巨头也被“殃及”。目前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超市和大卖场,一线员工目前的行业月薪一般在1200~1600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卖场一年内流失20%~30%左右一线员工属于正常范围。面对各界的追问,沃尔玛表示,此前已经和全国的一线员工签订了集体合同,其中规定了员工每年有权就薪酬涨幅问题与公司进行协商。而卜蜂莲花则表示,但凡正式员工,都已按规定缴纳四金,大多员工都还表示满意。
  
  话虽如此,但众多业者趁机揭秘,表示这些零售巨头不可能每年都给每个员工满意的涨幅,有可能只是部分员工涨。因为加薪通常会让上市公司的成本上升,而零售业属于薄利且低价战的行业,不可能如其他行业一样在涨薪之后通过产品涨价来弥补损失,只能采取收取渠道费或其他手段来进行,不然会对上市公司股价和股东的投资信心产生明显影响。

端午的本地商机  

  正当几大外资巨头都颇为头痛时,本土巨头却由于世博的持续效应和端午小长假的商机而大展拳脚。  

  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消费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监测,今年端午节三天(6月14~16日),上海市100多家商业企业上千个商业网点,实现零售额7.98亿元,销售最高峰出现在6月16日。专业专卖店实现销售额3.20亿元,比上年端午小长假增长2.9%。其中,静安烟草名烟名酒店、黄浦名烟名酒店、第一食品商店、第二食品商店、三阳盛食品商店、邵万生食品商店、亨达利钟表店、茂昌眼镜店等企业销售火爆,烟草酒类、食品点心、钟表眼镜等专业专卖店销售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9.5%、128%和27.7%。遍布城乡的便利店销售增长明显,实现节日销售同比增长18.1%;标准超市、大卖场销售总体保持稳定,销售同比增长0.1%和0.8%。  

  同时,上海市级商圈总体增长,十大百货增速领先。中环(真北)商圈节日销售同比增长38.8%,南京西路、虹桥、南方商城商圈同比分别增长26.8%、23%、18.7%。从端午节百货商厦销售同比增长前10强情况看,奉贤金叶商厦、太平洋百货不夜城店、徐汇店、淮海店、时装商店、虹桥友谊商城、东方商厦嘉定店、宝山黄金广场、置地广场、东方商厦杨浦店销售增速领先,分别同比增长68.9%、66.8%、51.4%、43.7%、29.3%、25.6%、24.5%、18.5%、12%、9.8%。  

  在香港上市的百货企业金鹰可谓是大赢家之一。从6月12日到16日,针对端午小长假的五个促销日内,金鹰扬州文昌店加扬州京华店双店累计销售额逼近3000万元,达到2975万元,成为扬州金鹰自创办以来,最好的“端午业绩”,也成为扬州零售企业端午期间最高的销售纪录。  

  同时,由于节假日和世博会特许商品销售等利好因素,百联系零售上市企业的数据也非常不错。联华超市在整合后,其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逾50%, 5000多家门店的年销售规模是671亿元。原百联超商事业部总经理、现联华超市股份总经理华国平表示,今年上半年生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预计今年下半年的波动会加剧。整体市场还是看好的,与去年相比,今年整体消费回暖。  

  由于对未来市场的看好,联华超市方面表示,今年集团计划投资约6亿元,开设500家新店,其中包括约15家大卖场、200家便利店及285家超市,选址重点在长三角地区。至于经营和扩张模式,则会结合直营、合资、加盟、并购等多种方式。  

  目前联华和华联的供应商、门店和合同编码已统一,部分商品集约化采购也已启动,而一种结合传统零售和现代百货概念的“Q+e”转型新门店也已超过100家,这类新型门店在联华和华联的门店中占比超过六成。同时,为了配合未来各个连锁门店的发展,今年联华超市还计划在上海郊区选300亩地,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名词解释】  
集体合同( collective agreement):又称劳动协约、团体协约、集体协约或联合工作合同,是企业与工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为中心内容的书面集体协议。与劳动合同不同,集体合同不规定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条件,而规定劳动者的集体劳动条件,一般适用于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和全体工人、职员,也有的适用于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和参加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