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京站百货:下班第一站
作者:夏燕;出处:《店长》2010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7月9日上午,中国百货业(深圳)论坛上,来自台湾日胜生集团的许千慧女士介绍了台湾百货业的新业态,其中日胜生集团旗下京站百货的案例引起了在场听众的极大关注。

  以交通为核心的主题百货
  
  京站时尚广场(Qsquare,一般称为京站百货)于2009年12月11日正式开业,是一个成功的旧商圈再造项目。
  
  京站百货处于台北车站后区。过去十几年里台北的发展都是向忠孝东路发展,车站区域逐渐成为没落的旧商圈。而且由于这里是铁路、捷运(地铁)、高铁等多条交通路线交汇的地方,周边的客运站分布太多太乱,又老又旧,流浪汉又多。许千慧坦言,项目刚开始之时,很多人不看好这个地方。
  
  但时至今日,劣势已经转化成优势。京站百货是政府与民间合作的项目,台北政府提出改造旧商圈,日胜生集团承担了旧商圈再造的责任。交通所带来的聚客优势成了京站百货的核心优势。京站百货定位为以交通为中心的百货,它的立足点是“五铁共构”。京站与台北转运站共构,并与台北捷运、台湾高铁、台湾铁路相连,交通机能十分完善。台北的交通网带来每天10万人次客流量。(见图)。
  
  台北捷运局表示,台北车站将以中央车站的概念规划为群聚百货商圈,附近除现有的新光三越、京站时尚广场外,未来还有台北双子星加入,将由地上空桥连接三个商场。三大百货业之间也会自行划分客群做产品区隔。
  
  京站时尚广场(Qsquare)将消费客层定位为18到40岁的都会男女。开业7个月以来,京站百货已成为台北人下班的新去处,真正成为台北上班族的“下班第一站”。京站时尚广场总经理柯愫吟预估年营业额达新台币50亿元。

  错位经营的新概念百货
  
  京站百货占地7万平米,由国际建筑大师李祖源与空间设计师陈瑞宪联手设计打造,共七层楼的空间采用玻璃透亮设计,无论软硬设施与商品设计,都是搭配得宜且极具时尚感。整个楼体设计为一长型空间,挑高延伸地往上筑4层往下挖3层,构成了营业面积高达7万平米的巨型商场。与一般百货的3米宽走道不同,京站时尚广场特别将走道拓宽至6米。商场中央设计了长条型的人工“纵谷”,又自屋顶特殊的巨型椭圆玻璃天窗引进自然光,仰上俯下都能一眼望穿,借此成功地拉大视野。
  
  而除了百货之外,最新的威秀影城也在此开幕。影城的设备好,引进新片的质量高、速度快,空间也经过精心设计,不但有超挑高大厅而且有拟有机体的墙柱设计。另外,在高楼层还有五星级君品酒店,是一幢全方面满足顾客需求的多功能建筑。
  
  从内容设计上,京站百货有食、装、趣、游四大主题规划。京站百货里有众多的主题餐厅以及小吃街,吸引下班、放学后的客户群就餐和聚会。三楼趣游大道的自行车便利区,设有自行车停放处,还提供折叠车寄车柜。地下一楼变装区,不仅提供变装室,连基本的梳妆造型道具都备齐,让刚下班或下课想要变装赶派对的女性,有一个可以舒适更衣与打扮的空间。地下二楼的酷玩大道,让喜爱滑板运动的青少年可以在百货商场自由自在溜滑板。京站时尚广场内提供独创的9大服务,包括计算卡路里的Q点子机、冷藏食品寄物柜、内衣更衣室地热设备、顾客变装室、走秀走道、日晒房、室内滑板场/足球场、自行车停车站及骑士淋浴间,把顾客的所有需求都一网打尽。在京站百货有详尽的脚踏车路线图,顾客搭乘捷运、骑脚踏车,到达京站百货,运动健身、购物之后,在专门的淋浴间梳洗完毕,去主题餐厅用餐,京站百货提供了完整的“生活一日游”形态。
  
  在服装方面,许千慧女士特别介绍了京站百货与同区位百货错位经营的思路。在同一商圈里,前面有新光三越百货站前店,后面有新光三越商业百货,京站百货如何开发自己的服装品牌?既然京站是一个新概念百货,就要在服装品牌方面尽力与时尚流行结合,重点培养、开发设计师品牌。京站百货成功培养了一批业绩优秀的台湾自创设计师品牌,现在已成为京站百货的主力商品。为扶持这些设计师品牌,京站百货给予他们足够大的面积,使之有可能将设计师品牌精神全部发挥出来。这些设计师品牌投桃报李,把硬体设计面、服务面甚至设计的走向和故事都投放在京站百货。另外一个做法就是适应“后复古”潮流,京站百货将旧品牌翻新,重新与新商品做结合。在日胜生京站百货里“潮派”品牌非常齐全,有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香港的品牌。怎么把过去的一些商品和品牌做新的结合,京站百货的做法常常被这些品牌的老板作为案例拿来学习研究。
  (作者:夏燕   来源:中国服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