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胡春才
作者:胡春才;出处:《店长》2010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社区购物中心应该是相对于商业街或者是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而言的,它应该紧靠居民区,主要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服务,商圈覆盖面的半径一般在5公里左右,总体面积5~10万平米不等。其中一定包括一家面积1~2万平米的大卖场,然后有各种专卖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娱乐休闲场所。如果规模稍微大一些,应该还要有1~2家中小型规模的百货店。店铺的数量至少要在100家以上,若想达到较好的规模效应,店铺大约要200家以上,其中餐饮业的面积要占到15-25%左右。  

  布局的话,一般一楼大都用于招商,二楼和三楼可做大卖场,如果还有四五楼的话,上面的空间一般做餐饮、儿童游乐场所等。主楼的周边应该分布一些裙楼,在这些裙楼里,则以专卖店、美容美发休闲类服务为主,主力店主要是大卖场、中小型百货店(1~3万平米)  

  社区购物中心主要的消费对象自然是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居民,以及3~8公里范围内的有车族。这类购物中心主要为其附近的居民和高端客户(有车族)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他们吃喝玩乐、购物、亲情沟通等方面的一系列需求。鉴于这些特征,营销策略自然是以大卖场打头阵,吸引顾客光临购物,然后借助餐饮配合推出相应的“粘客性”营销。如果大卖场、餐饮、及周边的休闲娱乐场所能够联动推出一些营销活动,那么聚客能力就更佳了。  

  目前在上海的购物中心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而且大大小小社区购物中心的密度也已经很高,这些社区购物中心的聚客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比如上海大宁商业购物中心、百联中环、百联西郊等。  

  我很看好社区购物中心的发展,相对城市中心区的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它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也是针对消费者的一种很好的分流。当前,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拥堵现象日益加重,此外,现在的小区越来越大,小区围墙商业的比重将大大缩水,小街道的商业会渐渐让位于某一个相对集中、离小区又不太遥远的消费集中区域。很显然,社区购物中心在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选择方面还是很具有比较优势的,对提升顾客的消费层次、提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