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超市需要解决的6个问题 | ||||||
| 作者:聂尧;出处:《店长》2010年9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我从事超市行业5年多,时间虽不太长,却也不算短了,已足以让我爱上这个行业,这个全年营业、假期如同恩赐的行业。但就是有这样一群人,热衷于奔走在高高低低的货架之间,服务于来来往往的顾客。虽然我也曾在酒桌上和同事一起攥着拳头抱怨入错了行,羡慕其他行业,但是内心仍然充满了继续前进的热情。 “超市升级改造”是这两年的热点概念,很多零售商都在尝试通过超市的升级改造提升自身形象,摆脱价格战,寻找新的聚客手段。但是效果如何呢?我认为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摸索中,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传统超市品牌以提升门店形象和营销策略为目的进行升级改造后超市,我们或可以称其为“精品超市”。但在超市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首先要区别“精品超市”与“高端超市”的不同概念。高端超市是一类有着特定目标顾客群的超市,其聚积了来自世界各地优质、新鲜的商品,进口商品一般会保持在6成以上,如华润Ole’、久光百货超市、北京华联的“BHG”等都是高端超市的代表。而精品超市的目标顾客群则更为广泛,在商品配置上也以国内主销品牌为主,突出的是一个“精”字。还有一类超市属于“专业超市”,如屈臣氏、特力屋等。 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我比较了解的是北京和哈尔滨这两座城市的超市发展,恰好两地的超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大卖场的密集程度非常高,便利店业态发展缓慢,精品超市多为相对较大的综超规模;而在哈尔滨,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精品超市的面积较小,数量也少。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的精品超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 商品配置趋同化 精品超市突出了“精”字,就是要精选商品,为老百姓挑选出质量最好、最能满足其需求的商品。因此,商品配置是判断精品超市优劣的基本条件。目前很多所谓的精品超市、健康超市、生活超市等,在商品配置上与企业内其他门店基本没有差异,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原有商品配置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删减。删减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有所增加,做好商品配置的加减法才是精品超市成功的根本。商品筛选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在企业已有的商品上,在做加法的时候,也要注意精品超市绝不是完全的差异化。 专业超市,如屈臣氏,除主营日化商品外也经营不少休闲食品。但休闲食品等既不是其经营的重点,也无法与其他超市正常竞争,因此在商品配置上选择几乎完全的差异化经营是屈臣氏必然的选择。但精品超市不同于专业超市,只有选择真正满足顾客需要的商品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 生鲜类商品缺少特点 生鲜类商品是普通超市的经营重点和实用的聚客手段,同样也应是精品超市聚客的动力源泉。包装商品上的差异性毕竟是有限的,且易于被其他超市模仿和追价,只有生鲜才是最能体现精品超市“精”字的地方。做好生鲜经营靠的是企业的真本事,对管理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精品超市的生鲜更要精益求精,充分突出商品的“高质”和“多样”。 以主食为例,常规超市或大卖场只需要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就已足够,经营品种一般在40~60种左右。而精品超市则需要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用丰富的品类来强化商品选择,从而实现整体经营的差异化。当然,也不是盲目求多,要有侧重点。主食通常分为蒸品、炸品、煮品、烙品、生面制品五大类,在丰富商品种类上应以烙品为主,因为其操作技术性最强,制作更复杂,花样、品种、口味也更多。 生鲜中除现场制作以外,熟食也应是差异化经营的重点部分,而且由于被市场所认可的熟食制品大多已经形成了极强的品牌性,因此可以选择几个地域的代表性品牌直接引进店内或联合经营,让顾客能品尝到不同地域的风味。 总之,精品超市的生鲜部分,不能只体现在差异越来越小的面包房上,而要扩展至各个小品类。 三、 价格盲目追高 精品超市经营的商品在根本上仍然是要以市场主销品牌为主,仍是以商品的快速流通为盈利手段。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什么样的顾客都不会盲目地购买价格明显高于市场的相同商品。可以存在高毛利商品,但前提是这些商品必须是市场差异大的、价格可比性低的商品。相同的商品不仅不能盲目定高价,甚至还要尽可能低于竞争对手,从而争取到更多的客流,带动高毛利商品的销售。 四、 顾客服务滞后 对于服务,自不必多言,所有人都认定这是零售业今后竞争的立足之本,也是未来几年内必然迅猛发展的经营项目。然而,目前所有的精品超市并没有在服务上体现出过人之处,无论服务项目还是服务质量,都平平无奇。相比在装修和设备上的投入,服务显得尤为滞后。 为什么大家都看到了服务的重要性,却又都难以突破呢?这应该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一,精品超市作为常规超市的转型工具,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上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只靠几个领导者讨论并拍板,在前期准备上过于简单;其二,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服务理念和员工的执行,与公司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相比,零售企业一直以来都依靠低人力成本运行,一线员工素质不高且更换频繁,而且企业也很少在培训上投资,这样就导致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执行更高的服务标准。服务项目开发不成熟,员工执行没有保障,高标准的服务从何谈起? 五、 忽略对促销的重视 常规超市如何进行促销,我们都一清二楚。但是一到精品超市,似乎所有的促销手段就都消失不见了。精品超市就不需要促销了吗?当然不是。促销不仅仅是提高销量的手段,也是自我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精品超市更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在促销中充分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以哈尔滨的精品超市“好百客”为例。其曾组织过两次促销活动,一次是日本商品街活动,另一次是古巴雪茄促销活动。从促销方向上来看,“日本商品街”的受众范围要远大于古巴雪茄促销,对顾客的吸引力要强得多。古巴雪茄促销虽然充分突出了商品的市场差异化,但只适合作为其他促销的辅助活动,单一作为主打的促销活动就不合适了。 日本商品街主题活动,主题选择很好,那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怎么样呢?门店将活动地点选在了卖场食品区与非食品区的连接处,由两排10~12组货架组成,从而形成一条促销街,活动商品全部为包装休闲食品。 我认为这次活动可以做得更好。第一,主题促销放在卖场入口处的效果会更好,更高的顾客经过率对于不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的促销活动更有帮助,可提高随机购买的可能性。第二,要形成一个区域,只依靠两排货架有些单薄,可以通过货架以及若干组堆头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区域,从而增强主题区域的气势,且堆头也可以突出主题中的主销单品。第三,这类外国食品节,缺少生鲜类商品,活动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包装食品不够直观,地域差别不易体现,而各类生鲜特产及现制食品却可以从嗅觉、视觉等方面直接冲击顾客,大大提升食品节的氛围。 六、 形象建设上缺少标志性特征 目前的精品超市在装潢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卖场内各个区域一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装潢会配合各主题的变化而变化。以北京的物美超市某店为例,“红酒屋”、“儿童世界”、“我爱厨房”等主题区域各具特色,极大地唤起了顾客的购物兴趣,延长了购买时间。但是,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不同区域各自为阵,整个卖场缺乏统一性,也缺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志性特征。 对于常规连锁超市而言,统一就是其最大的特征;而对于一个旨在提升形象、追求新经营模式的精品超市来说,则更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寻求特色和超越。作为一个精品超市,给顾客记忆中留下的整体形象至关重要,从店内装饰、产品组合乃至服务员的一个微笑都需要深深地打上这家店的烙印。 综上所述,我认为精品超市是中小超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如此,才能与大卖场竞争和并存。否则在大卖场越来越密集、辐射范围越来越大的今天,从商品到服务都完全没有差异的中小门店必将失去竞争力。但精品超市之路,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探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