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便利店遍地开花 十足PK可的 | ||||||
| 作者:马可远 张明明;出处:《店长》2010年9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浙江绍兴,这座有2500年文化底蕴的古城,一度被视作现代零售商业代表的便利店忽视。然而现在,这座城市正渐成为诸多便利店零售商“攻城略地”的战场。 几天前,在鲁迅西路上,温州“十足”便利店开出了其在市区的第14家分店。在这家分店不到15米处,已开有一家“可的”便利店。双方负责人都坦言,竞争不可避免。 据了解,从2003年绍兴出现第一家便利店,到现在“十足”、“喜士多”、“快客”等星罗棋布般布局。7年间,绍兴如何能吸引如此多的便利店前来淘金? 烧着菜下楼买盐 家住市区文锦苑的李根生老人上午从大云农贸市场买菜回来,中午正准备下锅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的盐用完了。李根生把菜洗干净,随后出门下楼,拐过花坛,就来到位于鲁迅西路上新开的一家“十足”便利店。 年轻的店员热情地给大爷打过招呼,便询问大爷要买点什么。李根生说要买盐,服务员立即把他引到摆放食盐的货架前。李大爷拎起一袋2元2角的加碘盐,付完钱后,立即回家烧菜,前后不过5分钟。 服务员告诉记者,顾客一般不在乎商品比市场贵一两毛,主要是贪图方便。这家70平米左右的便利店内,可提供各类饮料、休闲食品、生活用品、冷饮、文娱杂志等服务。“日常生活需要的,这里大都有”,工作人员说。 距离李根生买盐不足20米远,另一家以绿色作为形象识别的便利店也正营业中。这里提供富有特色的便当、游戏充值等服务。此外,收银台处还放置着一个篮子,里面摆放着当日的市内外多份都市类报纸,服务员多为本地中年妇女。 工商局资料显示,自从2003年“可的”登陆绍兴以来,这家连锁店已经陆续开出34家门店,其中市区27家,位于绍兴县的柯桥7家。同样来自上海的“喜士多”和“快客”也在市区重点地段占有一席之地,分别开出9家和5家便利店。 “在绍兴有点名气的社区,或者住户较多的社区,基本上有我们‘可的’的便利店。"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今,便利店零售商们不得不面对新的竞争对手——“十足”。来自温州的民间资本今年3月强势登陆绍兴。短短半年之内就在绍兴布局14家便利店。据该品牌刘经理透露,年内争取开到30家。届时,分别以蓝色和绿色为形象识别系统的“十足”和“可的”将形成对垒局面。 便利店生存法则 胡士检是某品牌便利店绍兴拓展科长,绍兴所有该品牌便利店都是他选址的。在他眼中,便利店选址需要有两项关键指标,第一需要超过每分钟200的人流量,这200人流量必须为他们的目标客户:即年轻人和白领为主;第二是附近社区居民超过300户。“这两个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胡经理说。举个例子在商业繁华地段,虽然人流量很多,但附近没有居民区,便利店也不会开张。“这些地方顾客只看百货商品,不太会来便利店”,胡士检说道。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成本上计算,在绍兴开便利店,一般房租在30万一年以内,营业面积为65至100平方米左右。因此,解放路和中兴路的繁华地段成本太高,一般便利店不会在那里布点。而绍兴市区其他路段,均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每当夜幕降临,另一家便利店品牌的营销科长王军总是出现在自家品店中。他喜欢在自己品牌的各个便利店之间转转,看看他们的经营情况。而奇怪的是,这位科长很少对任何一家亏损的门店大发脾气。因为在便利店行业中,盈利不是某一家店面单独能够完成的。王军告诉记者,便利店必须网络化经营,单枪匹马很难获利。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便利店要生存发展下去就要不断扩张。连锁行业经营不是靠一家店面,而是多家连锁店综合起来考虑,有些店赚点,有些店亏点,总体上才能盈亏平衡或者略微盈利。原则上在绍兴一家便利店一年亏损额不超过1万元,这就是一家合格的便利店。 差别经营也是王军常用的方法。同一品牌便利店会因不同的地段而倾向于摆放不同的商品。在居民区,便利店会多摆放盐、食用油、香烟这类日常用品,而挨着商务区的便利店则会多提供一些邮寄、信用卡还款、公家卡充值的业务。 绍兴正在年轻化 晚上10点多,位于府山西路北海花园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内,一个年轻小伙匆匆跑下来买了一盒便当和一听啤酒,趁着服务员用微波炉把便当加热的空当,小伙还要了一包烟。小伙子告诉记者,自己是这里的常客,晚上出来买东西,最主要的就是求方便,价格一般不会太在意。 这家便利店服务员告诉说,一般来讲,白天的生意较为平淡,晚上生意最好。从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短短6个多小时,营业额可达千元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便利店在晚上10点左右迎来生意高峰。“这个时候,超市和其他店面关门了,只有我们开着。”一家位于府山直街的便利店员工说。 而这类情况在4年前还很少出现。记者一家经营多年的便利店了解到,如今夜间的生意比他们店面刚开张的2006年好了很多。那时候到了晚上11点之后,就很少有人来买东西了。现在基本要持续到凌晨一两点钟的样子。 据了解,便利店的盈利空间,归根结底来源于传统绍兴市民的生活方式正向现代社区生活转变。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畅铁民认为,居民消费不仅仅追求价格便宜,更考虑服务快捷与便利。虽然便利店商品价格比超市稍高,但现代社会的市民,如果将时间、交通等选择成本考虑在内,便利店就不失为最佳选择。 一位在杭州下城区宣传部工作的郑女士回忆,“3年前,她来绍兴看同学,晚上10点以后,绍兴街头就冷冷清清。即便是府横街那里的夜宵摊,也很少有人了,感觉这似乎与绍兴发达的经济不符。而今年来绍兴,即便深夜也依然灯火辉煌”。郑女士这种直观的感受,正是对便利店在绍兴大举发展的最好解释。 便利店正从“商品”走向“服务”。从营销角度看,便利店提供的信用卡还款业务、代售报纸以及即将发展出来的代充公交卡、代售电影票等服务,将成为牢牢抓住年轻客户的关键点。专家认为,传统超市即便渐渐深入社区,其以商品为主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便利店则发展为以深入社区的渠道优势,通过便民的各项业务,有效吸引顾客,培养顾客良好的忠诚度。 “绍兴正在年轻化。”业内人士对在绍兴大举扩张便利店充满信心。畅铁民认为,一方面绍兴市区集中的社区环境,引来了便利店的大举进入,另一方面,便利店的销售模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传统绍兴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经济上的富足,对物质商品的需求,已经逐渐从只关注价格转向对价格、服务、时间、选择等多重因素的考虑上来。 “我们希望,绍兴年轻化的步伐,能够迈得更快些。”业内人士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