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新店必须抓好的重点经营指标
作者:魏娟;出处:《店长》2010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一家独大、垄断经营的时代早已过去,而要增强竞争力,提升门店的经营业绩,就必须关注各项经营指标,用数据说话。作为一家刚开业不久的新店,各方面要开展的工作很多,在经营指标的关注上,到底哪些是重点呢?本文将站在超市门店店长的角度,谈谈作为新店店长必须关注的重点指标。

  一、超市门店需关注的经营性指标

  门店需要关注的数据指标包括:销售指标(客单数、客单价等);商品结构指标(生鲜、食品、非食品等占比);库存指标(库存总额、库存SKU数、商品周转天数、零销售商品、零库存商品);财务指标(毛利率、费用率、利润额/率)。

  以上四大项指标涵盖了超市业态众多数据指标,反应了门店的经营现状、经营成果,是门店最应该了解、掌握的指标。但对于新店,由于开业时间较短,对以上指标的关注程度应有侧重点。

  二、新店需关注的五个重点指标

  下面结合以上新店数据分析,谈五个方面的主要指标。

  1.客单数和客单价。

  众所周知,超市的总销售由“客单数”和“客单价”两项指标构成。客单数反应的是卖场人气,而客单价反应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客单数越高则卖场人气越旺;客单价越高则证明当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强;只有客单数和客单价都最高时,才能达到销售的最大化。

  作为新店,前期应重点关注客单数指标,原因有二:

  第一,从消费者的购买程序上看,消费者要实现购物,必然会经历以下流程:知道卖场开业→到卖场选购→对卖场评价(影响购物金额)→达成消费。

  从以上消费者购物流程可看到,消费者要实现购物,首先是知道门店开业了,这就是新店首先面临的知名度问题;其次是消费者有购物意愿后到门店选购;消费者到了门店后会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影响客单价的主要因素;最后才是决定是否购买或购买多少。从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知晓度”是核心问题,这需要门店主动的促销宣传及顾客的口碑宣传。

  其次,从提升客单数和客单价的难易程度上看,提升客单价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吸引高购买力的顾客,二是调整卖场的商品结构,但这两者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而客单数的提升,则可通过促销的带动在短期内完成,相对较为容易。

  2.重点生鲜品类销售(蔬菜、水果、肉类) 。

  生鲜是卖场活力指数最高的品类,而生鲜中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是吸客能力最强的品类。对于蔬菜、水果和肉类,要重点关注两项数据:一是销售的绝对额;二是此品类顾客的购买人数(如当日有多少位顾客购买蔬菜、在卖场总人数中的占比是多少、平均购买蔬菜的单价是多少等)

  3.门店客源结构。

  了解卖场的客源结构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超市外进行消费者市调,通过了解消费者的来源、购买习惯、消费偏好等来判断顾客的购买倾向;二是超市内的消费者进行购物篮分析,从中能了解到目前超市消费者的构成、购买能力以及目前购买的主要商品等,从而分析出目前卖场中哪些是优势品类,哪些需要调整,这也是研究消费者的重点方法。

  4.敏感商品的价格。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低价格形象并不等于卖场只有某几个单品是低价,也不等于所有品类、所有单品都要求达到市场最低价,而是一个门店价格的综合反映。

  作为新店,首先要归划出敏感商品的范畴,这是小组采价工作的重点,应做到一天一次,对于部分商品(如生鲜类)要做到一天两次或三次。敏感商品的价格要比竞争对手低或持平;对于非敏感商品,可实行周/半月采价制度,做到某一个小分类有一到两天单品价格最低,并且拥有合理的商品品质。

  5.畅销商品的缺断货。

  由于新店的“四新”:新市场、新员工、新主管、新团队,很容易出现畅销商品的缺断货。所以,除了关注敏感商品外,作为新店,还必须重点关注畅销商品,一旦畅销商品出现大量的缺断货,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卖场买不到商品的错觉,因此新店必须对界定的畅销商品进行销售、库存及周转天数的定期分析,以保持商品结构的合理性。
  (店长网 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