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C仓储内部运作解密(上) | ||||||
| 作者:王稀达;出处:《店长》2010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B2C作为无店铺销售的一种,其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速度,而仓储,则是供应链中最重要、最可控的环节。笔者从零开始,亲历了仓储从外包到自建的全过程,其中辛酸责难,不堪回首,现总结如下,希望能使大家少走点弯路。 一、 统仓 VS 分仓,地区仓VS 平行仓 所谓统仓,就是所有订单统一从一个仓库发货。分仓是多个仓库同时发货。分仓,又分为地区仓与平行仓两种。业界除了亚马逊之外,几乎都是地区仓,比如上海仓发江浙沪的订单、北方仓则发东三省的。而平行仓,简而言之,就是哪个仓有订单所包含的货物,订单就从哪里发,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拆单多仓发货,这样的好处是能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订单处理,人工干预少,对操作人员要求低;坏处是系统复杂度高,不是谁都能干。 对于日订单少于2000单或订单地域分布密集的B2C而言,统仓是唯一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单个仓库如果日出库量少于1000单,固定费用(房租物业、普工工资、管理成本、水电网络费用、固定资产摊销等)摊销到每个订单,出仓成本将大大偏离于业界6~9元的正常区间。 二、 仓库平面布局 B2C仓储的功能重在“通过”而非“储藏”,理论上说,货物的周转率越高越好,入库量与出库量应基本持平,快进快出。基于上述功能,仓库的功能分区如下: 1.卸货/出库月台。 月台,顾名思义,就是仓库闸口外侧的一个上沿与车辆箱部下沿基本平行的水泥台子,便于人员、转运车直接进出车辆卸货。对于日出库量少于1000单的B2C而言,有无月台并无大碍。在3000单以下,卸货和出库月台合用一个即可。当然,如果库存周期是10天以下甚至更短,这账可就要另算了(业界一般控制在21天以下)。 2.收货区。 QC Quality Control和收货人员的工作区域,一般紧挨着闸口;供应商携带PO(Purchase Oder)单到此投单,等待QC与数量盘点,并取回盖章的PO单作为收货凭证。 3. 暂存区。 完成入库流程的商品,贴上对应标贴,等待上架时的临时放置区。 4. 存储区(普通库、恒温库、贵重品库)。 根据商品特征和QC建议,在不同的储位上架。普通库分为货架区与置地区,小件商品一般上货架,而大件商品或者出库量大/频繁的商品,一般直接落在托盘上,减少不必要的搬运。恒温库放置对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的商品,特别是化妆品。贵重品库就不多说了。 5.作业区。 存储区完成抓货转运后,出库检核、配发票、打包、贴运单的地方。 6.出库区。 和物流公司核对数量,扫描,签字交接的地方,同样紧邻闸口。 三、 下PO单和事前管理 由于供应商的素质与配合度差异很大,入库是可控度最低、最容易出错的上游环节;所以,采购下PO单与入库事前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常常会看到如下的问题: 1.不按规定时间入库或一次入库量太大,一拥而上堵塞月台。 2.用快递送货,一旦出现二次包装或外包破损引发短少或货损,无法分清责任方。 3.运输包装不符合要求,或无销售包装(商品裸露),造成途中货损或无法正常上架(易造成货损)。 4.PO单上写的是套装,入库时却没有按照套装打包入库,都是散货,造成无法确认数量。 四、 QC与 入库 在充分事前管理的前提下,QC和入库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只需要严格遵守“PO单”和“QC指示书”的要求即可。绝大部分人之所以觉得入库环节问题多多,其实大都不是入库的问题,而是事前管理没做好。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入库商品没有使用国际码,那么贴自有条码将会变成一项浩大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