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一片飘红 上海本土商业巨头重组正欢
作者:王炎;出处:《店长》2010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大多企业的半年报都在近期公布,这就好像是学生公布期中考试成绩单一样,令人既期待又纠结。不过根据各大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业绩来看,亏损或下降的还是少数,大多企业的半年业绩都处于净利润增长和销售提升的飘红状态中。

  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正在重组的上海百联,尽管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的重组方案一直都没有确定和公布,但百联股份已经悄然开始了对第一八佰伴的全资收购,同时,同属于百联系的联华股份也开始了对华联吉买盛的收购计划。

“期中考试”成绩飘红

  9月大量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业绩,与部分快速消费品企业业绩有所下降甚至亏损所不同的是,商业百货类上市公司的成绩单大多比较漂亮。  

  比如占据北方市场不小份额的华联综超公布2010年上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华联实现营业收入50.91 亿元,同比增长8.69%;净利润5406万元,同比增长1.22%。其百货业务营业收入4亿元,营业成本3.33亿元,营业利润率16.56%;超市业务营业收入41.9亿元,营业成本37.6亿元,营业利润率10.47%。对于公司上半年的运营情况,百联董事会认为,公司采取措施,加强老门店的经营管理;深化品类管理和货架空间管理,优化卖场商品结构;通过发挥生鲜配送中心的作用。另外,在上半年新开9家门店。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收益总额67.17亿元,同比增长17.7%;综合毛利实现12.83亿元,同比增长17.8%;可比较店铺销售增长率达8.5%。而正在与首旅集团进行重组的西单商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加19.51%,实现利润总额3369万元,同比增加10.42%,高于其去年同期的相关数据。  

  大多百货类企业业绩飘红的状况也促使了同类公司资本运作的加速。比如此前进行过上市申请的岁宝百货在9月中旬重新启动了上市申请。其重新向香港联交所申请上市,并希望10月通过上市聆讯,今年底前招股。根据资料显示,这一次岁宝的集资额在8亿至15 .6亿元左右,集资上限较今年中的10.54亿港元略多。不过其保荐人阵营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除了法巴外,中银国际也加入了其保荐人的阵营。

联华股份拟收购华联吉买盛  

  在众多零售商业上市公司中,近期比较值得关注的当属正在重组的上海本土零售巨头百联集团麾下的几家——百联股份、友谊股份和联华股份。首先来看联华股份,尽管此前联华和华联已经完成了重大整合,但联华股份并没有因此而消停。在公布半年报的同时,联华股份抛出了收购华联吉买盛的信号。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130.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5%,毛利率与综合收益率分别达到13.48%和23.78%;经营盈利达4.01亿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达3.26亿元,同比增长30.7%。  

  联华股份董事长马新生透露,良好的业绩主要得益于联华超市重组华联超市以后,世纪联华大型综合超市,和以上海联华超级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的新联华标超,以及快客便利等业态公司,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全业态在商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优势资源。在供应商联盟、商品组合推广、自有品牌开发、生鲜食品差异化经营、市场营销策略和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充分发挥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和快客便利的协同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市场规模优势充分凸显。同时以世博会为契机,通过强店战略,内外联动,优化购物环境,强化服务技能,显著增强了整个联华的绩效提升能力。  

  另据了解,今年下半年,联华股份将进行尽责调查和方案论证,分析探讨收购整合华联吉买盛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把握这一新的兼并收购机遇,寻求业绩增长新突破。  

  当年,百联集团曾与港佳控股并列为华联吉买盛第一大股东,各持股40%,华润持有其余20%股权。2007年,港佳控股以1.39亿港元接手华润所持20%股权,一举成为华联吉买盛控股方。但在今年3月,港佳控股又以4.4176亿元的价格向百联全资公司百联香港有限公司出售其所持全部华联吉买盛股权,百联全资控股华联吉买盛。  

  夺回控股权后,百联开始了对超商板块的全面整合。联华股份内部人员透露,在完成联华和华联标准超市整合后,大卖场便是下一步重组的重点。所以根据本次联华股份所透露的今年下半年将进行有关收购华联吉买盛的论证等,业界认为,从长远来说,百联可能将超商各种业态逐步通过资本运作注入到联华股份这一平台统一运作。  

  百联目前的超商板块分为标准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等几大业态,其中标准超市已经通过对联华和华联的整合完成统一运作,并建立了统一采购和办公等后台机制。而大卖场板块则有世纪联华和华联吉买盛,便利店包括快客和罗森,其中世纪联华和快客全资由百联控制并运作,罗森属合资企业。假如今后全部注入联华股份统一运作,则不仅是细分超商“合并同类项”之举,也会对联华股份这个上市公司的市值有巨大提升。

百联股份整合“前奏”响起  

  除了联华股份,停牌许久的百联股份也低调奏响了与友谊股份重组的前奏。  

  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9月最新信息显示,多年来稳坐上海单体百货商场销售额冠军宝座的“第一八佰伴”,拟作价3.0816亿元出售公司36%的股权。知情者透露,持有上海第一八佰伴另外64%股权的百联股份有意接盘,而这一行动可能是为配合百联百货业务的整合。  

  八佰伴品牌源于日本,上海第一八佰伴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大型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当时的总投资额为2.28亿美元,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最初由第一百货出资2250万美元,占45%股权;香港八佰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800万美元,占36%股权;日本八佰伴株式会社出资950万美元,占19%股权组建。之后,第一百货变身百联股份,在经过受让和一系列运作后,目前百联股份占第一八佰伴64%的股权,而百联集团占36%股权。  

  由此可见,此次以逾3亿元价格出售36%股权的正是百联集团。有知情者透露,此次最有意也最有望接盘上海第一八佰伴36%股权的正是百联股份,一旦交易完成,则百联股份将100%拥有第一八佰伴。  

  据悉,第一八佰伴是目前上海市场销售额最高的单体百货商场。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数据,去年上海市共70家百货店的零售规模冲破300亿元,年销售额达到304.18亿元。其中单体百货前20名的百货店零售规模达到192.24亿元,占全市百货店零售总额的63.2%,前三名依次为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界和久光百货。其中,第一八佰伴全年实现零售额34.51亿元,明显高于第二位上海新世界城的26.53亿元。因此,将业绩如此之好的上海第一八佰伴全资收入囊中,必然对提升百联股份价值有利。  

  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的重组事宜一直没有落定,具体方案迟迟未出,这两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停牌了一个多月。此次百联股份有意全资控股第一八佰伴,很可能是百联集团希望将麾下百货业务全数注入百联股份迈出的重要一步,或许为之后将友谊股份麾下百货业务注入百联股份做一下“先锋”。目前,百联股份拥有上海市百一店、东方商厦、永安百货等百货业态,而友谊股份麾下则有友谊南方商城、西郊购物中心和友谊商店等百货类资产,2009年,友谊连锁百货业务营业收入达8.56亿元。  

  在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近一个月发布的停牌公告中可以发现,百联集团一直在筹划友谊股份与百联股份涉及吸收合并的重组事宜,不过重组相关方案尚在论证中。公告中提到的“吸收合并”字眼,也让业界猜测此次第一八佰伴的股权转手,很可能引发百联股份一系列资本整合动作,以达到吸收合并百货业同类项的目的。

【名词解释】  

  半年报:这是上市公司按每一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财务报表,包括描述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的会计报表。一般半年报的披露时间是在每年的7月到8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