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塑两年 甘肃天水“白色污染”依然在 | ||||||
| 作者:鞠玮莉;出处:《店长》2010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2008年国家颁布了“限塑令”,“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两年来,“限塑令”在各种服务场所的执行效果又是怎样呢?日前,记者在甘肃天水市的部分区域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首先走访了天水市内的几家大型超市,各家超市都严格执行有偿提供塑料袋的规定,塑料袋按大小计价,价格从0.1—0.3元不等,并且记者在各家超市都没有见到超薄型的塑料袋。 商场收银员张育萍说: 我们的塑料袋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大号3毛钱,中号2毛钱,小号1毛钱,原来没有实施限塑令的时候,一天大概(一个收银点)要用一两千个,实施限塑令以来,可能降低了2/3,一天用一两百个,两三百个。 记者在超市看到,也有不少的人自己带着环保袋前来购物,但是商家介绍说使用环保袋的还是以老年人居多,而年轻人却使用的很少。 市民说: 平时出来一般是自己带袋子是吧? 自己带,环保、干净、卫生。 市民说: 平时在超市来的话我们就是来买塑料袋,价格也不贵,就一两毛钱,如果带个袋子的话也不太方便,还有购物袋的话也不太方便,所以来这边买的话,2毛钱也不太贵。回去塑料袋怎么处理? 一般是倒垃圾,当垃圾袋使用。 商场收银员郭伟说: 中老年人他们一般都自己带袋子的比较多,可能也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吧。年轻人可能是工作比较忙一点,图方便,买了东西之后直接要个袋子就拿走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我市的集贸市场,发现这里早已将“限塑令”遗忘,商户使用的塑料袋不仅不收费,而且还在继续使用超薄塑料袋。商贩们告诉记者市场不同于超市,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得提供什么。 市 民说: 一般(自己)不拿,都要人家的。 市场商贩说:顾客来的时候有没有自己拿袋子的? 有自己拿袋子的,有时还不要我的食品袋。多还是少? 有一半。 主要集中在哪个年龄段? 年龄大的,年轻的少。 集贸市场成白色污染“重灾区” 那么在“限塑令”实施两年来,“有偿使用塑料袋”为什么在集贸市场成为了一纸空文,免费超薄塑料袋仍然满天飞,一项旨在倡导治理“白色污染”的法令竟然在集贸市场悄无声息的“夭折”呢?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记者在集贸市场上看到,在市场内的各个摊点上,记者看到摊铺上挂着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并且没有明确标识,有些摊主依然在使用超薄塑料袋,特别是在卖鸡蛋、蒜头、生姜等小体积食物的摊档处最为普遍。 市场商贩说: 要塑料袋的人比较多,(自己)带的人杂得很,一天就一两个,两三个。主要分布在哪个年龄段? 稍微年龄大点的人(比较多)。 一天要送出多少个袋子? 七八十个,百十个袋子。 市场商贩说:要的比较多还是自己带袋子的比较多?要袋子的多,02:30给顾客的袋子还要套(一个)了。 摊贩们告诉记者,这些塑料袋一般是有人上门推销或者是在附近购买的,塑料袋一个进价就是4分或3分,大小不等,最大的是一毛五。 市场商贩说:每天都要用,用得多了也就费事得很。顾客都不带袋子。如果不给他怎么办? 不给(袋子)不要菜。没办法,已经成了习惯了。 市民说:一般都是要袋子,一般都是要袋子?对。 一些市民还告诉记者,他们虽然也了解限塑令的一些内容,但是对于在集贸市场里买菜的话他们却不得不用,而对于如何处理塑料袋一般就是装垃圾,而对于农村来说却不是如此。 农民说: 要是买菜没袋子的话肯定就换别家了,不方便,买菜就要要袋子,要不然怎么拿,没办法拿。 农民说:我们是农村,地方宽,一般就放在炕里烧了。把根就除掉了。 尴尬 “限塑令”折射意识缺位 记者通过几天的走访发现,虽然限塑令已经实行两年有余,但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出在哪里?是市民的文明程度不高,还是商家有令不行。面对限塑令的尴尬,也折射出大多数人环保意识的缺位。 据工商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减少了大约70%的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型的商场和超市基本已经杜绝的无偿使用塑料袋的问题,同时也开始了能重复使用的环保袋,但集贸市场使用塑料袋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 市工商局市场监管科科长朱炳新说:存在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咱们农贸市场这块零星的商户比较多,再一个就是国家规定的小于0.025的超薄塑料袋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但是商户现在使用的都不是超薄型的塑料袋,给相关执法机关特别是过年关上部门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国家对塑料袋实行限产限售,本是一件造福子孙的绿色工程,可为什么效果不如人意呢?其实从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就存在着执行危机——缺少执行的浓厚氛围,要想“限塑令”落实有力,就必须将限塑的意识,深刻植入每个人的脑海中,开创环保“养成意识”时代。 市工商局市场监管科科长朱炳新说:咱们的相关的职能部门,咱们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咱们相关的部门和限塑令有关的部门,要我们大家共同做好限塑令的工作,再一个就是对于咱们广大的消费者特别是城市的居民,宣传教育这方面还是要加大力度,只有广大的居民和消费者觉悟提高了,对限塑令贯彻执行力度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让“限塑令”不再尴尬 不可否认,“限塑令”的执行,给企业的生产、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市民购物不再顺手方便,而这些看似让人难以接受的“影响”,却在很大程度上折射我们环保意识的缺位。而长时间的惯性行为,其结果必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想让限塑令不再尴尬,首先需要一种“养成意识”。这种“养成意识”,不仅仅在于市民、消费者某个人,更在于全社会都要对“限塑”养成一种习惯意识,让“限塑令”从被动接受变成自觉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