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行销:绿一点 更好卖
作者:潘俊琳;出处:《店长》2010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地球暖化造成气候异常,让“绿色消费”已不再是口号,据调查有八成的民众愿意多付钱,购买绿色商品。过去企业以“永续经营”代表对消费者的承诺,现在用“绿色节能”做诉求,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据天下杂志所做的“台湾绿色消费大调查”显示,受调的民众有八成愿意多花钱购买环保商品,其中以女性和中高龄者居多,住在东部、南部的民众,比住在台北和台中的人更“绿”。其特征为三高,年龄高、学历高、所得高,且潜在族群占总人口的30%。

  创造自有品牌是政府和民间企业的共识,在同质性产品过高的市场中,品牌形象如果能够涵盖“绿色节能”,则更能够脱颖而出。

  打幽默牌 塑造绿口碑

  智策慧行销顾问公司总经理吴秀伦表示,企业都知道“绿色”和“环保”是行销的利器,但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自己很环保,少了打动人心的创意,商品不会因为“绿”就产生“绿口碑”。“企业必须找对族群,用对幽默创意,才能创造高价值”。

  举例来说,同样是回收再生纸制成的笔记本,A公司直接以贵10%的价格上架贩售,结果表现平平。

  B公司则是在显眼处标示“我曾经是你的时尚导览”,不同的封面又换成“我曾经是你的Power Point”,结果B公司的产品尽管比A公司的贵上30%,还是经常销售一空卖到缺货,这时货架上还会出现“你不好好回收纸资源,我哪来笔记本卖给你”?

  飞利浦的“A Simple Switch”活动,也是以环保作出发,让消费者自我承诺,为品牌赢得形象、增加销售的成功案例。

  “A Simple Switch”是飞利浦更换省电灯泡的绿色行销活动,在网站上透过“Take Action”连结,让消费者能直接连结到省电灯泡销售网直购。

  创造品味 彰显绿生活

  华硕电脑的Green ASUS计画,从原物料采购就导入绿色概念,确定供应链的产品制成符合绿色规范,让产品不会用到有毒物质,并配合辨识系统,绿色制造,所有的产品也都负责最后回收,不让地球增加负担。

  吴秀伦强调,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相信绿色消费是理智、时尚、高品味的行为,是个人素质、文明修养、身分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绿色行销也必须以高品味,来彰显绿色生活和绿色产品。

  绿色消费者还可以区分成浅绿、中绿和深绿。深绿色的消费者,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会主动积极选购绿色产品,可接受15%以上的绿色消费溢价,他们的教育收入水准较高,且会主动影响社会大众。

  绿色行销的主要诉求对象,应该首重深绿色消费者,由这群意见领袖,进一步向中绿和浅绿族群传播。

  据媒体采购公司调查,超过八成的公司,今年提拨更多的预算做环保广告,其中59%企业以节约能源的概念,做为广告诉求。33%行销人员发现绿色行销比一般行销更具效益。为了响应环保诉求,54%企业主动改变产品的包装、成分和用途。

  他山之石 绿广告规范

  对于企业的绿色行销,吴秀伦提出澳洲贸易事务委员会(TPC)八个环保广告规范,值得国内企业做参考。分别是:

  一、用易懂的文字说明产品如何构成环境利益。

  二、产品或所提出的绿色观点符合环境利益。

  三、以具体的数字说明产品如何减少环境灾害,例如减量包装少砍了多少棵树。

  四、广告诉求必须与产品有关,用产品不含某种成分,这是无意义的广告。

  五、任何诉求必须具体且可证验,像是标榜同业最低碳含量,就必须出示证明。

  六、不可笼统说明产品具备的环保价值。

  七、不可用暧昧的字句图像,显示产品的环保价值。

  八、出示的环保证明,必须是可信赖的公正机构。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潘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