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管理者的成长阶段
作者:滕斌;出处:《店长》2010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本文以鞋服类品牌商品管理为例。
 
  第一阶段:技术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数据整理的相关技术,如EXCEL函数、透视表。等等。此阶段属于商品管理的基础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从业者,自己不能独立展开工作,只能是按照上司发出的指令做一些报表。

  第二阶段:分析阶段

  比第一阶段有所提升,开始有数据敏感度,能发现各项管理指标的数据异常,并及时发出预警。

  第三阶段:畅销品和滞销品阶段

  开始产生商品的敏感度,会跟进关注各种款式的畅销与滞销情况,并能通过调控与梳理等手段,提高商品的周转速度。

  第四阶段:(终端商品)组合与优化阶段

  管理视野进一步放宽,既能关注畅销与滞销产品,又会关注常销与平销产品,具备了整盘货的概念。这时,会考虑款与款之间怎样形成系列,系列之间怎样形成主题和层次感,每个主题应该为哪些商圈的消费群配置,不同主题之间的比例是多少?并持续优化这种组合到最完善的状态。

  第五阶段:规划阶段

  就是将在终端商品组合与优化的工作能力转化成规划方案,把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整盘商品的特征及属性清晰的描述出来,交给下一季的设计师或买手来实现。

  第六阶段:(品牌)形象阶段

  此时已经由商品管理上升到品牌运作管理的层次,这时会揣摩商品运作每个环节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如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承受能力,商品终端展示对消费者心理的暗示作用,商品推介怎样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消费者期望的售后服务是哪种?等等。

  第七阶段:战略实现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建立管理体系:一是独特有效的品牌商品运作体系,就是技术+方法+流程+制度等;二是培训与考核体系,这个体系是用来支持品牌商品运作体系的贯彻执行;三是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思想体系。说多一句,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思想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但古往今来,那些建立伟业的巨人,都是以思想来获取了天下。
  (本文来源:联商博客 作者: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