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样降成本 | ||||||
| 作者:黄生明;出处:《店长》2010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累计取消三名部门经理和四名部门经理以下的人员编制,共减少月工资开支25000多元,扣除因提高部门经理工资而增加的开支(总部剩下四个部门经理,每人加1200元,共计4800元),实际减少总部工资性开支20000余元,这还不包括每用一位员工的其他福利性开支和用人风险。 2. 重新理顺门店岗位设置,既减少员工编制,又要提高员工工资水平。 以前,各门店不分大小,均设店长办公室,平时店长、当值主管均在办公室内处理文案工作,虽然要求他们多巡视卖场,但他们常常以有文案工作为由呆在办公室。按照减编的要求,将门店店长办公位置向一线靠拢,原则上要求门店店长需要做文字工作时集中在收银台旁边办公(把店长办公设备移至收银台旁)。这样既有效克服了店长“官本位”思想,又迫使店长多接触一线,直接接触顾客投诉集中区域。 同时,1000平米以下的小门店取消专职防损员,在门店贯彻全员防损的理念。为了及时监控门店商品被盗情况,我们成立了公司贵重、易盗商品盘点小组,每天不间断地对各店的这类商品进行盘点,从而可以确保在不超过十天的时间内掌握门店防损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另外,在门店实行扁平化管理。将以往的“店长(当值主管)-柜组长(课长)-员工”的三级模式管理为“店长(当值主管)-员工”的二级管理模式,每一位当值主管必须兼管一个柜组长(课长)的工作。同时通过调整流程、运用后台信息技术来提高单个基层员工的服务半径,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基层员工的配制。 经以上几项调整,门店员工编制缩小了20%~30%,公司把门店员工工资人均增加200~300元(确保了员工队伍的稳定),而门店的工资占销售的百分比减少了0.2%左右. 3. 通过改革配送模式来提高配送中心和门店的工作效率。 一直以来,我们的配送模式都是门店天天补货,配送中心也天天在向门店配送。根据公司的现况及“节流“的需求,我们于2008年下半年改革为门店每周补货三次,配送中心每周向各店配送三次。这样大大减少了门店与配送中心的员工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配送中心人员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 实行以来,得到了门店、配送中心、供货商三方的肯定。因为对于货商,一次送三万元的货和分做每次送一万元货的三次,两者的效率对比不言而喻。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摸索,今年公司已经实行门店每周两次配送,实践证明由于获得了供应商的支持,效率提高的同时缺货率还下降了。 4.实行以电脑自动补货为主、人工修正为辅的门店补货制度。这既克服了人工作业准确性差、补“人情货“的弊端,又大大提高了门店员工的工作效率。 5. 实行了“第三方物流“配送方案,减少商品配送费用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外包实行“先内后外“,由公司原货车司机组成承包小组中标,既解决了他们的安置,也使他们真正地变成了小老板。他们无资本买汽车,公司把原本的货车作价卖给他们,每月从他们的承包费中逐月扣除。到今年,他们每人都实际拥有了一部自己的汽车了(购车款已经扣完,汽车已经是属于他们的了)。公司也不用担心他们不爱护车子,也不担心“油耗子”,所有事故责任与公司无关了。 6. 将员工每日工作进行量化,在提高工作量的同时增加员工个人所得。 比如:原先不论门店大小,均配制一名专职门店出纳,调整后小型门店两店共设一名出纳,其工资上调40﹪;原先后勤维修人员在无维修任务时均在总部后台待工,调整后改为,分散到各店兼职充实门店力量,实现一人多岗。 以上几点,都是充分发掘人力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些举措。经过逐步调整与完善,我们的工资性开支占销售的百分比已经比2008年调整前下降了0.4~0.45个百分点,同时员工平均工资所得比同期增加了200~300元左右。 实践告诉我们,从流程入手、充分利用不断进步的IT技术、岗位工作逐步量化细化,是可以降低中小超市的人工成本的。 关于门店的水电成本即能源成本的节约、降低,由于门店的电费主要产生在照明和生鲜冷冻设备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以一家门店作为试点,把传统的日光灯改换成新型节能灯,改造费用在约2.5万元。经过改造前后的对比发现:基本上,经过三至四个月的运转后节约的电费即可冲抵改造费用。经过半年时间完成了对所有门店的改造,而且由于采购量在加大,改造费用逐步减少,后来的门店改造后经过不到三个月的运转即可收回改造投资。 2.用增加开关的办法对卖场内外的照明灯具进一步细分,制定详细的开闭时间,确保在门店不同时刻应开启的照明按时开启,不该开启的绝不开启,从而在开关电源的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对较大门店的大型冷冻卧柜,实行闭店后统一加盖棉被、切断电源的办法,既能确保冻品的保存,又节约了电费开支,实践证明相当有效。 4.在实行“峰谷电价”的门店,尽量利用晚上12:00至凌晨08:00之间开启制冰机制冰(这个时间段电价只是标准电价的一半),其余时间不启动制冰。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现在公司各门店的电费开支同2008年上半年以前相比有20﹪~35﹪的减少。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逐步提高,管理技术的完善,超市业的节能降耗仍然大有可为。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租金成本,超市的租金成本也即物业成本的提高趋势目前应该是各项成本中幅度最大的,它是很多的门店在租赁合同到期后无法继续经营的首要原因,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硬性成本,很难降低。我们认为付给房东的租金固然不能以人为因素去改变,但如何让物业在提高了租金后能最大限度地给超市产生回报,是超市经营者可以着力的,回报增加也等于减轻超市租金压力。为此,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 1.对乡镇门店来说,由于城市化管理的要求不高,我们把门店大门两侧外面的空地隔成排档式门面出租,引进同超市互补的、能给门店增加人气的项目,比如小吃、早点、时尚游艺等。 2.门店店堂内,超市自营部分商品向内部退后,增加超市大门与收银线之间的出租区域,进一步扩大外柜招租规模。 3.对偏高楼层进行整体转租,既可冲减租金开支,同时又进一步提高门店聚客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的三大成本外,还有商品损耗、办公费用、通迅费用、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及营业耗材等,对于这些成本费用的控制,各公司应该大同小异,这里我介绍几点小措施。 1.推广无纸化办公,公司建立内部OA系统。虽然这样各门店每年减少办公用纸的费用只有500元左右,但是,这500元节约下来的是纯利润,它需要多少销售才能赚回来?何况10家店就是5000元了。 2.在通迅费用方面,我们前后试用了三家运营商,最后,选择了能够实现公司内部(各部门、各门店)无论是固话还是移动通话互拨互打免费的运营商,并且能提供整体费用“包餐”的打折优惠,每月减少通迅费用35%~40%。 3.设备方面,我们认为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建立设备档案,最大限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就是最大的节约。比如:各类设备小到一条日光灯,大到空调机组,从进公司开始就有专人负责,不论门店多久没有停电,我们都每月固定对各店备用电源启动、保养一次;每月用专用的法码对门店用于销售、验收的各种电子秤、磅秤等衡器测试一次,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