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飘了怎么办? | ||||||
| 作者:胡强 刘军元;出处:《店长》2010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 胡强/文 我认为,在培训结束后有这样的状态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经过培训,大家收获了知识,增强了信心。至于有些员工出现骄傲情绪,可以通过因势利导、重树目标、大胆实践等方法,把员工的这种情绪转变为创新业绩的能量。 首先,对出现的骄傲情绪“因势利导”,把骄傲转变成强大的自信心。服务高端顾客的员工过于自信总比自卑好,有战斗力的团队总是难免有一丝骄傲和自豪的。如果我们看到员工有一点骄傲的苗头,马上就给予无情的打击,那么培训给大家积累起来的激情就会转瞬消退,从而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培训给员工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新的知识、新的资讯,更是对大脑的激荡和思想状态的再动员,因此,此时如何把握员工的心理节奏显得尤为重要。对有些骄傲的员工多点包容,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去尝试、去创新,才符合高端店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树目标”是治疗骄傲的法宝。觉得骄傲无非是因为觉得现有的目标任务完成起来很轻松、很容易。记得有位伟人说过,“越是胸怀大志,越让人变得谦卑”。作为一家合资企业的高端店,既有外资方带来的先进经营理念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又有熟悉本土市场的中方管理团队,员工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很轻松地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随着各种高端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跑马圈地,高端店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如果我们满足现有的经营业绩,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赶上甚至超越。作为店长,要跟员工宣传更加宏伟的愿景,要做中国乃至世界上高端店的领跑者。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哪个员工还有骄傲的资本呢? “马上实践”是抓住骄傲缰绳的关键。培训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而迅速地鼓励员工把培训所得通过实践来检验,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员工在实践中发现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难的。学到的只是知识,能够应用才是智慧。倘若员工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然会产生好的业绩,那么给他们一个骄傲的理由也无妨。如果员工遇到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而结果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乐观的话,他们的骄傲情绪就自然不见了。 总之,面对培训后员工有点骄傲情绪,我们要发挥有利的一面,引导不利的一面,把培训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实践之中见真章 年轻的店员们蓬蓬勃勃、骄傲地成长,肆无“忌惮”:我的地盘听我的。因为是外资公司,所以模式很先进;因为是高端门店,所以形象很洋气;因为有系统培训,所以自我感觉很优越。 于是,声调高了些,脾气长了些,态度差了些,原本清澈的眸子也开始变得飘忽。前段时间给某著名跨国日用品直销团队门店精英培训,感受就是如此。课间和团队负责人交流,她也是一脸苦笑:“我们这些‘奶奶’,总觉得自己在外企,入司几年,原本的青春激情变成了固步自封,整个一休克鱼模样。什么是外企,就是外国的国企!” 一番言论,让人忍俊不禁,而更多的是深思。 佩服浙商李书福。他对汽车有过形象的描述:汽车就是一台发动机加四个轮子。同理,再高级的门店的员工,无非是高级服务人员,一如天上端茶倒水的美女空姐,最后还是要落入凡间的。 现在已经是企业时代的结束,顾客时代的开始。作为零售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价值,延伸到服务、人员和形象品牌,这就是所谓的顾客让渡价值。每一次顾客接触都是“MOT关键时刻”(参见《店长》2010年4月号《MOT生存之道:赢在关键时刻》),丝毫马虎不得,飘飘然更是要不得。 怎么办? 作为门店,“Know-How”显然比“Know-What”来得实在些。 首先,门店本身需要反思,这也就是杨三角所谓的员工治理(参见《店长》2010年4月号《“杨三角”:组织能力的三个支柱》)。换句话就是,给员工一个平台,赛马不相马。员工可以骄傲,但系统应对更重要。员工不会做你鼓吹的事情,员工只会做你考核的事情。在客户至上的今天,无论绩效体系如何设计,以客为尊是前提。 同样包括其他人事政策,也应注意系统和机制的有效设计。上面说到的跨国直销企业,进驻大陆十多年,先进经验带进来了,但同时“本土化”过快,导致人浮于事,染上“大企业病”。究其原因还是系统机制:过于提倡人性关怀,压力传递无效,定期人员淘汰机制缺失。 员工要成长,定期培训是很好的提升手段。但不可回避的是,培训更多的是激励作用,培训本身无法带来很多的直接价值,最终还得结果说话,数据说话。技术营销类培训会让员工开拓视野,提升技能,学习新知;同时,观念态度类培训也需要加强,特别在员工上岗之初。软硬两手都要抓,多加强化。 对于店长来讲,与其一味苛责,不如针对员工特点,做些活性化工作,例如轮值店长、参与门店管理、主持晨会、适当轮岗、岗位练兵、兄弟门店竞赛等。同时可以走出去,标杆比对,体验差距。总之,要引导员工把所学融入到实践中,在有序的变化中切实体验成长。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 进店之初潜龙勿用,热心研修,稍稍小荷初露后,就不免有些忘乎所以的翘尾巴之举,殊不知此刻更应该收束自己的行为,自强不息。 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心态,外资大企业带来的工作优越感是一时的,最终还是价值决定一切。其次,作为公司的对外窗口,努力提升职业化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所谓职业化,就是不断强化基本功,细微之处体现专业;同时尽量用理性态度处理问题,努力做到无可替代,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做一名职业化的员工,以此为生,精于此道,这方是个人长远发展之道。 韩非子讲:“猛将必发于卒伍”,门店是距离客户最近的地方,也是企业的人才蓄水池。作为高档门店的员工,先决优势只能说是领先一步,并不代表能步步领先,想真正有所成就,虚心、耐心和诚心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白热化的市场拼杀,已经容不得我们有任何懈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真的勇士,剩者为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