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顾客角度看零售 | ||||||
|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0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旧商人的“恶习”在我国大型连锁公司随处可见。中国市场仍然处于“卖方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很“悲情”。但这也可看做是零售业态提升的巨大空间与机会。 家电连锁企业,哪怕是苏宁与国美,实际的交易价格往往要通过谈判才能达成,促销也很不严谨,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也可以。服务员通常会这样对顾客说:“我给你最低的价格,比参加活动更优惠!”我感觉这些店铺基本上属于批发市场的档次,讨价还价、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这是类似商店的缺陷,进这些商店购物,顾客很容易被忽悠。 但是,有一点还算比较规范:付钱以后就开正规的发票。 有不少家居建材商店根本不开发票。我所遇到的比较规范的店铺是位于上海宜山路上的“上海喜盈门卫浴陶瓷商城”,不仅“无条件退货”实施得很好,且统一收款开发票。而位于真北路上的“红星美凯龙”与位于宜山路上的“家饰佳”,即使到统一的收银台付款也不开票。对这些商店来说,开票似乎已成为一个可以谈判的交易条件。但红星美凯龙“30天无条件退货”倒还是能够较好地被执行。 购物经历告诉我:买得越多,被蒙的概率就越大!应对办法是:能不买的就不买,能少买的就尽量少买。旧商人的“恶习”在我国大型连锁公司随处可见。若要享受150多年以前就创立的“言无二价,明码交易”的服务,那就得花多得多的银子,同样的商品,比国外百货要贵许多!无论低端消费还是高端消费,我作为消费者都心存疑虑。 这是中国零售业进化中的退化!中国消费者似“肥猪”,商家则是“屠夫”;消费者或者叫做“天菜”,长出一层剥掉一层,或叫做“棕榈”,一年长一圈剥一次。可见,中国市场仍然处于“卖方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很“悲情”。但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零售业态提升的巨大空间与机会。 作为顾客,既需要实体零售,也需要网络零售。谁让我不愉快,我就会“改变”购物趋向,或从实体转向网络,也有可能从网络转向实体。但最近半年来,我在网络零售中还没有遇到过不愉快的购物经历,而实体零售则几乎没有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 这种反差更使我坚信:网络零售是我未来的购物习惯。需要申明的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购物体验,并不具有代表性。实体零售在顾客心中有没有地位,这主要取决于实体零售商愿不愿意真诚改进。 但愿我所遇到的是个案,可悲的是——这很可能就是我国零售业的普遍的真实现象!如果实体零售真是这样的话,那网络零售的空间就会更大。 其实,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相比,关键的优势不在成本。网络零售虽然没有铺面成本与雇佣大量员工所产生的人员成本,但却有推广成本。实体店铺开张以后可以守株待兔,网络零售如果没有推广,是不会有顾客“上门”的。 最关键的是三点:第一,实体零售存在太多的令顾客悲愤的“恶习”,顾客一旦想明白了,宁可被网络忽悠,也不愿被实体零售忽悠,消费者想换另一种感觉;第二,网络零售具有“库存共享”的优势,可以通过虚拟陈列让顾客自由选择商品;第三,依靠信息技术,顾客有可能获得实体零售店难以实现的“价值”,如廉价、便利、定制等。 对实体零售商来说,不要把旧商人的“恶习”与连锁店的“恶习”带到网络零售。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实体零售商可以让顾客更便利、更愉悦、更经济地获得商品与服务。但是,网络销售占比高的品类正是连锁超市的弱势品类,试图用现有规模优势做网络零售将无优势可言。网络零售虽然初始成本不高,但培育顾客忠诚度的成本却非常高,也有自身缺陷。 12年前联华超市创办生鲜食品节,记得当时在上海的东湖宾馆,我们高呼:生鲜食品是一座金矿!但这座金矿的开发难度似乎要比想象的艰难得多。如今,我们再次高呼:网络是个黄金地带!但愿网络“黄金”能够被环保开发、和谐分享。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