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国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连锁业转型 | ||||||
| 作者:顾国建;出处:《店长》2010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将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与各行各业,对中国现代流通业的代表连锁业来说,这种转变已经开始实实在在进行着了。 一、家电连锁业率先开始零售业经营方式与盈利模式的转变 在2009年的第十一届中国连锁业大会零售领袖峰会上,进行了关于中国零售业经营方式与盈利模式的讨论,这一讨论在今天看来其积极的导向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它从一个行业本身的发展上提出了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前景。对当时参加这一场讨论的家电连锁业领袖来说,他们企业的改变要快于其他的连锁业态,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连锁业销售排行前列的家电连锁业率先进行了经营方式与盈利模式的转型。 2009年11月14日在上海具有家电业态变革历史意义的国美旗下的永乐漕宝路“新活馆”在申城西区“老店新开”,永乐“新活馆”在经营方式的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场中的商品展示方式由过去的品牌商展示改为按商品的品类展示,展示方式的改变表示永乐要“回归商业的本质”——自主经营了。在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店中商品的展示形式是,厂家或代理商以品牌设立专柜、以系列产品进行商品展示,这种展示方式实际上是商场把销售终端的主导权交给了品牌商。永乐“新活馆”的展示方式转向了以连锁商为主导的品类展示,就意味着零售商开始重新主导和直接掌控销售终端了;第二,商场中的销售人员都使用了自己的营业员,回归商业本质的销售终端的控制必须是企业自己的经营管理人员,这样才能使零售业的自主经营真正落地!以上两种具体的经营方式的转型实际意义就是零售业在开始承担经营风险的同时获得了自主经营的权利和能力,并进而可以打造零售业自己的核心经营能力和核心的竞争力,企业才可以实行可持续的发展。 2009年12月26日苏宁ELITEE精品电器店位于深圳人民大道国贸中心金光华广场也老店“新开”,除了与永乐上海的“新活馆”一样实行了展示方式与销售人员的两个转变外,笔者经过实地考察认为苏宁深圳金光华店的重新开张体现出苏宁在经营方式转型和业态创新上做得更实、更坚决,更有战略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苏宁、国美这种领跑中国零售业变革的行动一定会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掀起整个中国零售业创新变革的浪潮。 二、连锁超市突破核心品类商品经营瓶颈,打造核心竞争力 1、“农超对接”的基地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开始向“订单”农业的方向发展,在农产品主产区进行基地的产品储存成为亮点; 2、对生鲜农产品这一核心品类商品中的核心品种开始实施多基地的按季节继起性的国内外采购与营销; 3、全面改革生鲜食品经营管理的企业组织架构体系与考核体系; 4、优选基地、优选品种、优选经营管理人员; 5、建立超市公司内部农产品直采基地、采购中心与超市门店的货源与销售管理监控信息系统; 6、从注重数量价格向注重品质、口味、安全与健康发展; 7、生鲜食品的自主经营和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向小型超市、社区店和便利店嫁接发展; 8、从供应链管理着手超市公司开始大规模发展集加工、配送、配销等协同功能的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9、开始研究生鲜食品销售的“卖手”文化与艺术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业精华,从重采购(买手)到重销售(卖手)的转变预示着中国超市正在将生鲜食品的经营上升到从采购方式的转变到营销方式的转变,上升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 三、百货连锁增强自主经营品牌力度,改变招商联营的物业管理方式 四、实体零售商拓展网上零售市场,开辟服务的新领域 苏宁与国美都在投巨资于网络零售业务,并在网络零售公司的投资与激励机制、网上零售与网下配送的实体店结合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力争在不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销售居前的家电产品网上销售公司,并成为连锁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超市行业中企业的网上销售商品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开设的网上商店开始了富有开创性的“卖菜”业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哈尔滨中央红将企业自主开发的有机食品以哈尔信专卖店与网上商店的结合形式成功地打入了首都北京的高端市场,发展了一大批使零售店可持续增长的支撑型消费者会员顾客。在便利店行业东莞美宜佳便利店利用遍布广东13个城市2000多家实体店的网络资源,率先与网络销售巨头淘宝网实行对接成为其网下服务零售商,进而发展目录销售,运用电话销售与网络销售的结合开设网上商城使便利店成为离消费者距离最近购物最便利的“身边的购物广场”,并积极地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利用身处“世界工厂”有利条件,建立起“世界工厂”质优价廉的商品直接进入国内销售的新渠道。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国实体零售商开发网络零售市场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并在网络零售业务的价格机制形成与盈利模式上创造出全新的“中国模式”,并进而加快中国零售业迈向现代零售业的步伐,为世界零售业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五、区域超市连锁商进军商业地产,发展购物中心商业新形态 区域超市连锁商为什么要进军商业地产?步步高转变的发展战略告诉我们: 1、未来的商业竞争会进入到资产与资本的竞争,通过商业地产的投资开发会迅速地增强超市连锁商的资本实力; 2、中国的超市连锁商资产与资本积累的方式极少,必须抓住时间不多的商业地产发展良机(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国了!)进行资产与资本的积累,未来几年将是商业地产大幅度增值的黄金时期,因为扩大内需已成为国家战略,消费增长必然带来零售业的持续增长和商业地产资源的稀缺; 3、中国的超市连锁商融资渠道少,随着国家一系列管理工商关系的措施出台,使用供货商的商品结算资金来发展的“类金融”活动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发展商业地产就等于有了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的资产;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铺租金的上升幅度会大大快于超市连锁商经营业绩的增长幅度,店铺租金的上升将大大增加经营的成本,这种成本压力会影响超市连锁商的可持续经营。开发商业地产就等于超市连锁商有了平衡与调控经营成本与利润的手段,为可持续经营进行了资本实力上的准备。 六、连锁业将新技术的创造运用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 1、在商品经营管理技术上中国的连锁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与农户直接对接的基地采购上取得了突破,目前正在另外三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在内外贸对接上直接向出口加工企业采购,跟单采购的频率已大幅度提高,并尝试进行贴牌(OEM)采购,我们预计在第“十二五”计划的五年内将有一大批连锁企业开始大规模地进行自有品牌商品(PB)的开发;第二,商品经营管理技术已经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与方法纳入其中,从商品的整个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商品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第三,在商品的品类管理上中国的连锁企业已经经过了知识的普及期,开始进入品类管理技术如何在企业落地实施的阶段。品类管理技术在中国连锁企业中的运用将引发一场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变的革命。 2、在物流配送技术的运用上中国的超市连锁企业最为普及,由于超市大幅度地提高生鲜食品自营的比重,生鲜食品的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相关技术显得尤为的重要。目前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企业都在投资建设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由此引来了全国性销售终端企业的食品冷链建设的高潮,这一建设将大大提高超市企业生鲜食品流通的效率与收益,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食品安全的福音。作为零售业的新军网络零售商正在把大部分新的投资用在了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所使用的设备与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可能在中国的零售业中出现会这样一种状况,一流的物流设施与技术首先运用在网络零售商身上,因为他们的技术嗅觉最灵敏,他们具有良好的风险投资渠道,舍得用钱卖技术! 3、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中国的连锁企业正面临着管理中的阵痛,正处在进行信息系统替换与提升抉择的前夜。他们的体会是,第一,信息技术是连锁企业的核心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企业本身必须主导与参与其中而不能放任软件公司独立设计或一卖了之;第二,信息系统必须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而不断地提升,对信息系统的提升要求是连锁企业提出的,它是反映连锁企业主导性运用信息技术的方面,不能全往软件公司身上推;第三,信息系统的提升是企业管理中的常态,必须培养连锁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他们不是代替软件公司的功能,而是主导与参与信息系统的提升。 世界上有两种培养连锁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方法,一种如沃尔玛从企业现有管理人员中抽调人员送去培训软件开发技术,一种是日本某公司招收软件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送到企业一线的各个环节去工作,进而提高他们对信息系统在一线各环节业务运用的合适度、改进度,激发他们的实际创造力。相信连锁企业下一步将把核心技术的提升转移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系统的提升上来。中国的商业软件开发公司是与中国的连锁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当连锁企业抉择之时,你们是否改变不但关系到中国连锁企业未来的命运,也关系到你们自身的命运,因为由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过去运用的营销手段和方法会过时,连锁企业要的是真正的,适合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不可能只在办公室里设计,必须深究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由此才能进步,中国连锁企业的核心技术当然应有中国人自己来设计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