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元菜返回超市”想到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0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11月15日,来自媒体的报道称,福建通过采取政府补贴、农超议价采销价格的模式,直接把超市中百姓购买量大的4种蔬菜价格保证降到1元以下,从而起到很好地平抑市场效果。 而来自百姓的说法是,一旦超市的菜价降下来后,较比农贸市场的缺斤短两和质量缺乏保障而言,具有更大的优势。按照一般果蔬销售流程,从农民到批发商、供应商,最后到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环节。各类中间商的存在,使得最后流通到零售终端的价格早已超出了市民所能承受的原有意义上的15%-20%的增长率,很多农副产品从产到销,身价都徒增了一倍以上。 北京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11月13日表示,目前北京五成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门店实现了“农超对接”,1100个大型连锁超市门店已与全国110多家农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采购基地主要分布在本市郊区、河北、山东、天津、新疆、内蒙古、海南、福建、甘肃、广西、江西等地区。直接起到平抑农产品价格的作用,最高降幅达到四成。 流通环节的增加,不但让老百姓为日常餐桌支付了更多的成本,也让以农副产品为生的餐饮业不堪重负。以前,人们总是说餐饮业的利润高。而现在,很多餐饮老板已经开始为原材料价格的涨不见顶和成品菜价的一成不变而发愁,来自于“一头一尾”的价格挤压态势,不但让餐饮的利润摊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对员工的待遇,也对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是一种潜在威胁。 据了解,目前京城一些快餐连锁企业已经开始实行“农餐对接”,日常餐厅所用的米面油和肉蛋菜都有了自己的专用基地。还有一些餐饮企业把原材料的初加工也搬到了农间地头,这样不但把原本需要多头支出的中间环节费用直接让利给农民,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掌控原来无法控制的中间环节。
“农超对接”的成功经验已经在全国普及,然而,“农餐对接”还是一个新课题。也许,北京市将会率先在全国做出示范。毕竟,这样的效果可以让全市四五万家餐饮企业在保证价格体系的同时也降低食品安全的隐患。但是,政府如何让餐饮企业真正从农餐对接中获得实惠,恐怕要有一个从政策到资金都能实用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