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极致
作者:顾婷;出处:《店长》2010年1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朱益民,杭州人,TESCO乐购杭州庆春店总经理。他27岁进入乐购,至今已在这家公司工作11年,曾分别在乐购杭州德胜店、河滨店、萧山店,江苏宜兴店、常州店工作过,从最初的课长、开店经理,做到之后的店总。

  TESCO乐购杭州庆春店,位于杭州城东住宅密集区,是一家老店,2002年开业,经营面积9000平米,周边约有居民35万。

  “将自己最好的青春与乐购捆绑式发展”的11年中,朱益民经历过乐购从一家台资企业,到英资TESCO与其股份持平,到TESCO控股的全过程,也在该过程中体验了从单店主导,到总部收权、中央集权这一转折中的各方面差异。就他个人的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转折。

成熟商圈,民生为重

  庆春店位于杭州城东一成熟商圈,物业建筑共四层,一层为出租商铺街,二三层为TESCO乐购超市(经营面积9000平米),四层为TESCO办公区。超市隔壁有一家银泰百货,一个欧亚达家居卖场,以及无数餐饮店。商圈位于杭州城东住宅密集区,周边有景芳小区、采荷新村、濮家新村、三里亭小区等杭城最老的一批住宅区,居民以工薪阶层为主,兼有部分机关职员、公务员。

  由于顾客群多为家庭居民,庆春店在商品、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贴近民生。商品陈列要保证齐全度,随时确保货架商品饱满;生鲜要保证鲜度;免费班车7条线10辆车;DM海报两周一期,会员投递(目前会员10万);超市所有主通道货架、最好的位置都用于陈列海报商品,根据海报内容两周一变。

  为了搞好社区共建,庆春店还在每个年节与社区居委会携手共同慰问孤寡老人、赠送民需商品、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低碳环保活动等;又因为店址位于社区群中心位置,工商局的“315”消费者权益活动、食品安全法讲座等等也常在店正门口搭台;此外,每月还举办会员恳谈会,请社区的大妈大伯代表来开茶话会,谈谈对本超市的意见建议,以及别家超市的好处和不足……

  庆春店目前的人均客单为72元。

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

  在与朱店长的聊天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家英资控股企业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几乎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有《指导手册》,图文并茂,事无巨细。

  《指导手册》里分三种店,大店、中店、小店,每种店都有一个布局模板;哪个货架陈列哪种商品,陈列多少,摆成什么样子,堆头摆在哪里,堆什么,堆成什么样子,这些总部企划部都会下指令、发专刊,告诉门店怎么布置怎么陈列,促销什么,打折还是满送,几号开始几号结束;库存有规范的台账;培训有规范的流程;生鲜的肉要切成怎样,面包要烤成怎样,也有图册……一切的一切,华东区所有门店都一模一样。

  朱店长说,所有这些规范,都是总部在一家样板店里设计好后,再制作《指导手册》在全华东地区推行的,因为华东区大部分省市的经济环境、气候、消费者生活习惯都差不多。华北地区可能就不一样,所以华北另有他们的《指导手册》。这充分保证了TESCO乐购品牌在一个区域的稳定性,如果每家店都自由安排,品牌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是外资企业能迅速扩张、跨国连锁的体制保证。

集权制下对执行的理解

  在乐购工作11年,朱益民经历过乐购从一家台资企业,到英资TESCO与其股份持平,到TESCO控股的全过程,也在该过程中体验了从单店主导,到总部收权、中央集权这一转折中的各方面差异。“如果你问我这种转变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好!”

  朱店长说,他不是没经历过单店店长自由发挥的时期,那时他的权利也很大,一个店里布局怎么摆、陈列怎么放、促销怎么做、价格怎么调……只要他点头就可以了。而现在所有这些都根据总部的规定来,他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总部的指令执行得更完善。

  “就我的体会来讲,我觉得这样更好!因为超市连锁本来就是一种团队工作,门店永远是团队中的一部分,店长这个角色永远是承上启下的,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主任,单打独斗,就错了!大型企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优势,能够这么快速地发展,能够在商品资源上做到资源的整合,我认为就是因为对集权和分工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一个店长,即使五年十年培养出来,一定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财务、工程、政府公关、营销、基层培训等方面,所谓有经验,也只是在个别方面有经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总部的指导,各方面都由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士把各种问题、情况都考虑周到,把各路资源都整合好,这样的方案,一定是相对更加完善的。”

  “现在许多转型店的店长认为自己原先的权利都没有了,基层变得很僵硬,我认为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一个店长在公司的定位,也没有理解公司制度里优越的一面。”

所有的门店都是平等的

  在大型超市连锁企业里工作,被调来调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朱益民被调到过业绩高的店,如这家杭州庆春店,也被调到过业绩低的店,如江苏宜兴店,但在他看来,所谓的“优质店”、“劣质店”其实都一样,业绩并不是评判一个店长成败的标准,而评判标准,应该是看你在你的岗位上,有否把你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大化,其余的事,都不是你应该考虑的。

  “我不认同所谓‘优质店’、‘劣质店’的说法,因为无论‘优质店’还是‘劣质店’,都是有它自身的好的标准。你把你该做好的东西都做到位了,公司自然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而不是说你把一个店的业绩从200万提到500万,才是成功。也只有每个店长都把自己的事做好了,公司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这家店的业绩还是上不去,那一定是选址问题、定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需要公司上下所有人一同来解决的,不是你的错,也不是靠你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改变的,所以这些东西你不需要去考虑。”

  “我常常跟我的员工们说,我们庆春店的业绩那么好,客单价那么高,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力特别强,而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处于一个成熟的商圈,本身就比那些地段偏远、客流不足的门店有优势。评判我们能力的标准,是看我们有没有把我们这个店应该能做到的业绩做到最大化。比如一个店最极致的业绩应该是150万,因为你店长的懒惰、管理不善、执行不到位,把这个店的业绩做成100万,虽然这100万可能比那些偏远地区的门店兢兢业业所产生的业绩还要高,但你这个做100万的店长是不合格的,不如人家偏远地区的兢兢业业却只做了30万的店长。”“所以所,谓大店、小店、新店、老店、优质店、劣质店,在我看来都是平等的,每家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你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你就合格了。有的大店,光一个熟食课的面积就能盖过人家小店一个生鲜部,怎么能按业绩来论人呢?大店里可能工作量更大一点,需要掌控的局面更多一点,如果公司把你派到大店去,也是因为觉得你的整体把握能力强一些,而并非因为你的业绩做得特别高。”

巡店状况和考核挂钩

  和大多数超市店长一样,朱店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巡店。作为一个资深的店长,他“发明”了将主管考核纳入日常巡店状况的考核方法,效果显著。“超市工作都是一些很基础、很枯燥且重复劳动的工作,比如在衣领上打磁扣,要从一早打到下班,从年头打到年尾,每件衣服都不能漏掉,每个磁扣都要打在衣领的同一个地方。如此长年累月地做同一件事,只有这件事与你的利益挂钩,才能一直做好。”

  每天巡店的时候,朱店长拿着一张考核表,随机地到超市各个岗位的主管处检查现场状况,然后打分,一天两次。每个主管每天、每周、每月的分累积起来,到了月底就是你的月度考核,到了年底就是你的年终考核,这些考核与主管的升迁、奖金等所有的待遇挂钩。店长每天哪个时候会巡到哪个主管,不知道,这迫使所有的现场主管不得不随时随地绷紧了弦,而最后受益的,是公司和顾客。目前朱店长在巡店中最关注的,是货架的供货率,即是否所有货架都做到100%陈列,卖掉的商品是否都能立即补上,有没有空缺。因为在他看来,像庆春店这样一家成熟的门店,再要提升,已经不是客流、商品品项的问题,而是看供货率能否保证,让顾客任何时候来了总能买到商品,如果断了货,业绩就在无形中流失了。这对庆春店来说,也是力所能及的把业绩做到极致地最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