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 ||||||
| 作者:马启文;出处:《店长》2010年1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数据分析?步骤和方法很重要。本人总结了一些自己在数据分析方面的感想,提出来供大家探讨(这里探讨的数据分析不包括财务数据分析)。先说一下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进行数据分析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按照分析的目的进行分类,我们大体会接触以下两大类数据: 1.销售分析; 2.毛利分析。 二、基于分析的目的,搜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 三、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出结论。这一步通常最考验一个人的分析能力,欠缺经验的分析者往往只能看到简单的数值上的升降,而经验丰富的分析者往往能从一个表格(或一组数据)里刨根究底,发现很多关联因素。 四、从第三步的分析结果中找出问题的关键,制定相应调整和改善的措施。 五、调整一段时间后回到第一步,重新做表格、列数据,进行分析,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要做好数据分析须具备的基本功,除了对于数据的敏感性外,还需要良好的Excel软件操作技术,这样才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随时添加/删除内容。虽然这些工作可以让文员去做,但这往往会让你花费更多等待的时间和精力。 谈完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下面谈一下具体分析过程中的一些数据组成。 做数据分析最难的一关,在于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汇总,只有基础数据准备充分了,分析起来才能全面、公正、快速。你必须知道这次分析需要哪些数据的支持,一般来说,相关数据非常多,你要能够择重而选。一般终极数据表里只会体现各项指标的达成、同比/环比情况,而真正影响这些指标的数据,才是我们要去搞清楚的。但这些影响因素一般是不会体现在我们的汇总表里的,所以这里有必要对各项数据的组成因素作一下阐述。以月销售分析为例: 分析表格:月销售分析(毛利分析)。 影响因素(关联性数据): 上面提到的各项影响因素,均可通过系统查询进行汇总分析。只有把这些因素都搞清楚了,才有可能实现一次较好的分析过程。不过,考查一个分析人员分析能力还有一项指标:面对一个数据表,优秀的分析人员不仅能看到言内之意,还能剥表及里,找出弦外之音,这些弦外之音往往是我们经营思路和指导思想的结果,这才是最重要的关键点,找到这个关键点,才能判断先前经营思路/指导思想正确与否。
但仅靠这一张表进行分析肯定是不够的,汇报过程若仅是数据的罗列,肯定是不合格的。为了找出数据上升/下降的原因,要再取下面的数据:
从表2里,我们看到了商品毛利及采购创收的增长情况,虽然从数据上来看,表2与表1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取第二张表的同时,还可再取一个来客数的数据表(表3)。
现在让我们看看将这三张表联系起来分析一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三个增长情况外,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商品毛利与采购创收形成了倒挂,影响了销售的增长及来客数的增长。 现在让我们看看将这三张表联系起来分析一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三个增长情况外,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品毛利与采购创收形成了倒挂,影响了销售的增长及来客数的增长。 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采购人员一味地追求营业外收入的收取,导致供应商将类费用转嫁到商品价格(特别是促销商品价格)上,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商品的价格形象,最终使得来客数下降(或增长缓慢)及销售下降(或增长缓慢),同时导致商品毛利的下降(或增长缓慢)。 我们再往深处挖掘,导致这种结果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经营指导思想。由于金融危机的淡化,2010年公司的整体经营思路从以往的要销售、要市场转变为要利润,而采购营业外收入最能够直接表现利润,因此公司加强了采购营业外收入的收取力度。这使得有些采购人员急功近利,为了创收,牺牲了商品毛利。因此终极数据表中呈现出商品毛利增长缓慢,而采购创收却增长迅猛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首先要保证数据充分,其次要做到分析充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