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从被动到主动
作者:;出处:《店长》2010年1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主动营销不仅是一种主动的意识形态,更是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和传递,以及对消费意识更深层次的挖掘。

  前段时间在杂志上看见一篇名为“主动健康”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所谓主动健康是指主动获得持续健康的能力、拥有健康完美的生活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药店对促进国民健康起到很大的作用,却普遍处于夹缝生存的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呢?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医改政策使药店的原有经营品类及原来的经营方向都受到左右。为了应对同行扩张和竞争,取得顾客信赖,药店使尽浑身解数,但仍无法获得消费者满意和应有利润,以致到了身心疲惫的地步。

  那么,如何才能使药店由被动向主动出击呢?

  药店看重两个指数:一个是人均消费额,一个是来店人数。也就是说,在日常营销的工作中,顾客只有在走进药店才能产生消费,药店依靠消费者提高人均客单价和增加进店人数来提升销售业绩。

  可以说,药店以往的经营方向是努力迎合消费者、迎合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最高经营主旨。而在医药零售行业纷纷导入大健康品类的今天,门店在经营策略上更应该适时做出改变,变被动销售为主动营销,引导消费概念创造消费环境。

  主动营销不仅是一种主动的意识形态,更是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和传递,以及对消费意识更深层次的挖掘。药店的发展速度是由消费者推动的,所以要想主动创造销售机会,就必须认真对市场与消费者进行研究,掌握市场习性和消费者心理,保证主动出击能够一举成功。

  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了“走出去”的口号。“走出去”是对“走进来”的一种延伸。但药店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干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与分析的。

  走出门店相对固化的空间,药店以什么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个问题让很多药店同行感到困惑。顾客走进药店,我们主要扮演销售者的角色,兼顾咨询师的身份;脱离药店环境,我们就必须暂时忘记自己是卖药的,我们需要借助一个新的身份与消费者进行近距离沟通。在不断更新的健康理念的冲击下,消费者需要一个健康顾问。药店给予居民温暖的关怀,给予他们关于健康养生的建议,建立一个良性的健康养生交流信息互动平台,借助这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强化更多健康概念,拉动潜在消费需求。

  原有被动营销方式,只有在消费者结束购买行为之后,药店才会了解到一些顾客需求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商品品类的扩充,销售技巧的改进等,虽然或多或少会提高药店的经营能力,但是很难取得较大成就。

  如果药店在走出去的时候建立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利用一些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一系列释放信息的活动,提升门店在商圈的专业度以及美誉度,如专科病症俱乐部、亚健康大讲堂。另外,在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之后,民众在健康之外又衍生出很多其它需求,药店完全可以根据消费者此类需求建立一个截然不同的服务体系。药店在走出去和商圈消费者进行了主题交流活动之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的释放,光顾药店的人不再满足于针对病症的药品消费,而应对其他非药品大健康品类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

  药店与商圈消费者在交流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药店可以影响顾客的消费理念,而民众也能影响药店的发展方向。在彼此的需求中,药店不需要再绞尽脑汁的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而是通过影响市场消费需求达到认同药店商品品类,完成主动销售的最终目标。
  (本文来源:中国药店 作者: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