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为王 分秒必争 | ||||||
| 作者:吴嵩浩;出处:《店长》2010年1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许多管理者都承认,“时间管理”是最难学会的课题之一,特别是浪费时间在会议与交通车程上。仁宝电脑总经理陈瑞聪,一天最高纪录是12场会议,他认为,唯有设计出有效的议程表并确实遵守,才能做好会议上的时间管理。好市多(COSTCO)总经理张嗣汉则从就学时担任送报生工作,学会有效率的行程规画,做好经理人在交通上的时间管理。 陈瑞聪对会议时间管理有独特作法。首先,他非常重视会议结束时间的规定,第二是要求每场会议都要有结论。 会议管理 拟出精细议程表 陈瑞聪表示,会议时间的延迟是企业竞争力流失凶手,一场会议只要往后延半小时,下场会议参与者就得等候半小时,再加上各单位连动性,最后会造成全公司都在等候彼此的会议。至于会议进行到最后如果没有任何结论,等于所有人都耗在会议室内原地踏步,甚至还得花时间再重开一次,同样造成竞争力丧失。 因为对时间管理的要求,陈瑞聪开始要求内部,在开会前必须拟出会议议程表,表中除了说明会议主题外,还得写出整场会议所需时间,以及会议结束前必须做出哪些结论,陈瑞聪甚至要求同仁,将议程表时间从以小时为单位,转为以分为单位。于是,他开会时手中除了会议资料,最重要的就是这张议程表,陈瑞聪甚至习惯将手表放在议程表旁,只要预定时间一超过,他就会催促会议加速。 流程管理 准确计算与掌握 这个习惯不只用在内部会议上,就连与国外客户开会也都得照规矩来,只不过会依照各国客户习性去改变会议的时间流程与长短,但不变的是,陈瑞聪对“会议不是报告,一定要有结论”这件事非常坚持。 张嗣汉对时间管理议题,则是对于行程规画有独特作法。张嗣汉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虽然公司规定8点上班,但他7点左右就会抵达办公室,在上班前一小时给自己独处沈淀,并准备当天工作所需要资料。 这种习惯可见张嗣汉对个人时间管理非常严谨,但更重要的是他对行程与时间管理规画,是从他就学时就开始养成,现在才足以应付他在外商企业担任专业经理人的时间压力。 曾是中华男子篮球队国手的张嗣汉从国、高中开始,就非常重视时间管理,他在求学、打篮球之余打工累积工作经验,他在担任送报生时,就懂得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他回忆,当时报纸如果送晚了订户会抱怨,所以每天几点前该摺好报纸、该先送那几户人家、路线如何安排等,都做出精确的时间计算与掌握。如今,张嗣汉每个月都要从台湾飞往美国总部开会,或视察全省营运状况,时间与行程管理更显重要。 国内曾经有位邱姓计程车司机,每日营业时间比其他同业少三个小时,但业绩却比其他司机多出三成,他分享个人赚钱法则给同车行朋友,就是透过时间与行程管理来减少空车时间,增加载客率并降低油耗量。 目标达成 活用技巧与工具 这名司机表示,从跑车第一天起,他每日纪录乘客上车时间与目的地,并以穿着与交谈了对方职业与外出目的。他有系统每月选定台北市一个行政区做为当月每日工作起点,详细纪录一年后,再从上车人潮最多、时间最高峰等内容分析,安排每个时间点,旅客下车后,他也方便寻找下一位客人的路程与时间表。因为这样的时间与流程管理,才造就出他跑车时间短、效果好的成绩。 每日内外部会议满档的中华网龙协理陈志敏也表示,时间管理是企业内部重要课题,所谓时间管理,简单说就是用技巧、技术与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并实现目标。 他认为,这名司机懂得用技巧搜集资讯,用技术来分析市场,再透过工具来强化时间管理与工作绩效,是相当聪明作法,现在许多经理人或上班族,空有许多时间管理工具(如手机、各种时间管理程式等),但却没有运用技巧与技术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是非可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