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本土优势,强调“落地”管理 | ||||||
| 作者:顾婷;出处:《店长》2011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黄生明,湖北省黄石人,福建省石狮市华联超市总经理,认真、敬业、善于总结分析、分配责任强调“落地”,是他工作中的突出特质。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距泉州市21公里,南距厦门市97公里,是全国各类名牌服装、鞋帽的生产、批发、零售集散地。石狮华联为华联商厦集团1986年在全国发展的第二批40家会员之一——泉州华联商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在石狮市拥有66家门店,其中包括9家直营店和57家加盟店。 “便利、亲民”是石狮华联在当地的经营定位,也是其与其他大卖场错位竞争的策略之一。黄生明充分理解本土中小连锁超市的“在地”优势,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他工作、生活、思考,快乐并孜孜不倦。 竞争中的精准定位 定位上,石狮华联立志做“居民身边的生活型超市”,侧重解决顾客对便利的诉求,包括趋近便利、购买便利和识别便利。选址以贴近社区居民楼为主,同时,为了避免与大卖场进行正面交锋,尽量选择大卖场较难覆盖的区域或它们的商圈空隙等。服务上,石狮华联注重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如快速收银、送货上门、代收水电费、代客收发邮件、代客冲泡、加热食品、代客冲气等。 石狮华联的商品以快速消费品和家居生活用品为主,尤其靠近大卖场主要核心商圈的门店,更是主动调整商品结构,扩大快速消费品的比例。快速消费品以食品、调味品、水果、生鲜为主;家居生活用以洗涤、日化、清洁工具、晾晒工具为主,且商品的正常销售价普遍低于大卖场。 当前,石狮市的大卖场是沃尔玛、永辉、新华都、捷龙这些内外资大连锁企业的天下;各工业区超市以佳惠为龙头;而在市区及各乡镇地区的社区市场,石狮华联就是老大了。 据黄生明介绍,目前石狮华联共有66家门店,其中9家直营店,57家加盟店,门店面积基本在400~2000平米之间。凡直营店均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制度;加盟店有60%以上商品由总部配送,其余商品可自行采购。“我们将在社区等市场进行密集性布点,并以每年20家左右新店的速度增长。” 亲情营销和销售之法 对于石狮华联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和作用,黄生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我们的门店,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个小孩子走进店里,把钱递给我们的员工,说:‘阿姨/叔叔,我妈妈叫我来买某某东西’。小孩往往很难说清具体要买的东西,但因为我们员工对孩子以及其家人都非常熟悉,对这个家庭所喜欢的商品品牌、价格需求都非常了解,所以大多情况下,我们员工都能自行把商品快速包装好递给孩子。有的孩子年龄太小,我们的员工还会拿着商品,牵着孩子的手送他回家。” 在提升毛利、提高销售方面,黄生明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⒈商品根据品类角色进行划分。“同一商品在不同商圈、不同门店的品类角色是不一样的,因此商品的引进、定价、陈列、促销等,在不同的地方都要有不同的策略。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将原先全公司统一定位商品的策略,调整为在不同商圈、不同门店定位同一商品的不同角色,经此细分,单店的营收、赢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供应商的实力、信誉、所经营商品的品类角色(目标性品类、一般性品类、便利性品类、季节性品类)、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及与我公司的合作程度、支持力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将供应商分为A、B、C、D四类,针对性合作。” ⒊更加关注30%商品以下的20%的商品。“我们承认30%的商品创造了70%的销售,但我们更加关注在30%商品以下的20%的商品。因为前者虽然给我们创造了销售额,却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薄,而30%以下的20%的商品,则具有半成品与成品之间的转换作用,做好了,它能跳到前30%的商品里去;做不好,它又跳到最下面的单品里去,也就是废品。” ⒋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适量加大现金商品的采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门店目标性商品的竞争优势,增加门店的整体赢利能力。 ⒌不同门店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都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在认识到本土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不足的同时,也深知如何用好自己企业的“在地”优势。“我们深耕市场比后来者早,对顾客、本地市场比较熟悉,同供应商的合作,除了生意外还有一份感情在其中,有的供应商甚至是公司股东的亲戚朋友”。 在善用优势的同时,他还特别强调的是:“要时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任何知识都是可以被学习、复制的。任何人,如果不学习和进步,就马上会被淘汰。” 员工管理与领导心态 在人员培训与绩效考核上,石狮华联强调“落地”原则,比如培训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考核的内容必须是与被考核员工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与工作无关的内容绝不纳入考核范围。店长、主管、资深理货员、储备干部等一定要会熟练地操作收银,在对他们进行提拔任用时,收银作业能力的好坏将作为一票否决的因素。 “我们认为,培养员工一专多能很关键。我们的一线员工长期吃紧,后台员工经常需要被抽调到门店做支援,所以我们规定,后台电脑员一定要懂得前台收银,后勤、工程也要懂得充货、理货……总之,所有后台人员必须具备至少一项以上的门店岗位知识,以便随时支援门店。现在,后台员工在周日支援门店已经形成为我们企业的一项制度。” 作为一位企业领导者,黄生明却从未将自己以高层自居。“我认为,在服务顾客、服务员工、服务供应商时,万万不能以高管自居,一定要以普通士兵的心态来与他们沟通,高层只是在承担责任时才有的概念,且应该义不容辞。” 黄生明曾亲自开车为顾客送货,在门店与员工一起理货、搬货,还在完成白天工作后,去上大夜班的门店(24小时营业)巡店,实地了解门店夜间的营运状况。“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一线’原则: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这也是‘落地’原则中的一项。只有将自己‘落地’(沉入一线)了,才能了解公司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被执行了,门店一线员工的认知与公司决策层有多大的误差,顾客对我们有哪些抱怨,经营管理层有哪些缺失等等。把自己放得越‘低’,你在员工的心中才越‘高’。” 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黄生明将任何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在认识到本土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不足的同时,也深知如何用好自己企业的“在地”优势。“我们深耕市场比后来者早,对顾客、本地市场比较熟悉,同供应商的合作,除了生意外还有一份感情在其中,有的供应商甚至是公司股东的亲戚朋友”。 在善用优势的同时,他还特别强调的是:“要时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任何知识都是可以被学习、复制的。任何人,如果不学习和进步,就马上会被淘汰。” |
||||||



